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找出不少這類“祖師爺”,因篇幅有限不能全部道來。但最後有一句話最重要:隻要不亂收費,就沒有了這些“祖師爺”。
回望“皇城相府”
那日從焦作奔山西陽城縣皇城村時,心中不由生疑:畢竟看過喬家大院等處,真就想不出來即將看到的“皇城相府”還會以何等雄姿超越前者。然到了相府門前,就徹底佩服了。這哪裏是一處家宅,分明一座古色古香銅牆鐵壁的三晉城郭。
有關皇城相府是由本宅第一號人物陳廷敬的太祖父、明嘉靖朝陝西按察使陳天佑始建於明宣德年間,陳廷敬於康熙三十六年又增補擴建了外城,總麵積近6萬平方米。現保存下來的有大型院落19座、房屋640餘間、9道城門,城牆170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寬2。5至3米,整個院落的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甚為壯觀。凡此種種,親至者盡觀,上網者盡察,內中細情非本文可以講透,索性不講,在此隻想說觀後感若幹。
一是陳廷敬是康熙的老師又是朝廷大官,生前榮耀,死後至尊。有清一朝,能達到他這程度的人鳳毛麟角。但家譜上記得清楚,陳廷敬的前人,是挖煤的,開煤窯的,是靠煤發家的,說來應是當今山西個體煤礦主的前輩。令人敬佩的是,有了錢後,其前人沒有讓兒孫們繼續挖山不止(也有礦山產業,但不是以此為主),挖得今天這冒頂明天那透水,然後再想方設法掩蓋真相發封口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把山西巡撫陽城縣令啥的都花錢買過來,想方設法把自己弄成三晉首富,老汾酒存一窖老陳醋儲十缸。這等事與陳家漸行漸遠,他們心存鴻鵠之誌,下大力氣培養後人讀書進取,終於在陳廷敬這裏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由煤炭大戶變成書香門第官宦世家。
二是陳廷敬博學多識,做官做到禮部侍郎、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除兵部一職沒有涉足外,陳幾乎做遍朝中所有要職。他曾升遷28次,馳騁官場五十餘載,生前死後無人詆毀。在那個年代,人生能達如此境界,可謂大不易也。陳為官清廉修養極深,沒有“59歲現象”,連想都沒想過要摟上一把。他多次要求告老還鄉,都不得康熙恩準,康熙看他主編《康熙字典》廢寢忘食一絲不苟,贈他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這是對他很高的評價。
三是陳家“一門衍澤”、“五世承恩”,五代人都受到了皇帝的恩賜,都有功名和官職。當然,這並不是說隻有當官才好,然過去學子走的是科考路,須將書讀好,有真學問。倘仗著家裏有錢就胡來,花天酒地,飆車撞人,陳家一門肯定出不了那麼多官員。據史料記載,陳家為官者無論官大小,個個清正廉潔,為百姓辦好事。絕不會喝多了到處找女人,找錯了,就拿銀子砸人家腦袋,結果叫人家給捅了。
四是陳家後人有恬靜遺風,自覺地保護了這些古建築。按說就衝皇城相府這名字,文革就難逃噩運。但居住在這裏的陳姓數百人不為時尚所動,靜靜地守著這宅子,終於熬過一劫。現在這老宅成了全村人的聚寶盆,而且又擴建其他設施,未來必名聲大振,我估計會超過喬家大院。
個人淺見,屬出行有感隨意而發。然此番到皇城相府重識陳廷敬,無意間卻勾出件往事想說兩句。去歲我寫《承德不該稱‘紫塞’之探研》一文,說“紫塞”指長城,將承德稱紫塞是誤讀。可能是大家前些年叫得順嘴了,或者這探研出乎一些人意料,於是讚成與反對兼有。這很正常,有一陣我曾想大家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探討一下,畢竟涉及本地別稱也算大事。後未成,我也就不想了,興許是自己學問不夠弄差了。
陳廷敬有一首詩:“晉國強天下,秦關限域中。兵車千乘合,血氣萬方同。紫塞連天險,黃河劃地雄。虎狼休縱逸,父老願從戎。”山西地形是北部長城連險峰,南部黃河為界雄,陳廷敬是大學士主編《康熙字典》,絕對是有學問的人,我想他對紫塞的理解不會錯。承德如硬把自己這麼大一片地方稱紫塞,陳廷敬地下有靈可能會發笑。這也算看了皇城相府的額外收獲吧。
奧運星空
今晨遐想今夜無眠
今晨遐想,今夜無眠。因為今天是8月8日。是一個偉大的值得永記的日子。
此刻是8月8日的清晨,是立秋後的第一個清晨。鞭炮聲從四麵八方響起,這是辦喜事迎親車隊來到新房門前了。8月8日,農曆7月初8,又逢立秋後,秋高氣爽,原本就是吉日。而今時逢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百年夢想成真,千載盛世今逢,何不再喜上添喜,洞房花燭。於是,這一天就成了年青人喜結良緣的好日子,又是滿街飯店賓客盈門座無虛席的紅火之際。
今晨遐想,今夜無眠。中午喝了喜酒的人們,到晚間正是精神倍增的時刻。昨日立秋後,雖白天依然悶熱,但晚間已是涼風習習。今夜自然要大敞門窗,將塞外的爽意盡納房裏。一杯清茶,一把小扇,兩目則牢牢盯住電視屏幕。北京“鳥巢”裏激動人心的時刻,還有許許多多猜想,都會在不停頓的畫麵中得到結果。這個幸福的結果,是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五環旗在“鳥巢”飄起來,既是中國對全世界的貢獻,也是全世界對中國的致敬。
今晨必然遐想,今夜肯定無眠。今晨今夜會讓人浮想聯翩。一百年間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曾讓人心酸,一百年後中國人終於揚眉吐氣地站立在世間。回想不過20年前,當開放的大門剛剛打開,不要說彩電冰箱轎車,一隻小小的電子手表、一隻電子打火機,都令人感到新奇。有位台胞告訴我,他第一次陪老父回大陸不知帶什麼禮物好,有人出主意讓他帶些含金分量低又輕的戒指,他們就帶了十幾隻。原以為這不是什麼貴重禮品,但酒席上拿出來還是炸了鍋爭搶起來,弄得彼此很尷尬。幾年後春節他又回大陸,吸取上次教訓,這次帶了幾十隻。但見麵後讓他吃驚,親戚們手上頸上金貨齊全,全不把那小戒指放在眼裏,最後隻好送給孩子們當壓歲錢了。對此他感慨萬千,後來他就在大陸老家買了房子,經常來住。
今晨一定遐想,今夜一定不眠。今夜當劉歡和英國女歌手唱起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再看奧運會火焰點起來,煙花綻放開來,中國人的心也會像鮮花一樣盛開了。但這樣的盛開又讓我們想起之前所遇的艱難:南方春天的大冰雪,“5·12”汶川大震災。在那一刻,不光外界,甚至連自己都擔心北京奧運會會不會受到影響。但事實證明,中國有能力戰勝各種困難,讓五環旗在北京高高的飄起,讓世界在這裏同享快樂!
8月8日的清晨,讓我有許多遐想。遐想之後,就要將這一天的每一分鍾過得快樂而又紮實。喝喜酒是必不可少的,麵對美麗的新娘和帥氣的新郎,祝福是不可少的。與眾人幹杯,慶賀女足男足有了“夢幻”般的開局,也是必然的。但更多的話題,應該是對開幕式的猜想上,該是誰點燃火炬呢?還有很多很多。
今晨遐想,今夜無眠。今夜之後許多年,我既懷念今夜,也懷念這個美好的讓人充滿遐想的清晨。
美酒佳肴伴奧運
奧運會眼瞅著到了。我想那些天應屬盛大節日,而節日裏就得有美食。如今下館子已無新意,倒是在家中做上些可口的飯菜吃著看著(我家晚飯吃得晚),似更有情趣。
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在塞外格外明顯,立馬天高雲淡風輕氣爽。此節令的習俗是“添秋膘”,說具體了就是燉肉,豬肉牛肉都行。盡管現今肚裏不缺油水,但在奧運會前一天吃香噴噴的紅燒肉,或香爛的牛肉(吃了有勁),然後滿嘴流油底氣十足地看盛會,日後還是很值得回憶的。到了8日晚看開幕式,我要做一盆“塞北全家福”,就是大燉菜,把土豆豆角倭瓜山藥木耳粉條子等和頭天的肉燉在一起,多姿多彩、香氣渾然。邊吃邊看“鳥巢”盛況,於是把幸福與喜悅一股腦收入心裏盡情享受。
往下的飯菜,就視賽事而定了。喝豆汁吃餡餅炒辣鹹菜,是熱河滿族最喜歡的。豆汁裏放小米熬,滾熱;餡餅是韭菜雞蛋的,鮮香;鹹菜是芥菜疙瘩絲幹辣椒,鹹辣。要不這頓飯先預訂給男足吧,到時候也分不清是急得冒汗還是吃得冒汗,反正我盼他們踢好來著。甭管輸贏,將來有機會請他們喝豆汁。這飯我請得起,豆汁五毛錢一瓢,煮一大鍋也花不了幾塊錢。
這會兒正是采野生蘑菇的好季節,壩上雨後一圈一圈的。野生蘑菇香,炒著吃,打鹵更香。看男排男籃吃肉蘑鹵,麵條挺長,任重道遠的。看女排吃榛蘑鹵,滿堂異香,不負眾望。看乒乓球就得吃柴雞燉蘑菇,這菜特受遊客喜愛,筷子下去全是硬貨,嘬骨頭更有味。最後估計還是王皓他們和波爾幾個爭吧,不好啃,但看著肯定精彩。
承德有小吃熬碗坨。碗坨是蕎麵做的,血糖高的宜吃。買回家切成棱角,煎出焦黃薄皮,撒上鹹麻醬、大蒜汁,再來點香菜末,盛在長盤子裏,用叉子紮著吃。這飯我準備看舉重時吃,舉重上去得快下來也快,甭等冠軍出來,一盤碗坨準吃光。
至於看劉翔時吃什麼,沒太想好。他有搶跑的習慣,那就吃“柳條水豆腐”。“水豆腐”介於豆腐腦和豆腐塊之間,關鍵在點鹵水上,點少了不成,點多了硬了,得點到恰到好處才行。再者,“水豆腐”吃到嘴裏不打絆兒,哧溜直奔嗓子眼。但願飛人既不搶跑又跑得飛快,哧溜一下就撞線。水豆腐在家裏做不了,但打個電話就有人用小柳條筐送來。樓下好幾家飯館子,爭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