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點完之後,孫祖傑緊接著起了第三點,他重點解釋了為什麼要選擇恒森作為代表。
“我相信在座的同誌肯定有不少人對於恒森作為典型不以為然。恒森規模不算大,稅收也不多,有什麼資格當這個江東企業的典型呢?
不瞞大家,這個選擇是我加上去的,原因就是恒森讓我看到了優秀企業的風采,他們在不斷的做精做強,他們的未來不可限量。
下麵的同誌有不少是省屬企業的負責人,我希望你們好好想一想,企業賺到錢之後,真正應該做什麼?
有的人選擇不斷做大,廣告打得滿飛,動不動就號稱要做到幾十億,幾百億。可是市場一波動,需求少了,這些企業就立刻就陷入了麻煩之中。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盲目求大,毫無風險意識。
現在國內大大的企業庫存幾萬億,絕大部分就是這個問題。這樣的企業江東有沒有,我看還是有不少的。
有的人選擇多元化,什麼賺錢做什麼,叫著喊著就要做航母。但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這些企業底褲露出來了。
這些所謂的航母實際上就是一條條破舢板,破舢板再怎麼拚接也成不了航母,一陣浪打來,隻會一艘接著一艘的沉了下去。
所以這兩種做法,都不是優秀企業應該具備的做法,真正的好企業,應該是擁有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能夠不斷的做強做精,而不是一味的求大,而不是一味的多元化。
這就是我挑選恒森作為代表的原因,他們確實做到了這些,這才是江東企業真正要學習的目標。
有的同誌會問,華投不就是求大和多元化的代表嗎?這句話既對也不對。華投成立之初確實搞的是多元化,因為那個時候是賣方市場,做什麼賺錢。
但是現在國內的市場已經由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市場變化了,企業的活法也必須進行改變。
所以現在華投做的是減法,華投不斷地把自己競爭優勢不大的非核心資產賣出去,而集中精力做一些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高端產品。
九十年代初,華投放棄了大部分不占優勢的電器生產線,兩年前華投將華投貿易賣給了華裕集團,就在上一周,歐派視聽將自己的中低端彩電和顯像管生產線賣給了長虹集團。
而華投在賣出這些資產的同時,不斷的往自己優勢很大的領域砸錢,比如半導體汽車飛機,所以華投才有了vd,華投才有了寶馬四代,華投才有了808!”
孫祖傑到這裏,會場一陣嘩然,很多人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些年華投竟然是這麼做得,他們也真是舍得,歐派彩電目前可是華國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彩電品牌呀!
而主席台上的江東大佬們則是麵色嚴峻,他們知道孫祖傑對江東,對他們這些執行的同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會場安靜下來,孫祖傑才接著道,“為什麼華投要這麼做?就是因為多元化太難了,是真得太難了。擁有龐大資金,彙集了整個華國精英的華投尚且受不了,江東的企業就能吃得消嗎?
在今的會議上,我之所以提到這個話題,就是告訴同誌們,在進行經濟建設和企業改革的時候,不要盲目的追求什麼大而全。
江東發展到今,我們的經濟規模已經很大了,已經是華國數一數二的經濟大省,但是毫無諱言的,我們大而不強,發展很不平衡。
所以這一任期,我給自己提出了的主要目標就是平衡江東各地區的發展。蘇南的外向型經濟現在發展的很好,但是蘇南的同誌必須要有憂患意識,外企可以來,也可以走。
所以我對蘇南的要求是在保持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要積極培育蘇南的本土企業,讓他們在外企的熏陶下,迅速發展壯大,兩條腿走路,總比一條腿穩當。
這些年,因為地方財力有限,蘇中和蘇北地區的發展相對滯後。未來幾年,江東省將會加大蘇中和蘇北的投入。
但是省裏的投入是一方麵,蘇中和蘇北也要自己努力。我對蘇中蘇北的要求是,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我們江東要學習浙東廣南,搞產業聚集,我們要爭取做到每一個市,每一個縣甚至每一個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
而具體到南都,我的要求就是充分利用好南都全國排名前三的教育和科技資源,重點發展高新產業,這是南都擺脫困境,後來居上的唯一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