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2)

陰麗華在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七月生下四公主劉紅夫後,於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又懷上了,真是天意弄人。

柳嬤嬤見陰麗華得知自己又懷上龍裔之後,便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就說:“貴人,這龍裔乃是上天之恩澤,莫要多想才是。”

陰麗華聞言,啞然失笑,她知道柳嬤嬤這是誤會了,便解釋說:“懷上龍裔,雖非我願,但心中亦喜。然近年王後韜光養晦,似有痛改前非之意,使陛下待她寬和許多,我隻怕此番生出變數。”她懷龍裔,不便侍候劉秀,若劉秀一時難耐,極有可能會複寵郭聖通,這是她不樂見的。

柳嬤嬤聞言,連連點頭,甚覺陰麗華所憂確是有理。她認真深思之後,對陰麗華說:“奴婢心有一計,貴人不妨垂聽。”

陰麗華看向柳嬤嬤,須臾對柳嬤嬤微微頷首。

於是柳嬤嬤附到陰麗華耳邊,低語一番。

隻見陰麗華聽著,微微蹙眉,須臾又再度展開,明眸裏光彩奪目,在柳嬤嬤語畢退後之際,她說:“此計甚善,就依嬤嬤所言行事。”雖然此計難免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之嫌,但卻可以從此一勞永逸,總體來說,還是挺好的。

柳嬤嬤卻麵帶憂色說:“可如此行事,貴人吃苦不說,隻怕有些冒險。”若不是郭聖通近年安分守己,極能隱忍,竟讓人尋不到絲毫錯處,柳嬤嬤也不會出此下策。

陰麗華對此並不在意,她說:“凡事皆有利弊,縱使冒險,亦勝過無所作為。”依眼下的情況來看,若再放任下去,隻怕劉秀遲早會改變決定,拋開她的私心,但憑郭聖通與她的舊怨,她亦要盡早阻止。

柳嬤嬤聞言,默默點了點頭,然後對陰麗華說:“奴婢會盡力安排妥善。”

陰麗華莞爾,道:“嬤嬤辦事,我素來放心。嬤嬤亦不必過於重視,以免自亂陣腳。”

柳嬤嬤聽了陰麗華這打趣之言,不禁莞爾。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事實證明,陰麗華所料不錯。在陰麗華懷著龍裔時,劉秀去長秋宮的次數漸漸的多了起來,雖然還是依舊沒有在長秋宮過夜,尚沒有對陰麗華失言,但若沒有變故,隻怕離郭聖通複寵不遠了。事實上,劉秀每次去長秋宮,卻沒有一次留宿,而郭聖通並沒有說什麼,更無不滿,盡是賢惠體貼,這讓劉秀漸漸的倒生出些愧疚來,曾經堅決的心也隨之開始微微動搖。

不管如何,郭聖通依舊不驕不躁,似是十分豁達從容。而一直留在身邊的周茹意私下卻喜形於色,高興地對郭聖通說:“王後,如今瞧著,陛下已回心轉意,好日子不遠矣。”

郭聖通卻平靜地回應道:“未到最後,切莫歡喜,免得徒生傷悲。”雖然她心裏也是歡喜的,但過了這麼多年,經曆了那麼多事,她學會了冷靜看待事情。

周茹意知道郭聖通這幾年謹慎慣了,也沒有說什麼,反正謹慎總是沒錯的,她當即一正神色,應道:“喏。”

就這樣,陰麗華和郭聖通都冷靜的等待她們各自期盼的那一天。

這一日,之前因為犯過,被杖責三十大板後貶為粗使宮女的史玲,在天亮之前起身正要打開門去幹活時,忽然看到外麵塞了一張字條進來。她迅速打開門,卻不見人影。環顧四周,見無異樣後方撿起地上的字條,展開隻見上麵寫著:欲複為繡女,今夜子時太掖池見。史玲看了,先是麵露驚懼,環顧四周,而後難掩歡喜。這時,她已經被粗重的活計壓得苦不堪言,昔日繡女的日子對於她來說無疑是天上人間,她隻是一個粗使宮女,沒有什麼利用價值,自是不會去想別人圖她什麼,她也不想這是誰的意思,心裏隻想著早點脫離苦海。於是,這一整日,她做事都有點心不在焉的,總覺得時間過得尤其的慢。好不容易熬到夜深人靜時,她悄悄地從自己的臥室裏離開,謹慎地來到太掖池。可當她到那裏時,空無一人人,就在這時候,不遠處突然有一個人映入眼簾,她遲疑一下,便跟了上去。那個宮人的身影頗為熟悉,就在她想著是哪個宮女時,前麵那個宮女便消失在假山處,當她疾步靠近那座假山,隻聽假山另一邊的人說:“你就站在那裏吧。”史玲聽了,隻得乖乖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