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3)

第九章

神秘的廬山

廬山在世人心中有神秘感。神秘並不在喜飲美酒的李白寫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不在放著官不做的陶淵明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神秘之處主要在於上個世紀的幾十年間,曾有一些重要人物來過這裏並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

關於廬山所在的方位和上山的道路,用偉人毛澤東的兩句詩就全說清楚了:“一山飛峙大江邊,越上蔥蘢四百旋。”大江就是地處江西省九江市的長江,1998發大水最終采用沉船法才堵住了口子,可見長江在此多麼桀驁不馴。四百旋是說廬山的盤山公路全長35公裏,有四百多處彎道。旋是盤旋,據說主席的初稿曾用“盤”字。此次我等往山上“盤”,至多盤了一半,暈車者就都有了反應。即便不暈車的,也會麵對眼花繚亂的滿山碧色,心裏發問,山頂到底是個何等去處,竟要如此盤來旋去地奔上?

車輪畢竟遠勝腳力(當年蔣介石偏愛坐滑竿上山),40分鍾到山上。遙望大江南北,一派蔥蘢蒼翠,且涼風習習,頓顯海拔之高。再看牯嶺高低錯落紅頂別墅石牆老屋,還有歐式風格的街道店鋪,才明白這裏與黃山、華山等純以風光為主的名山乃大相徑庭,這山上原本是宜居之處,與廈門鼓浪嶼頗相似。來了遊人,就上旅遊地。不來,當地人照樣過自己神仙般的日子。

但夏日的廬山畢竟太涼爽了,由不得身陷酷熱中的人不前來。在缺少空調設備的上個世紀的盛夏,北戴河尚悄悄躲在遙遠的北方,中國最重要的人物理所當然首選了這裏做為避暑兼辦公、開會之地。可以想象,當年的廬山高官雲集名媛增色,在戒備森嚴中來,來了卻又隱身於一座座林木深處的房舍。為防止山林濕氣過多地侵入,那些門窗又經常緊閉。如此,在一般人的眼中,即不知道裏麵住了什麼人,也不知道他們在研究什麼,更不知道將有什麼大事即將在這裏發生,於是,神秘、神秘,最終還是神秘,就縈繞心頭……

廬山第一神秘之處當然是美廬。美廬是一座麵積稍大的二層別墅。如果不是蔣介石與毛澤東先後在這裏居住過,它與山上眾多的別墅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刻在石頭上的“美廬”二字是蔣寫的。按中國人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觀念,勝利者眼前總晃動著昔日政敵的手跡是忌諱的。但毛澤東非常大度,把那字留了下來,也把一段曆史留下來,於是美廬在人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舊居。而喜歡天地寬闊的毛澤東顯然也沒有把這小家碧玉式的美廬看在眼裏,所以也就不改變這裏的什麼隨它去了。美廬內房間不少,但都不適宜家庭居住。室內家具在今天看來不僅普通,甚至有些簡陋。有台標著美國(燒)煤油式冰箱,很笨重,在當時應該是奢侈品吧。二樓陽台有出租國民黨軍服的,不少人穿戴上照相。我以為這種玩笑還是少開為好,沒照相。不過,這也顯示了當今社會的開明與和諧。

按旅遊的安排,第二處參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廬山會議舊址。這裏更具神秘感。在二樓小禮堂,一排排白色的舊藤椅,桌麵的牌上標著出席九屆二次會議者的名字。年輕人是一掠而過,但對我們60歲上下的人講,那些名字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當年在鄉下同學間比記憶力,模仿播音員夏青的聲音,有人竟從丁盛、丁可則一直背到餘秋裏同誌。當然,在這裏,更容易讓人想起為民直言的彭德懷元帥……1959年夏天在這裏發生的事,早已寫成一本本書刻進一套套光盤在每處攤點出售。不幸的曆史事件如今變成了當地人的獨家寶典,想想令人感慨不已。導遊的一段話則把窗戶紙完全捅開:盡管廬山有這麼好的氣候,但如今來廬山者隻有遊客或休養者,多年來已沒有任何“會議”在這裏召開。看來不願悲劇重演,已成為世人的共識。

廬山還有個廬林一號別墅,這是後來毛澤東再來廬山的下榻之處,是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時啟用的。廬林一號明顯有別於美廬,它占地上萬平米氣勢不凡。內中巨樹森森、流水潺潺。回字型建築坐落其間,亦達數千平米。現在內中既是別墅,又是廬山地質博物館。那日去了見大門洞開遊人如潮不用買票,再看毛澤東住過的高大房間,想想進美廬時70歲免費查身份證差一天都不行,就暗笑,看來那位蔣某人的小氣,都有遺傳了……

亂收費“祖師爺”新考

中國自古以來各行各業都有祖師爺,如木匠是魯班,紙業是蔡倫,畫匠是吳道子,連屠(宰)業也有,還是兩位,張飛和樊噲。能成為祖師爺的條件:一是幹得早,二是幹得好,在行業史中有影響力。

時代發展了,必有新行業產生。毫無疑問,當下“亂收費”以“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之狀橫空出世,跨小行業欺正行業,無處不收、無處不斂、無行可敵,堪稱集各兵種為一體的天字號壟斷行業。然大業初創,祖上譜係尚未完整,實為憾事。筆者不才,秉燭達旦翻書查史,遂為某類“亂收費”尋找出祖師爺,現一一列出:

凡陸路“亂收費”,祖師爺該是程咬金。據史書記載,程咬金原名程知節,後來幹起劫道收費的行當,琢磨琢磨也沒必要“知節”啦,幹脆張大嘴嚼金子吧,就改為咬金。想那程咬金三板斧劫皇綱,反山東定瓦崗,人稱“混世魔王”,絕對是亂收費這行的前輩。往下有點兒慚愧,徒子徒孫幹不出那般大事,隻好聚個險處藏於林間把道一攔喊:“此路是俺開,此樹是俺栽,要想過此路,

留下買路財!”老程若知道,肯定笑道:“小兒科也。”

不過,時至今日,老程卻不能不佩服了。老程定言:“‘亂收費’亦劫道也。但爾等與時俱進多有創新,將隱蔽變成公開,將危險變成保險,將偶爾亂收一次變成常年亂收,將人攔道變成水泥墩攔道。這些手法,俺老程在隋朝末年可未曾辦到,若不是俺早生了幾百年,你們是俺的祖師爺……”

教育上“亂收費”的祖師爺,我認為是唐僧。有人說不對,是孔子,因他收束脩。但據考證,孔子收束脩屬於正常收取的人學費,不在亂收之列。而且孔老師也不是隔兩三天就收一回,否則那肉條子就成柴火了,春秋時的家長也負相不起呀,非告到周天子那去,說不定荊軻的前人就去魯國為學生打抱不平了。

再看唐僧這位光頭先生,屬“亂收費”的頂級人物,欲收費先收人。自從收了三個徒弟還有一匹馬,嘴裏說是領著去取經,可實際呢,把人家折騰得死去活來,一點兒閑空兒都沒有呀。尤其是豬八戒,挺可愛的一胖墩兒,沒這老師時,在高老莊幫丈人幹活兒,還維護治安,若不是嘴臉差點兒,準能評上生產隊好社員。可一旦遇到廣這師長,肚子癟口袋空,每天甲—起晚睡,做不完的“功課”,連頓消停飯都吃不上。《西遊記》是不能寫那麼細,否則唐僧肯定得教八戒念《詩經》、《左傳》,還有初唐的詩。再者,你八戒也不能吃了饃不記數,還得學“奧數”,將來沒準兒去趟雅典。至於外語還用說嗎?咱這是去兩方,印度語、阿拉伯語都得學。此外還有琴棋書畫,哪個班也不能落下,由此將來成了正果,才有能力做官員。到時學費加倍補償,在大雁塔旁建個唐僧大學,做大再做大,擴招再擴招,頭一期就畢業二萬本科和尚、一萬研究生主持、五千博士後法師,把李世民急得滿嘴起泡,問魏征:“這老些人可咋安排呀?”魏征說:“那就讓他們去搞房地產吧,蓋多了賣不出去留著自己住……”

醫藥行業“亂收費”祖師爺很不好尋,費半天勁兒才弄清是西門慶。老書上寫得清楚,西門慶父親叫西門達,開生藥鋪,生意一般。而西門慶日後把生意做大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壟斷,弄得全清河縣隻許有他一家藥店。他說陳皮比牛皮還貴,就貴;他說頭痛先治腳,你就得先買腳氣膏。有野史說到最後是他要治武大郎的侏儒症,費用由潘金蓮抵頂。這回亂收費收大發了,叫武鬆給殺了。人雖死,但此亂收費行中他仍為魁首。

古時城鎮裏雖有官員主政,但街上不乏管事收費的行當,其中亂收費者之名人,當屬大宋朝的牛二。牛二一肚子膽兒一身剌兒,走大街上看誰都不順眼。人家楊誌賣家傳寶刀,礙你甚事,但牛二就不放過。他可能暗中受雇於官府,負責解決交通堵塞問題。《水滸傳》裏寫得清楚:“楊誌立未久,隻見兩邊的人都跑人河下巷內去躲。”《清明上河圖》上畫得明了,京師汴梁人山人海,車行不便。若牛二一來,道路自清豈不省事?但牛二也太橫了,平時亂收費還覺不過癮,這回又道:“我要你這口刀。”結果讓正在火頭上的楊誌給了一刀。牛二為在城裏亂收費失去了性命,代價不小,說來也算得上是城中“亂收費”這一行的祖師爺吧。

再說丐幫。丐幫由東漢創業後,宋初便有天下第一幫的稱號。但丐幫行事磊落,要飯不怕飯嫂,要菜不怕油手,由此,丐幫“亂收費”的祖師爺就不好找。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丐幫最早的骨幹人物,是唐朝初年秦瓊、尉遲恭的後人。眾所周知,這二位是門神原型,大冬天在門外凍著,凍得後人變成眾秦“窮”跟著遭罪。可能就因這二位都曾為大將,是有身份的人,基因傳世,故今曰丐幫一改往日熊樣,飯店門外是取款機,甭管是誰都得交費。給完了,一會兒又過來要,問:“你收幾遍?”答:“能收幾遍是幾遍,快給,少費話。”那作派,頗有大將風度。故此,秦瓊、尉遲恭二位也就得委屈一下,且榮登丐幫亂收費祖師爺的寶座吧。

火葬場亂收費的祖師爺最好找,那就是《鍘判官》裏的判官張洪。張洪是惡棍李保的舅舅,平口裏沒少受他們的陽間香火,加之又是親戚,於是就敢徇私枉法,又於死人身卜皿揩油,看不順眼就給打到陰山後麵去。包揚累夠戧,才査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