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就在立陰麗華為後不久,莎車王賢又派使者進貢,請求設置都護。劉秀賜給賢西域都護印信綬帶,以及車輛、旗幟、黃金、綿繡。
敦煌太守裴遵為此上書說:“夷狄不可假以大權;又令諸國失望。”
劉秀於是下詔書收回都護印信、綬帶,把大將軍印信、綬帶改賜給賢。莎車使者不肯交換,裴遵強行奪回。賢從此開始怨恨,而仍詐稱是西域都護,向西域各國發送文書,各國全都服從、歸附。
同時,匈奴、鮮卑、赤山烏桓多次聯合軍隊攻入邊塞,屠殺官吏百姓,大肆掠奪。劉秀下詔任命襄賁令祭肜當遼東太守。祭肜勇猛有力,每當蠻族侵犯邊境,他總是身先士卒,多次打敗擊退來犯者。祭肜乃祭遵的堂弟
而征側等連年為寇作亂,朝廷命長沙、合浦、交趾等郡準備車輛船隻,修築道路、橋梁,打通山間溪穀的道路,儲備糧食。
就在這時,劉強再次對劉秀請求退位讓賢。
劉秀便問劉強:“為何執意如此?可是為人強迫?”
劉強聽劉秀這麼一問,心中大驚,連忙回道:“非也,乃因兒臣深感愧對父皇十餘載悉心教誨,不精治國之道,不具雄韜偉略,實在難堪重任,誠為天下黎民福祉之顧,漢室千秋大業之計,兒臣特此請辭,還望父皇恩準。”
劉秀聽了劉強的肺腑之言之後,不禁開始認真地思考起來,坦白而言,在他看來,劉強若為守成子君,隻能是勉而為之,誠如劉強所言,無論是雄韜偉略還是治國之道,劉強尚不算優,處事亦不夠殺伐果斷,這也是劉秀一直沒有讓劉強就東宮的原因,不過,雖然他對劉強不夠滿意,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廢黜劉強的太子之位,畢竟劉強好歹也是這些年悉心栽培的儲君。可是,如今劉強再三請求,由此可看出劉強對儲君之位恐而不勝,哪怕是這裏麵多多少少有點劉強成全他人的私心,但從社稷來說,他需要認真慎重地考慮清楚才是。於是他對劉強說:“你之心意父皇今已明白,然儲君之位不可輕易動搖,關乎社稷之計,父皇需要慎重思量。你且回去吧。”
“喏。”劉強恭順地應道,據禮而退,雖然麵色依舊淡然,但心裏卻是失落不已。劉強從劉秀的話裏已經可以看出劉秀的猶豫,劉秀的話雖然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他還是難免感到失落。劉秀這些年一直沒有讓他就東宮,他由此也知道劉秀對他其實並不滿意,所以他一直也有為之努力,可惜終究是力不從心,作為劉秀的兒子,他何嚐不想讓劉秀滿意,可惜偏偏不能如意。
失落的劉強不知不覺地走著走著便來到了長秋宮,看著長秋宮的牌匾,劉強心裏盡是黯然,無論他有多努力,陰麗華母子幾人對他始終還是以禮相待,卻不願相近。在長秋宮前站了好久,劉強才滿懷失落地離開。
長秋宮裏的陰麗華對於劉強來而不進,在宮外駐足良久的事自是知道了,她對此什麼也沒說。
站在旁邊的青玉聞之,念及對劉強昔日的情誼與劉強這些年的誠心,不免動了惻隱之心,她對陰麗華說:“王後,孰能無過,太子這些年過得並不好。”這些年,青玉幾乎沒有看到過劉強真心的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