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父親》
3請欣賞油畫《母與子》,看後請用5—8句話寫成一個段落。
[法]布格羅《母與子》
例:這是從夢幻之都巴黎來的一對母女,在這個美麗的初秋時節,她們盡情享受著天倫之樂。
年輕的母親和粉嘟嘟的小女兒坐在綠色庭院中。小女兒大約三四歲光景,白色紗裙,頭戴花環,微風吹拂著她的麵龐,陽光潤染著她的小臉,她略帶倦意地倚靠在母親的膝旁。母親三十歲上下年紀,著束腰黑色長裙,金發飄飄,麵若桃花,目光沉穩而又安詳,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上流社會秩序的質感和富裕生活的紋理。畫麵色彩斑斕,給人一種夢幻般的不真實感。
在這樣一個亦真亦幻的圖景前,每個讀者都會浮想聯翩……
對一幅繪畫作品的審視,對讀者來說,實際上存在著千差萬別千奇百怪的閱讀感受。但對一個作家來說,除了解讀和了解它的主旨本意外,還有功利性方麵的考量,這就是借鑒、汲取姊妹藝術為我所用的問題。對每一幅美術作品,特別是經典美術作品,對它們的閱讀,實際上都存在著李白和蘇東坡以及明慧和尚閱讀月亮那樣的經驗。一位西方學者這樣說:“視覺藝術控製著一個空間世界,而我們得自空間的最深刻的感覺,我認為也許不屬於擴展,而屬於永恒。在最本原的層次上,我們覺得空間是某種恒久的,根本不能發現變化的東西;運動通過人的眼睛而為人了解時,永恒就產生了,可以說它是在靜態的框架中產生的。這一框架在心理上的影響,遠比它局限之內的運動更為有力。”
([美]蘇珊·朗格:《感情與形式》第80頁)
下麵,我們選擇幾幅美術作品,由於滲透著哲學思想的肌理,我們會獲得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
請看保羅·塞尚1899年畫的一幅畫,題目是:有窗簾與花紋水罐的靜物。
塞尚水罐靜物
例:自在存在是指人意識之外的物質性的客觀實在。薩特認為,自在存在僅是純粹的事實,沒有質的規定性。它的存在完全是偶然的,沒有原因,是無緣無故的。比如這幅靜物,保羅·塞尚當年曾對人們宣稱,我要“以一個蘋果來震撼整個巴黎社會”。他果然做到了,當人們通過這些靜物了解到塞尚的思想時,於是這些蘋果就獲得了永恒。
請看雷斯頓的油畫《音樂課》
例:黑格爾認為,原因作用於結果,結果也可以作用於原因,原因與結果的關係不是直線形的,而是圓圈形的。任何一個因素既是原因又是結果。這頗似中國古代《易經》裏一再闡述的“陰陽理論”。畫麵裏,一男一女正為課事而糾結,在這裏,音樂既是這幅畫的結果,也是這幅畫的原因。
雷斯頓《音樂課》
請看《卡爾·約翰街的黃昏》蒙克作於1892年。
《街道黃昏》
例:“有”本來是印度哲學用語。“無即非有,有即非無”,“有”,“無”是現象,“非有”,“非無”是本體。黑格爾認為,有,無是相對的,它們可以互相轉化。作品中,喧鬧的大街上人頭攢動,表麵上熙熙攘攘,似有這麼多的“有”,實際上表現的卻是“無”——孤獨和貧瘠。
請看懷斯的《克裏斯蒂娜的世界》
《克裏斯蒂娜的世界》(懷斯)
例:關係,指兩個以上的事物,對象及其特性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依賴、互相比較的一種形式。黑格爾認為,關係就是自身聯係與他人聯係的統一。就像這個患有腿疾的女孩,草地、倉庫、房舍,這就是她的全部世界,這裏既是她的起點,同時又可能是她的終點。這就是她與這個世界的聯係。
你能用一些哲學或思想給這幅畫以解釋嗎,請用5—8句話寫成一個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