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S倍速創造力(SUPER CREATIVITY)(6)(1 / 3)

六、創造決定一切

製定行動計劃

“我已經把方案遞到你手上了,現在我該做什麼了呢?”創造性的方案一旦產生,中心問題就轉變為怎樣實施方案,也就是“怎樣把我們的方案轉化為行動?”解決這一新問題,需要我們付出最大的創造性努力。化方案為行動的第一個步驟是確定“何時做何事”,即製定一套行動計劃。要實現創造性的方案,我們應該用計劃主動控製事態的發展,而不應該聽之任之,讓事態控製我們。

前麵提到過,要想成為有創造力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必須在創造過程的某一階段上,做做帶點孩子氣的思想遊戲。孩子的生活,不受世事所累,不涉及重大責任與義務。他們的行為即使錯了,也不會遭到嚴厲的責備。孩子畢竟是孩子。事實上,法律寬恕孩子的過錯,對他們的行為不予追究。可是,作為一個希望獲得創造力的成年人,我們必須提出富有獨創性的方案,也必須負起製定行動計劃的責任。沒有計劃,就不可能把方案轉化為行動,有了計劃,就要堅持到底,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帕金森定律說,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規定自己用三天時間寫一封棘手的信件,在這三天裏,我們可能一直不得安寧,老是為這封信操心。而實際上這封信可能在第三天下午一揮而就,隻用一兩個小時。

臨去度假的前一天晚上整理行裝,勢如風卷殘雲。進考場前的臨陣磨刀往往事半功倍。客人即將光臨,夫妻倆各就各位,你準備晚餐,我收拾房間,簡直就像短跑運動員。我們都有過類似的體驗。最後期限的迫近,促使我們調整焦距,集中精力,產生巨大的爆發力,使工作效率成倍地增長。給行動製定計劃,給目標製訂最後期限,有助於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保證工作按時完成。

計劃可以預見最後期限,給我們充裕的時間完成任務,同時又不給我們多餘的時間偷懶磨蹭。計劃並不是一個為人勞累過度的監工,而是一個幫助創造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忠實奴仆。

課堂上,如果老師問你:“萬一教室突然起火,你會幹些什麼?”你或許回答:“說不準我會幹什麼。”或許回答:“讓我想一想。”其實,如果教室真的起火,你決不會無所事事,你總會幹點什麼的--種種方案馬上就會湧上頭腦,並立即做出選擇。計劃中規定的最後的期限,其力量雖然不能與發生一場真實的火災時推動你采取行動的那種力量相比,但的確有益於我們保持高度的緊張和充沛的精力,向終點衝刺。

5W1H問句體係可以成為我們建立一套行動計劃的輔助工具。首先我們自問:“應該做什麼呢?”然後,對每一個“什麼”,我們必須回答:“為什麼應該做這件事?”“應該在哪裏做這件事?”“應該由誰做這件事?”“應該在何時做這件事?”以及“應該怎樣做這些事”。5W是指:何者(What)、為何(Why)、何地(Where)、誰(Who)以及何時(When)。1H是指:怎樣(How)。考慮一下:把一項發明方案轉化為行動的問題,應該做什麼呢?回答是:應該製作一架模型,應該獲得一項專利,應該預測一下市場需求,等等。這些都屬於對“什麼”或“何者”問題的回答。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架模型?回答是:方案不能獲得專利,但由此而製作的模型卻可以。因此我們須集中力量,盡快製作出模型。應該怎樣製作模型呢?回答是:用木頭而不是用鋼材。應該在何處創作模型?問答是:在我的汽車庫裏。應該由誰來製作模型?回答是:一名熟練的工人,還有我自己。應該在何時製作出模型?回答是:下周周末之前必須完成。

我們為什麼必須獲得一項專利?為了保護我們作為發明人的正當權益,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使用這項發明。怎樣獲得專利呢?在專利代理人幫助下獲得。應該在何地申請專利呢?通過代理人在專利局申請。應該由誰來辦理獲得專利的具體事宜呢?由專利代理人辦理,這位代理人應當誠實、正直、可靠,有較大的成功把握。應該在何時著手辦理呢?一旦模型完成,馬上就開始申請專利。

我們為什麼必須預測市場需求呢?在我們投入大量時間、金錢、人力、物力之前,必須看看別人是否有足夠的興趣購買它。應該怎樣進行預測呢?生產出少量樣品,試銷給零售商或個人。應該在何處進行預測呢?在可能用得上我們的發明的各個領域進行。應該由誰進行預測呢?最好由一個具有可靠推銷能力的人進行。應該在何時進行檢測呢?一旦專利代理人感到你的方案可以獲得專利,有充分的把握使發明人的權益有所保障,立即開始預測。

這些何者、為何、何地、何時、何人以及怎樣的問句,應該係統地問及化方案為行動整個過程的所有細節,幫助我們製定計劃。運用5W1H法製定出來的計劃並不保證我們一定成功,也不能排除艱苦的工作。但它的確能使我們以一種靈活而又刻苦、有力並且有效的方式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