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的製約形成了對它的行為的強迫束縛,它已經無法做到自己生命的最大可能。
你可能已經明白了,正是生命中潛移默化的製約性意識,限製了我們發揮自己最大的創造力。除非遇到極大困境,這種創造力才會爆發,否則它可能終生長眠,一直到死亡。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覺得總有一種無形的東西綁著自己的手腳,使自己有一種無力感,無法突破現實和環境的約束,無法達到自己最想實現的目標。這些“繩索”是怎麼形成的呢?阻止我們的釋放全部能量的因素又是什麼呢?
這些自我約束的意識來源於過去的經驗積累,其中有些是正確的、必然的,比如法律的約束、道德的限製等,但也有很多是錯誤的,比如過度害怕失敗的教訓、風險的懲罰,於是就在我們心靈的最深處,種下了數不勝數的潛意識製約的種子。
但是,我們生來並不是這樣的,最初來到這個世界的我們,是父親給予我們的最棒的基因,最有活力的生命體,是經過大自然優勝劣汰準則挑選的最有智慧的第一名。這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隻要能夠打敗父親的成千上億個精子,都已經帶著無限的可能,無限的潛力,以及最燦爛的前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喪失了這種先天的拚搏精神,變得畏首畏尾了!
在我們1歲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未來成為最偉大的政治家、藝術家和投資家。而當我們生長到5歲,這個可能性將降到50%;當我們10歲的時候,可能性已經降到了5%。20歲時,這個概率就連百萬分之一都達不到。
讓我們看看在這20年的時間裏發生了什麼?
5歲時,你因為被足球砸傷而受到父母的警告,遠離了“傷害”你的足球,從此徹底失去成為下一個馬拉多納的可能。
6歲時,你畫了一幅很不錯的美術作品,卻未獲表揚,於是你對美術不再感興趣。
8歲時,你打壞了一個花盆,向爸爸坦誠交待,受到了斥責,從此你開始學著說謊,漸漸丟掉了誠實的品性。
10歲時,你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學業,原因不過很多身邊的經驗都在告訴你:學音樂沒有出息。
12歲時,因為作文沒有按照老師提前設定的題材來寫,你受到了批評,也許你再也沒機會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
14歲時,你各科成績優秀,是個聽話的學生,你對此已心安理得,因為同學們幾乎都和你一樣。
事實上,許多在5歲時還擁有各種天賦的孩子,到14歲時已經泯然眾人,大部分人都已經被前人的經驗意識塑造成了規格統一的零件。
成功者的故事各有不同,但失敗者的教訓卻千篇一律:沒有重視自己的創造天性,沒有培養並保持與生俱來的良好品德。生命隻有一次,如果我們無法破除腦海中的限製,就不可能發揮自己最大限度的爆發力。
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砍倒了一棵父親的櫻桃樹,很害怕。父親回來後生氣地質問是誰幹的,華盛頓勇敢地承認了事實。但是父親並沒有懲罰他,相反對他誠實的性格大加讚美。後來華盛頓成為一代偉人,仍對這件事念念不問,對自己的父親表示感謝。
我想說,他不僅是偉大的,更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優秀天性在小時候沒有被毀掉,而是獲得了父親的讚賞和保護。隻有保留自己天性的人才能在獲得知識後如虎添冀,創造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也許你沒有華盛頓那樣幸運,但如果你能勇敢地突破自己意識的局限,以最大的行動力卻挑戰一切困難,同樣能夠成就自己的輝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