正文 第五卷 技工製造發明與發現(1 / 3)

第1章 指南針

公元前300年的戰國末年,我們聰明的祖先已經發現了磁石具有吸鐵的能力,並且已經開始大量開采使用磁石。

祖先利用磁石的特性,發明了“司南”,這是指南針的雛形。“司南”是把磁石磨成長柄的勺子形,放在一個分成24個方向的銅盤上,“勺子”底很滑,銅盤也很滑,使“勺子”旋轉,停止時,勺柄指著的方向便是南方,勺頭指的方向就是北方。這是指南針的鼻祖。

但是,天然磁石在強烈的震動和高溫下,容易失去磁性,加上使用“司南”還需銅盤等許多輔助設備,很不方便。於是,我們的祖先又對“司南”進行了改造。到了11世紀後,人們又發現了鐵在天然磁石上摩擦後,也可以產生磁力,而且比天然磁石穩定,於是便製作了人造磁鐵。

後來,有人用人造磁鐵製造了“指南魚”、“指南人”等形狀各異的用於辨別方向的指南器具。宋朝科學家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幾種“指南針”的構造,但這些“指南針”還存在缺點。後來,人們不斷總結經驗,對指南針進行改革。磁勺子由粗變細,逐漸改進成為一根針,磁針針尖指南,針尾指北,由此來確定方向,指南針便由此誕生了。後來,指南針的形狀越來越完善,於是就出現了像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指南針。

指南針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使人們無論是在浩瀚無邊的大海,還是在高深莫測的天空,都可以辨別方向,不至於迷路。在現代生活中,指南針有著廣泛的用途,它主要用於航海、航空、軍事、地質勘測等方麵。

第2章 傘

傘最早是我國發明的。但是,傘的起源說法卻不一。

一說是遠在五帝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用傘了。關於傘的發明,古籍中有這樣的記載:“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帶有五色雲聲,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傘是黃帝發明的。和蚩尤在涿鹿大戰時所用。而且是根據花盛開時的倒扣狀受到啟發做的,把“傘”稱為“蓋”。此外,在《史記·五帝本紀》裏也寫到:“舜乃以雨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這也是雨傘在堯舜時代就已發明的證據。

另外,關於傘的發明還有一種說法。據傳,春秋末年,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木工師傅魯班,常在野外工作,如果遇到雨雪,就會全身淋濕。魯班的妻子雲氏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她把竹子劈成許多細條,在細竹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就像一座亭子,收攏似棍,張開如蓋。但不論怎麼說,傘的故鄉顯然在中國。

在中國古代,傘麵是用絲製的,後來傘變成了權勢的象征。每當帝王將相出巡的時候,按照等級分別用不同的顏色、大小、數量的羅傘伴行,以此來顯示威嚴。直到明代的時候,還規定一般的平民百姓不得用羅傘伴行,隻能用紙傘。

中國的傘在唐朝的時候傳入日本,到了18世紀中葉才傳到西方。英國的第一把雨傘就是由中國帶去的。公元1747年,有一個英國人到中國來旅行,看見有一個人打著一把油紙傘在雨中行走,認為雨傘很適用便利,就帶了一把傘回到英國。從此以後,傘就在全世界普及開了。

第3章 降落傘

在西方社會,有人認為降落傘是著名的畫家達·芬奇(1452年~1519)所發明。因為達·芬奇曾留下了降落傘的草圖,這標誌著歐洲人最初產生造降落傘想法的時間。但是,遠在達·芬奇之前1500年,中國人即已發明了降落傘,並且在實際生活中成功地運用了它,使其在古代發展成為獨特的跳傘體育運動。有趣的是,降落傘和跳傘運動的發明卻是不同時代、地位懸殊的帝王和盜賊,在無意中的一跳間,創造出了兩個世界紀錄。

相傳在公元前23世紀的時候,中國古代帝王舜,就曾經僅利用兩個鬥笠,從一根著了火的很高的木柱上跳下來。正在空中飛速下降的他,由於鬥笠增大了空氣的阻力,大大的減慢了速度,緩緩著地,沒有出現生命危險,也沒有受傷。這個帝王急中生智,用兩個鬥笠救了自己的命,由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議論和極大興趣。這件事記載於司馬遷約完成於公元前90年前後的《史記》中,他這樣寫道:“舜乃以雨笠自扡而下,去,得不死。”因此有充分理由認為,至遲在司馬遷生活的公元前100年,中國已經有了降落傘。司馬遷有機會接觸到許多曆史文獻,他把降落傘看作是很久以前的古物,這表明降落傘的起源可追溯到他所處時代的前幾個世紀。還有許多史籍表明,在舜的“跳傘”壯舉後不久,就有人用布製作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降落傘”,進行空中雜技表演。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降落傘表演,距今大約4500多年。

嶽飛玄孫嶽珂在公元1214年所著的一本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真實有趣的故事:1192年以前的時候,有許多阿拉伯人集居在中國的廣州,他們有自己的清真寺。其中有一座清真寺建造了一個高聳入雲的銀灰色尖塔。在塔尖上安裝了一隻巨大的金雞,栩栩如生。可是不久人們發現,這隻雞少了一條腿。原來那隻腿被一個竊賊於1180年給盜走了,而他就是借助降落傘的幫助才得以逃跑的。這件事在當時成了奇聞。他的供詞被保存了下來,他本人偷東西的形象被掩蓋了,“跳傘,”的“壯舉”卻幾乎使他成了一個“英雄”。他這樣交代逃跑的經過:“予以登也,挾二雨蓋,去其柄。既得之,伺天大風,鼓以為翼,乃在平地,無傷也。”可見他用的並不是現在這樣用若幹條繩索將人和傘係在一起的降落傘,而是雨傘。為了使小小的傘能將一個人重重的身體牽引住,使之徐徐下飄,他用了兩把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