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到了古龍這裏,可以說出現一個裏程碑。
在古龍之前的傳統武俠小說,拿金庸舉例,金庸小說其實都是在寫傳奇,就是從豬腳的出生開始,然後一步步寫其成長經曆,最後屌絲逆襲成長為蓋世英雄這麼一個故事。所以,金庸的小說特別適合拍成電視劇,你看好幾十年了,金庸的電視劇都不知道造就了多少明星。其實國內的電視劇也陷入了一個怪圈,幾十年來不進反退。似乎國內的電視劇永遠是杠不贏國外的,以至於形成這樣一個鄙視鏈,看美劇的看不起看韓劇的,看韓劇的看不起看港劇的,看港劇的看不起看國產劇的。
而古龍的小說不是,他的武俠是反傳統的。所以你看,他的豬腳就是那種你不要問我從哪裏來類型的,一出場就是絕世高手。還有很多反傳統的地方,你看金庸裏麵,會有年紀越大武功越高的存在,像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種。但古龍不是,古龍是拳怕少壯,拿小李飛刀舉例,天機老人排名天下第一,最後給寫成,不行啦,老了,太久沒幹架了,最後還得靠李尋歡這個年輕人。古龍的小說更多的現實主義,而少了金庸的浪漫情懷。
古龍的小說是天生適合改編成電影的,你看金庸的,拍電視劇仿佛量身定做,但到了電影這裏就不行了,改編難度太大了。有些年紀小的一定會問,我怎麼不知道古龍的小說有拍成電影啊?那是因為你沒經曆過古龍電影的巔峰時代,他有好幾十部小說都是改編成電影的,有一些甚至是先有劇本,再有小說。
古龍的小說其實是很受電影影響的。你看《流星蝴蝶劍》這分明就是武俠版本的教父。甚至可以說是很受美國的西部片影響的,不知道哪裏出來的一個牛仔,槍法如神,快意恩仇,啪啪啪幹完,轉身就走,也不要問我要到哪裏去。
所以,你看古龍的打鬥很有意思,他不是像金庸那樣一招一式寫得很長篇幅,中間還有夾帶路人的評價雲雲來襯托豬腳。古龍不是,他是,手起,刀落,結束。泛著濃鬱的美國西部片裝比範兒。特別是對決,有沒有兩個牛仔對決的味道?而古龍的小說你看,很多地方很簡短,看起來其實就像電影的鏡頭,甚至更像劇本。看到有人說,古龍那樣寫是為了多賺稿費,這個我還真沒法反駁,因為沒那帝國時間去找資料反駁。我想說,一個人的寫作手法,比起稿費,應該更多的是依賴創作習慣。
說起古龍的創作習慣,就該從他拍電影說起。很多朋友都發現古龍早期的作品跟後期的分別很大,一定有人說他是慢慢寫轉型的。是也不是。說不是呢,拿網文舉例,一個寫定型的小白文作者轉型成文青文作者,就算你有那天才能行,讀者未必答應。你會舍棄本有的成就?然後從頭開始?那我真要佩服得五體投地。撇開文學價值,有人說寫小白文難,但其實寫文青文也難,甚至網絡小說都不容易寫,無論哪種文學都很難,說的自然不是像我這樣寫幾個字的門檻,而是那高高在上的隱形門檻。
古龍早期其實是不得誌的,當然,當時他還是有些小名氣的,他寫的東西還屬於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的程度。並且他鼓搗出來的東西不是叫新派武俠嗎?那可是受到傳統武俠排擠的東西,你這樣搞了別人還怎麼弄,大致於是這種大環境下。可那時候,倪匡他很欣賞古龍啊,他就說你到我這裏來寫吧,我把你的小說推薦改拍成電影,你到時出名了就沒人能排擠你了。於是古龍便在倪匡的雜誌上連載了《絕代雙嬌》,可倪匡將《絕代雙嬌》推薦給導演看時,還是給拒絕了,這玩意沒法拍成電影。那時,古龍好像已經三十七八歲還是三十九歲了,反正就是快奔四的年齡。之後,古龍第一部拍成電影的是《流星蝴蝶劍》,這裏的時間間隔忘記了,總之從那時開始,他開始輝煌了十多年,並形成了寫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