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學習,為國爭光
——《世紀輝煌——諾貝爾科學獎百年展》觀後感
陳碧珠
星期六上午,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來到佛山圖書館觀看《世紀輝煌——諾貝爾科學獎百年展》。
諾貝爾科學獎是誰設立的?為什麼要設立這個獎呢?通過看這個展覽,讓我找到了答案: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去世前遺囑設立的,用於鼓勵那些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醫學和文南等領域“對於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年底頒發一次。人們習慣地把前四項稱為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是世界各國公認的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獎,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是許多科學家一生夢寐以求的願望。
我從展覽中了解到部分獲獎科學家在研究工作中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風範,以及他們在成長經曆中所受到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等。其中,我被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李政道說的那段話吸引住了。”要下決心走自己的路,才能做出開創性的工作。這就好像一個人關在黑屋子裏找門,要找到門,你就得動手去摸,這裏摸一摸,那裏摸一摸。這時,你的頭腦必須是很清醒的,有很強的判斷力。摸得不對,及時離開。摸到苗頭,就認定不放。這樣,一旦摸到了門,找開它並不十分困難了。而找開大門之後,必然是山清水秀一片光明。這也是我們科學工作者探索世界奧秘的無窮樂趣。”
看了這段話,讓我回想起平時那種不愛動腦筋、不愛動手,做作業的時候馬馬虎虎應付就算了,一遇到了難題,就想逃避、甚至想放棄。但看了李政道伯伯說得那段話以後,我感到十分慚愧。
李政道伯伯所以能取得科技上的傑出成就,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不怕困難的堅強意誌;像釘子似的鑽研精神;是刻苦、踏實、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我想: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具有的品質。因為我們是跨世界的一代,是祖國明天和希望,祖國未來的宏圖要我們來描繪。如果我們今天加倍努力學習,不怕困難,真正學好知識,練好本領,那麼明天長大了,就能接好革命的班,把祖國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國,就能像李政道伯伯一樣,為中國人爭氣,我們的祖國才能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勤奮學習、為國爭光是我的理想。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這樣想呢?
小作者先談了參觀後的整體認識,然後再重點寫李政道伯伯對自己的影響,自然引出要“勤奮學習,為國爭光”的主題。
觀看圖片展覽
羅詩雨
今天上午最後一節課,我校組織全校同學去初級中學觀看圖片展覽。
一路上,我們議論紛紛:“看什麼展覽呀?”“用不用做筆記呀?”“看完後老師提問題嗎?”……帶著種種疑問,不大一會兒,我們魚貫進入了初中大禮堂。
隻見在禮堂裏靠牆的地方,擺著一些寫著將軍簡介的牌子,一看,全是石首籍的將軍,咱們的老鄉哩!
我們首先看了廖述雲將軍的家庭簡介:廖述雲,少將。12歲參加共青團,24歲從事革命工作……
看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我們自己。廖述雲將12歲就參加了共青團,而我們呢?12歲還在讀書,學習知識,而不是像他一樣,小小年紀就在戰場上浴血拚搏。同時我也為我們石首有廖述雲將軍這樣的人才而倍感歡欣鼓舞。
後來我們又看了王尚榮將軍的家庭簡介。
王尚榮有七個子女,他因長期從事革命活動,所以家人慘遭日本人的迫害。
胥治中,他的妻子名叫李靜。他他的妻子曾多次會見過其他國家的領導人。
不大一會兒,我們全看完了。我想:我們的江山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甚至生命奪回來的。在他們漫長的革命生涯裏,曾經承受了多少打擊,麵對了多少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難道他們害怕了嗎?沒有,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後退,而是繼續努力,為自己贏得了最輝煌的業績。我們在學習上,不也正需要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嗎?
今天的圖片展覽,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我將以家鄉的革命前輩為楷模,在今後漫長的人生旅程裏,努力學習,奮發圖強,讓世界因我們的業績更加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