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素看了看草圖,又啟奏道:“陛下江山已定,豈有他人再行改動之理,恕微臣不敢妄動!”這一語雙關的話,朱元璋剛一聽到還以為周玄素這是在有意推脫,然而細細思量了一下便立即心悅誠服,明白了周玄素的話中玄機:陛下的政權已經非常牢固,是誰都無法動搖了。
作為開國的皇帝,朱元璋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江山也被別人推翻,而周玄素這句話就是說到了這個點子上、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兒裏。品味出周玄素話中有話之後,朱元璋如飲甘霖,舒心至極,因而作畫之事自然也就作罷了,不僅如此,他還重賞了周玄素。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想要讚美別人也應該找對“氣門”,而周玄素之所以最終能夠成功取悅朱元璋,靠的就是找對了“氣門”。要知道,讚美的話隻要說到了點子上,即便是寥寥幾句也能讓對方心悅誠服,但如果找不對“氣門”,那就是把你的嘴唇磨破也得不到對方的青睞,這一點上,我們的祖先早有見解。
子禽問墨子“多說話究竟有沒有好處呢?”墨子回答說:“話要是說得太多,會有什麼好處呢?這就如同池塘裏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個不停,可是又有誰會去理睬它呢?你再看那報曉的公雞,隻在天快要亮的時候啼叫那麼兩三聲,人們卻都十分留意它。因為人們知道,隻要公雞一叫,天就要亮了。所以,說話不在多少,而在於說的話要有用啊!”
可見,讚美的話隻有說到了點子上才能夠打動對方,也才能成為有用的話,而那些浮誇而沒有重點的溢美之詞,就隻能如同池塘裏的青蛙叫一樣,被人歸納為噪音一類。
說話之道:天花亂墜的好話會讓人覺得不真實,誇張離譜的吹捧會讓人覺得肉麻,不適度的讚美會讓人覺得虛偽,這些都無助於你贏得對方的好感,反而有損於自己的聲譽,因此最恰當的讚美之言就是把話說到點子上,揀對方愛聽的說,不求多,隻求準。
5.穆帥偶爾誇大其詞的讚美效果更好
看一些民國以前的電影,在劇中人與人交談時我們總是會聽到一些此類的詞語,“哪裏,哪裏”“過獎,過獎”“謬讚,謬讚”……不用我過多地解釋,誰都知道這些話是用來回應別人對自己的誇獎和讚美的謙辭,然而被讚揚者擺一個謙虛低調的姿態固然是第一位的,可讚揚者是否是真的“過獎”“謬讚”了呢?
其實有的時候,被讚揚者的一句“過獎”還真不是謙虛,而是覺得別人對他的讚揚確實有些過頭、有些誇大其詞了,那麼讚揚者知不知道自己的誇獎之辭誇大了呢?他們是知道的,既然知道又為何要冒著拍馬屁、諂媚之嫌來誇耀對方呢?這就是因為誇大其詞的讚美有的時候效果會更好。
說到這裏恐怕有的讀者就會糊塗了,我們不是一直在強調讚美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嗎?那麼既然要“言之有物”,又怎麼能夠誇大其詞呢?這二者不是重複嗎?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言之有物”是指你誇耀讚美對方必須落到對方真正的優點上麵,不能憑空地讚美,否則就會顯得虛偽;而誇大其詞指的是通過言語放大對方的優點,讓對方的優點更加突出,從而使得對方心怡。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一個腿腳不便的青年,如果你誇他健步如飛,那就是虛偽了,說不定還會被他認為是有意的侮辱;但是如果你麵對的是一個有誌於田徑體育事業的運動員,那麼你讚美他有趕超劉翔的潛質,那他肯定是會心悅誠服的,雖然大多數人沒有劉翔那樣的潛質。
如此一來,相信讀者就看出誇大其詞與言之無物、溜須拍馬的區別了。無論你的言辭多麼誇張,都必須圍繞對方實實在在的長處,而隻要對方有實實在在的長處,你就能夠運用誇大其詞的方法來取得對方的好感。對於這一點,穆裏尼奧看得比我們更清楚。
2009年3月,在剛剛幫助球隊以3:0的比分戰勝雷吉納之後,國際米蘭中場大將坎比亞索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球隊和他續約到2014年,為此穆裏尼奧特意稱讚自己的愛徒說:“我認為合同的簽訂並不是依據一個球員已經做了什麼,而是依據這名球員未來的發展。我們都知道坎比亞索未來將會有出色的發揮,而且我也認為他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頂峰。國米給他提供一項新合約是極其正確的。坎比亞索是我見過的最‘快’的球員之一。我這裏的‘快’是指思考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