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倔強的人,倔強的認為,網絡小說其實是武俠小說的延伸,是從武俠中各種品類裏獨立出來,然後獨成一脈。
有些人認為是金庸、古龍將武俠小說寫死的,我不認為是這樣,網絡小說崛起這麼多年,也沒見裏麵誰有金古的功力,但並不妨礙網絡小說替代武俠小說,成為最火熱的通俗小說。
我的閱讀年歲其實是在武俠小說將亡之際,網絡小說萌生之時。其實對武俠小說的見解比我好的人海了去。我對兩種類型小說的了解其實的是很淺薄的。
網絡小說之崛起,其實是武俠小說發展的必然性。武俠小說到了大後期,你可以看出對比金庸,甚至古龍的小說時期,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到了這時,社會的變化已經很大了。這是武俠小說內在價值觀的變遷,開始變得更加假大空。或者說打破了武俠小說原有的限製了,這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黃易了。而網絡小說則又是一個時代了。這個時代則是在末期武俠小說的基礎上,將假大空推出來,徹底打破武俠的限製,所以,網絡小說初期你可以看到玄幻類型的橫行,當然,當時的類型還沒分得現在這麼細。
這是一種適應時代變遷的必然性,這根本不在於形成體係與否。武俠小說其實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係,或者說網絡小說發展到了今天也形成了體係。
這種體係會在讀者腦子中形成,這不是說武俠談起金古是什麼什麼,也不是說網絡小說談起煙雨江南唐家三少是什麼,而是武俠小說的整體品類留給讀者的是什麼,網絡小說整體品類讀者一想起來又想起什麼,這就是體係。
當然無論時代怎麼變遷,一種價值觀的壽命多久,無論是武俠小說的價值觀變幻,還是網絡小說的價值觀變幻,都是建立在社會的變遷,社會價值觀的變幻,這個基礎之上的。
這就是通俗小說,它的存在意義一直都主題永恒不變,就是讓受眾爽。想想看武俠小說的受眾,那年月,社會諸多不公,有錢的去抽大煙。沒錢的怎麼辦,隻能看武俠小說了。在裏麵,人人都是大俠,看你不爽,我就懟你,你裝比是吧,你比我厲害是吧,我依然能讓你敗在我的手中等等等,這些顯然是在現實中做不到的,於是心裏便受到了滿足,而但凡讀過曆史的都應該知道,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真正意義的公平的。
當然,有人會說,你看武俠小說的主人公價值觀啊思想多麼正啊,裏麵會有許多令人反思的地方啊,例如公平公正追求是什麼的。不像現在的網絡小說隻為自己的私欲服務等等等。首先,我想說這樣的話是不是真正的武俠迷呢?或者隻看過名家,甚至看過幾部連續劇就認為自己是武俠迷了?武俠小說中其實很多也是私欲為主要的小說,甚至大部分,當然比起網絡小說來更保守。這是年月原因,當時你怕太超脫是要撲死,那年月也沒那麼開放啊,不像現在女孩子沒睡過幾個男人都不好意思結婚。而名家筆下一些比較高深的,恰恰是名家知道那年月的讀者骨子裏渴望的是什麼,渴望公平渴望合理等等等,其實都是社會問題。然而社會是變化的,主流價值觀是變化的,不信你可以看武俠初期再看武俠後期。
然後,通俗文學就是通俗文學,永遠不要談到文學的高度去。這一點連金庸都放棄了,當然假如你比金庸牛比可以考慮這個問題。金庸你看他自己都放棄了,最後寫了部鹿鼎記告訴大家,散了吧,鹿鼎記才是真相,沒有什麼武俠,大家像韋小寶一樣泡泡妞活著得了,這才是人生真諦。同時,金庸當然也有他的另一麵,鹿鼎記是真敢寫,要知道他寫鹿鼎記時的年月。
當然,你看金庸的作品,連金庸自己都說,武俠應該沒人能比我玩出更多的花樣。他上升到文學的高度,依然是算不上震撼心靈之作的,依然是不受待見的,依然不會被承認是文學之頂尖作品的。
有人說看《三國》、《西遊》、依然是通俗文學,為毛人家就是名著了。這個,知道的不妨告訴我,我也想知道。
個人想法,第一是他的流傳度,第二是他的文學價值。《西遊記》很多人認為是較差的一部,但他卻能給人越讀越震撼之感,你真以為西遊記就是打怪升級?裏麵的寓意實在太深了,結合那個時代,簡直牛比啊。《紅樓夢》不談,在我心中,這是人類最偉大的小說,沒有之一,至於三國,自己查資料去吧,反正都是在人類文學史上占據一席之地的作品。
說起魯迅,別人總說魯迅你不能算是小說家,你沒長篇啊。我是不認同的,按這樣說人類最偉大的作品獎該頒給起點的《從零開始》了,人家夠長了吧。
《阿q正傳》絕對是為人類的文學做出貢獻的。阿q這個形象,可絕對不止隻是塑造了一個當時舊中國的一個經典形象,他在全世界,甚至如今的全世界,大部分人都能在阿q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看阿q就像看鏡子。阿q仿佛是個集全人類劣根性於一身的這麼一個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