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擊弦機的調整(2 / 3)

(4)聯動器(切克)是由軸架聯結,用螺絲固定在擊弦機總檔後麵。由於溫、濕度變化螺絲鬆動造成聯動器鬆曠,在北方地區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隻要把螺絲重新擰緊即可。特別要注意的是:

①在緊擰螺絲前把擊弦機上螺絲鬆開,將擊弦機向前放倒,千萬不要碰傷製音器;

②在擊弦機複位後,要逐個檢查低音區製音器,觀察是否處於正常位置;

③擰緊聯動器螺絲,要注意聯動器頂杆(切克腳)是否對正轉擊器(中古);

④擊弦機複位後,檢查增音、弱音踏瓣功能是否正常;

(5)頂杆軸架與聯動杆粘接應牢固,舊鋼琴中由於使用年代久遠膠會老化,有時個別鍵會出現軸架開膠的毛病。重新粘好軸架不難,難的是要粘得高低同原來一樣,左右不偏。特別要注意:

①將聯動器拆下時注意擊弦機取下的注意事項;

②將軸架底部聯動器膠粘部位的舊膠清除幹淨;

③塗新膠液後按部位粘合時,要壓實不留空隙,高低即能保證;

④粘實以後,要用小型直尺貼在聯動器兩側進行測量,看其是否正直,若有偏斜需進行調整;

(6)舊零件會出現頂杆軸釘鬆動的毛病(其他部位軸架亦有出現鬆動的可能),解決的辦法與換其他軸架的方法相同;

(7)圈簧彈性適度。圈簧通常不必調整,但在出現連擊現象其他部件都已調好,仍有連擊現象時,就應考慮到是否圈簧太硬。如出現斷奏現象時應考慮是否圈簧太軟。圈簧太硬時,可用一字改錐的平麵壓住頂麵稍用力往下壓實,以使其彈性減小。圈簧太軟時,用鑷子將圈簧頂部從頂杆底部退出,然後稍用力向上拉,使彈力增大後再將圈簧複位,然後試彈效果。

四、轉擊器相關部件的調整

轉擊器是鍵盤係統中的第三級杠杆。是弦槌的基座,擔負最後擊弦運動。

(1)弦槌擊弦後返回時,由聯動器的托木與轉擊器的尾枕(鋤頭)接觸托住弦槌。這種接觸有一定要求,從側麵觀察,可以看出托木是否與鋤頭平麵緊密接觸,若上部虛接有間隙,則易出現弦槌連擊現象,出現連擊現象時,若將鍵深度、卡釘調整到位仍不能解決問題,就應檢查一下托木與“鋤頭”是否有“上開口”存在。調整托木應以專用的多口扳手,卡在托木鐵絲上部,稍用力向上,然後試彈即可。由於托木的調整影響弦槌擊弦後,被托木托住時弦槌與弦的距離,所以要注意調整轉擊器尾枕(鋤頭)與檔托木的距離。

(2)有時弦槌擊弦時會出現撞擊雜音,有些舊琴“鋤頭”柄開膠即是原因之一。出現雜音時,以手指捏住“鋤頭”輕輕轉動,若有鬆動即可邊轉動邊向外拉,將其退出,將膠粘部位的舊膠清理幹淨,用木銼壓住塗膠部位在桌邊滾動幾下(以便存住膠液),蘸適量的乳膠,插入轉動器後稍作旋轉,使膠液均勻塗布,稍後即可使用。

(3)袢帶的主要作用是擊弦機取下時拉住聯動器,不使聯動器頂杆脫出轉擊器應處於的位置。若沒有袢帶擊弦機取下便不能再複位。因此袢帶的長度必須保證這一功能,過長則聯動器(切克)仍會從轉擊器(中古)中脫出而不能複位,袢帶太短時,左踏板踏下時琴鍵會下沉,因此袢帶長度要適當。調整袢帶長度可用專用工具或手指前後推拉袢帶鐵絲頭,取得適當位置,參照適當的位置將所有袢帶調整齊,袢帶的左右位置以帶子不碰鐵絲為原則,左右間隙要均勻。

(4)轉擊器軸架上配有鉤簧,目的是使弦槌擊弦後能及時複位。有時弦槌出現連擊(彈一下鍵多次擊弦),除上述問題也與鉤簧有關。鉤簧的彈力在製造過程中是經過認真測量過的。出廠前也做過較細的調整,且多數情況下鉤簧的彈性不會發生變化,所以通常不對鉤簧進行調整。但若發現弦槌擊弦後不能複位,就應以輕緩的手法去檢驗,即按下琴鍵以輕緩的動作反複試彈、同時觀察,若弦槌不退回,說明軸釘偏緊,若退回較緩慢說明鉤簧彈力不足。有經驗的技師可以用專門用來調鉤簧的小器具進行調整,不太熟練的技師可將轉擊器退下來,仔細調整後再裝上去即可。

(5)轉擊器凸起部分下部在頂杆(切克腳)後邊粘一小塊紅氈呢,通常稱為“可鬆呢”。其實這是一小塊紅色的專門為鋼琴製造生產的毛氈,此毛氈非常鬆軟而有彈性,目的是為了使頂杆(切克腳)在複位時不出現雜音。

一些舊琴由於蛀蟲侵蝕“可鬆呢”多有缺損。若將鍵按下,快速地將手離開,頂杆複位時發出雜音即證明此氈已脫落。個別鍵有上述雜音,但氈未脫落,多因粘接此毛氈時留有餘膠。將轉擊器螺絲(在頂杆後麵,要用改錐撥開才能看見)鬆開取下轉擊器,若紅氈脫落換上新的即可。特別要注意的是此氈不宜用其他氈替代,換此氈時用膠要小心,不可有餘膠,否則會出雜音。

(6)轉擊器(中古)及尾枕木(鋤頭)均粘有麂皮。這種鹿科動物的皮革柔軟而耐磨,輕易不會損壞,尤其轉擊器(中古)的麂皮裏麵還墊有兩條呢氈,是擊弦機零件中最難加工的零件之一。不到非換不可時盡量不要更換。若有開膠處,將轉擊器取下將開膠處塗上乳膠,用小夾子夾住,膠幹後清除餘膠即可使用;轉擊器尾枕木(鋤頭)麂皮與托木每彈一次鍵接觸一次,但多數情況下是托木處粘有6mm厚的綠色毛氈被磨損。麂皮不會磨損,即使有的舊琴麂皮磨得很薄了,也盡量不要更換。必須更換時,到鋼琴廠找專用麂皮,市場出售的麂皮厚度不夠且過於柔軟。

五、製音器的調整

製音器雖然也是擊弦機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屬擊弦杠杆係統。它是聯動器尾部裝置的鉤釘撥動的製音杠杆係統。此外,它還是由踏瓣用演奏人員的腳來控製的製音係統。

製音器係統最主要的功能是止音,即在鍵被按動時離開琴弦使弦自由發音,鍵一旦恢複原狀,聲音立即停止。若有任何一個音出現哪怕很短暫的延音都是不能允許的。

製音器在所有的鋼琴上結構都是基本相同的,數量也大致相同,即在低音、中音、次高音裝置製音器,高音區由於琴弦很短,聲音本身就很短促,所以沒有裝置製音器之必要。

由低音至中音、高音,琴弦的直徑和長度逐漸變細變短,弦的振動能量也逐漸減少,製音器也由大逐漸變小。

製音器的設計在弦的有效長度內的位置非常重要,若設計在弦的振動波節上,則止音效果一定不好,但由於琴弦的振動波節隻是極短的一個弦段(長度),而製音氈則比較長,所以一般不會出現問題,但若設計時就有意安排在弦振動的波峰上止音效果一定會更好。

(1)止音不靈的調整。止音不靈的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麵:

①止音氈脫落;

②止音氈偏斜;

③止音氈上部或下部不嚴,未貼實琴弦,上下開口;

④弦麵不平,即三根弦不在一個平麵上;有一根弦突出或一根弦凹下去,不能使止音氈貼實;

⑤個別音止音不靈,有可能是製音頭鐵絲過開(離弦遠),多數音止音不靈,可能是踏瓣頂杆過高;

⑥止音彈簧折斷或脫出,造成失去彈力。用多口扳手對偏斜及上下開口的製音杆鐵絲進行調整。在實踐中有不少調律師對調製音器知道得不多,但隻要細心就不難調整,方法很簡單,上下開口的用多口扳手調整製音器鐵絲上部;被碰歪了而不止音的將螺絲鬆開,對正重新擰好即可;弦麵不平的要對琴弦進行調整,對突出的弦用壓弦器下壓(沒有壓弦器可用其他器具替代,但不得劃傷琴弦,不能把弦壓成死彎),對凹下去的琴弦用弦鉤向上提拉,同時將高出的琴弦向下壓。更換製音彈簧時要注意,軸心是以線繩製作,這樣才不會出現雜音。彈簧力量不夠時,將彈簧從滑槽中取出,向外稍加力調整複位即可。

(2)鍵按下在行程1/2時,止音氈啟動離開琴弦,鍵複位止音氈複位貼緊琴弦。製音氈的啟動和複位必須整齊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