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這是你本來就具備的能力。但是你若不自信,它永遠都會熟睡。隻有你相信自己,它才會展現出來,助你一臂之力。
自信是開啟潛能的鑰匙,自卑是埋藏潛能的墳墓。請牢記!
打破常規性思維,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有些問題很容易讓人走進死胡同,麵前擺著一堵牆,推不倒,爬不上去,怎麼辦?回過頭,原路退出,尋找其它的方向,或許才是更好的辦法。但大多數人,經常陷在胡同裏出不來,思路被困住,既無法向前,也不知道退回。本來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就因為常規性思維的羈絆,變成了沒辦法逾越的難關。
這時采取逆向思維,換個角度來思考,才能調動自己的潛力。
有位設計師遇到了一個難題,一張巨幅地圖被撕成了碎片,要把它拚回原狀。幾百張碎片或大或小散落一地,就算設計師擁有極強的想象力,也很難做到。他苦苦思索一個上午,也沒辦法把原有的脈絡拚起來。
此時,他七歲的孩子進來了,央求著父親帶他去公園打球。
他無奈地說:“你隻要把它們拚好,下午我們就出去打球。”他想,這麼大的一幅地圖,就算真能重新拚好,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至少一個下午是不可能的。
可是過了半小時不到,孩子就回到他的書房,讓他去看。設計師吃驚地發現,地圖完全恢複原狀,完整無缺,沒有遺漏一塊碎片。他實在不敢相信,這麼小的孩子竟然這麼快就可以做到,便驚喜地問孩子是怎麼拚出來的。
孩子說:“地圖的背麵是一個人的照片,隻要拚好照片,地圖自然就好了。”
設計師恍然大悟,連連誇讚孩子的思維敏捷。下午,他和孩子在公園玩得很快樂。
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一張瑣碎的地圖被撕成幾百片,恢複原狀絕對是不容易的,但把一個大幅人像拚好,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設計師陷在最原始的思路裏出不來,而孩子卻從另一個角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這就是逆向思維的結果。
我們常常犯下經驗主義的錯誤,習慣用一種固定的思維、用過去的經驗去刻板地思考問題,去做事情。但有時候,它卻限製了我們潛能的發揮,使得那些新鮮的創造力隻能呆在大腦的角落裏睡大覺,蒙上了一層灰塵。有些並不難的事情,也會讓我們感覺難於上青天,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
想讓潛能處處都發揮作用,就一定要時刻變換思維角度,從不同的視角去審視問題,激發潛能,處處為我所用。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就是多挖掘自身的潛能,多利用自身的才華。要做到這些,思維的角度非常重要。
集中精力,保持思維和行為的專注
三心二意的人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不能全神貫注。問題剛解決一半,你就懈怠了,懶惰了,又想去幹別的。這樣的人怎麼會成功呢?永遠不會成功的。那些可以將潛能最大限度激發出來的人,都有著極其專注的精神。思維和行為保持高度的一致,關鍵時刻,身體的智慧和體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調動。
就像日本那位成功接到從五樓墜落的孩子的年輕媽媽,在那一刻她的腦海中隻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救孩子!其它什麼都沒想。她隻想做成這件事,所以她跑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在孩子落地前把他抱在懷裏。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一件事:南方一戶人家發生了大火,從廚房燒到了臥室,大人驚慌失措地跑了出去,隻顧著保全自己,他們10歲的女兒卻想起臥室裏還睡著自己兩歲的弟弟,奮不顧身地衝進火海,把弟弟抱了出去。事後,女孩中度燒傷,送進醫院救治,醫生了解全部的過程後感慨:“她沒有被大火燒死,真是奇跡!”
女孩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就是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信念,她一心想著要把弟弟救出來,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了,思想和行為的高度統一,讓她實現了這個目標,沒有被灼熱的火焰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