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20幾歲,一定要找準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2)(1 / 3)

有的工作,你感覺自己不能勝任,有點心怯,你覺得這不是你的特長。但同事們以他們長期的感覺,卻覺得非你不可,隻有你可以做到。他們這樣推薦你必定有其可行的道理,因為他們基於自身的判斷,發現你更優秀,而你卻常常忽略這一點。這就是“他我”比“自我”更容易真實的一麵。

那麼,如何讓自己在別人眼中更優秀呢?首先就要提升你在他人眼中的第一印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交往命運。你裝扮得非常得體,言談舉止讓人如沐春風,給人的第一印象很好,接下來談什麼都很容易。你去找工作,見客戶,第一印象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一見麵就讓人討厭,心裏盼著你快點走開,那就什麼事都談不成,因為失去了繼續合作的良好基礎。

雖然僅憑第一印象來判斷一個人有沒有交往和合作價值,難免有失偏頗,但是有個成語叫“先入為主”,你在人際交往中被對方看到的是最初印象,而這第一次印象又往往決定著他們對你的判斷和定位。所以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懂得提升自己非常重要。在這個問題上,永遠不要自我感覺良好。別人眼中的你,才更貼近於真實。

雖然也會有很多人經得住“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考驗,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決定了不可能給我們太多彌補形象損失的機會。很多事情,一次見麵就會決定結果,根本不會給你第二次見麵的時間,比如營銷和廣告行業與客戶的談判,就具有這種性質。客戶跟你談兩句,感覺不好,扭頭就走,去找別人。你還有多少機會讓他回頭?沒有機會。

三國時的龐統,號“鳳雛”,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在赤壁之戰時避亂於江東,被魯肅推薦給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死後,前往投靠東吳,孫權見他相貌極醜,傲慢無禮,登時心裏不悅,心想這麼個醜八怪,居然到我這兒來混飯吃。任憑魯肅苦勸,孫權也不想收下他。龐統隻好去找劉備了。這麼有才華有名氣的一個人物,尚且被以貌取人,可見形象的重要性。

完善自己的第一印象,就需要做到提前準備,不能等到別人對你的不滿寫在了臉上,再亡羊補牢,那就晚了。縱使你才華出眾,如果形象不佳,也不容易被認可。

讓人接近你的基本條件就是你的第一印象,隻要別人能看到、聞到的,各個細節都很重要。我們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衣著、體味,保持幹淨、舒服的形象。並不一定全身名牌,即使平實樸素,整潔大方,也可以讓對方自然地親近於你。

另外就是言談舉止,說話得體,談吐自然,給人親切和風趣的感覺,讓人一看就感覺你是有修養的人。這是交際的敲門磚,也是成功的翅膀。

其次,他我又是在長期的相處和交往中,別人對你的綜合評價。這時你給人的印象,已經與“第一印象”有了很大的不同,別人更注重你的品格、能力和性格,因為大家對你有了更深入全麵的了解。

有的人覺得自己很外向,話很多,也非常善於言談,但是在同事和朋友眼中,卻可能是一個標準“內向”的人。為什麼反差會這麼大呢?因為別人對你的解讀,建立在是否能夠看透你的內心的基礎上。

相處十年、八年的朋友,他覺得仍然看不透你,就會把你與“孤獨”、“自閉”,甚至“城府很深”這樣的評價聯係起來。

被人評價為“孤獨”的人,並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國哲學家尼采,他寫了大量流傳百世的作品,才思敏捷,創造力驚人,他的“自我”一定是坦然和充滿激情的,但在那個時代,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他是孤獨的“瘋子”。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並不能理解他。這就是“自我”與“他我”的矛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