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還是得知父親彌留的噩耗,兒女都聚在床前,父親抖索著手隻喚三弟一個人上前。三弟跪在床前,父親隻說了一句話:老三啊,你是個好兒子,爸隻有四間平房就留給你了……我們姐妹仿佛兜頭一棒,那麼多年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三弟獨占了我們的家!
一直到父親的喪事結束,我們都沒怎麼過問,散了就各自回家了。後來母親來我家探望外孫,讓我們姐妹仨有空回去住幾天。老三沒有動你們的房間,常常打掃好就等你們過年過節回去住哩。母親嘮嘮叨叨地,沒注意到我因震驚而不自然的表情。原來我們都誤解三弟了,他接受父親的遺贈,為的是更方便我們回娘家!他雖然砸了儲蓄罐,可是有個砸不壞的儲蓄罐已經永遠放在三弟的心裏,那是他對我們、對這個家傾注的一世的愛啊!
情商點撥
感恩之心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得到別人和社會的認可,才能回報別人和社會以溫暖,同時,自己也會生活在愛的海洋裏。
故事中的“三弟”是親生父母給了他生命,卻是養父母讓他長大成人,他要感恩的對象太多太多。他決心用愛和感恩去回報養育了自己的養父母。他沒有用太多的言語,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做到了,以一顆感恩的心,報答養父的收養之情。打碎的儲蓄罐,裏麵裝的不僅僅是那11400元,還有一個孩子沉甸甸的心!
不要怨恨荊棘
當珊德拉迎著11月的寒風推開街邊一家花店的大門的時候,她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長期以來,她都過著一種一帆風順的愜意的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懷著孩子已經4個月的時候,一場小小的交通意外無情地奪走了她肚子裏的生命,也奪走了她全部的的幸福。
這個感恩節本來是她的預產期,而且偏偏就在上個月,她的丈夫失去了工作。這一連竄的打擊,令她幾乎要崩潰了。
“感恩節?為什麼感恩呢?為了那個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機?還是為了那個救了我一命卻沒能幫我保住孩子的氣囊?”珊德拉困惑地想著,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一團團鮮花麵前。。
“我想訂花。……”珊德拉猶豫著說。“是感恩節用的嗎?”店員問,接著又繼續說道,“我相信,花都是有故事的。在這個感恩節裏,您一定想要那種能傳遞感激之意的花吧。"
“不!”珊德拉脫口而出,“在過去的五個月裏,我沒有一件事是順心的。”話一說完,她不禁為自己的心直口快感到後悔。
“我知道什麼對您最適合了。”店員接過話來說。
珊德拉大感驚訝。這時,花店的門鈴響了起來。“嗨,芭芭拉,我這就去把您訂的東西給您拿過來。”店員一邊對進來的女士打著招呼,一邊讓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後就走進了裏麵一個小工作間裏。沒過多久,當她再次出來的時候,懷裏抱滿了大堆的綠葉、蝴蝶結和一把又長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齊齊,隻是上麵連一朵花也沒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著這一切,這不是在開玩笑吧?誰會要沒有花的枝子呢!她以為那顧客一定會很生氣,然而,她錯了。她清楚地聽到那個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員道謝。
“嗯,”珊德拉忍不住開口了,聲音變得有點結結巴巴的,“那女士帶著她的……嗯……她走了,卻沒拿花!”
“是的,”店員說道,“我把花都給剪掉了。那就是我們的特別奉獻,我把它叫做感恩節荊棘花。”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訴我居然有人願意花錢買這玩意兒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聲說道。
“三年前,當芭芭拉走進我們花店的時候,感覺就跟你現在一樣,認為生活中沒有什麼值得感恩的。”店員解釋道,“當時,她父親剛剛死於癌症,家族事業也正搖搖欲墜,兒子在吸毒,她自己也正麵臨著一個大手術。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員繼續說道,“我一生中頭一回一個人過感恩節。我沒有孩子,沒有丈夫,沒有家人,也沒有錢去旅遊。”
“那你怎麼辦呢?”珊德拉問道。
“我學會了為生命中的荊棘感恩。”店員沉靜地答道,“我過去一直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卻從來沒有問過為什麼自己會得到那麼多的好東西。但是,當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問了。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明白,原來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都在享受著生活中的“花朵”,但是,荊棘使我明白了上帝的安慰是多麼的美好,你知道嗎?《聖經》上說,當我們受苦的時候,上帝就安慰我們,借著上帝的安慰,我們也學會了安慰別人。”
珊德拉屏住呼吸,思索著眼前這位店員的話,猶豫地說:“我想,說句心裏話,我不想要什麼安慰,因為我失去了我的孩子,我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我對上帝感到生氣。”
正在這時,又有人走了進來,是一個頭頂光禿的矮個子胖男人。
“我太太讓我來取我們的‘感恩節特別奉獻’—12根帶刺的長枝!”那個叫菲利的男人一邊接過店員從冰箱裏取出來的、用紙巾包紮好的花枝,一邊笑著說。
“這是給您太太的?”珊德拉難以置信地問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想知道您太太為什麼會想要這個東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興你這麼問。”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點就離婚了。在結婚四十多年之後,我們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靠著上帝的恩典和指引,我們總算把問題給解決了,我們又和好如初。
這兒的店員告訴我,為了讓自己牢記在‘荊棘時刻’裏學到的功課,她總是擺著一瓶子的玫瑰花枝。這正合我意,因此就稍了些回家,我和太太決定把我們的問題都寫在標簽上,然後把它們一一貼在這些枝子上,一根枝子代表一個問題。然後,我們就為我們從這些問題上所學到的功課而感恩!”
“我誠摯向你推薦這一‘特別奉獻。”菲利一邊付帳,一邊對珊德拉說。
“我實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夠為我生命中的荊棘感恩,”珊德拉對店員說道,“這有點兒……不可思議。”
“嗯,”店員小心翼翼地說,“我的經驗告訴我,荊棘能夠把玫瑰襯托得更加寶貴。人在遇到麻煩的時候會更加珍視上帝的慈愛和幫助,我和菲利夫婦都是這麼過來的。因此,不要惱恨荊棘。”
眼淚從珊德拉的麵頰上滑落,她拋開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買下那12根帶刺的花枝,該付多少錢?”不要錢,你隻要答應我把你內心的傷口治好就行了。這裏所有顧客的‘特別奉獻都是由我送的。”店員微笑著遞給珊德拉一張卡片,說道,“我會把這張卡片附在你的禮品上,不過,或許你可以先看看。”
珊德拉打開卡片,上麵寫著:“我的上帝啊,我曾無數次地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謝你,但卻從來沒有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謝過你。請你教導我關於荊棘的價值,通過我的眼淚,幫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淚再一次從珊德拉的臉頰上滑落。
情商點撥
挫折就是攔路虎、絆腳石、硌腳心的刺,我們為什麼要感謝它們呢?是的,絕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感謝過我們在人生中所遇到的那些挫折。人們都喜歡一帆風順,都希望順風順水,都向往一路坦途。每個人都想著清除路上的荊棘,有誰會感謝阻撓我們的困難呢?是啊,在大多數時間裏,我們隻顧前行了。成功時我們接受鮮花與掌聲,勝利使我們擁有歡呼和慶祝。我們獨獨沒有注意到,那些曾經給我們製造困難的荊棘們,在我們身後寬慰地笑,寬容地遙望。
我們因挫折學會了堅強,我們因阻攔學會了睿智,我們因坎坷鍛煉了意誌。所以,在最最風光的時候,我們最應該做的是朝過去的挫折路上深鞠一躬,感謝上帝給我們的一切,包括挫折。
《祈求的手》
15世紀,在德國紐倫堡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裏住著一戶人家,家裏有18個孩子。光是為了糊口,一家之主、當金匠的父親丟勒幾乎每天都要幹上18個小時——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鄰居打零工。
盡管家境如此困苦,但丟勒家年長的兩兄弟都夢想當藝術家。不過他們很清楚,父親在經濟上絕無能力把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紐倫堡的藝術學院去學習。
經過夜晚床頭無數次的私議之後,他們最後議定擲硬幣——輸者要到附近的礦井下礦4年,用他的收入供給到紐倫堡上學的兄弟;而勝者則在紐倫堡就學四年,然後用他賣出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學,如果必要的話,也得下礦掙錢。
在一個星期天做完禮拜後。他們擲了錢幣。阿爾勃累喜特贏了,於是他離家到紐倫堡上學,而艾伯特則下到危險的礦井,以便在今後四年資助他的兄弟。阿爾勃累喜特在學院很快引起人們的關注,他的銅版畫、木刻、油畫遠遠超過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到畢業的時候,他的收入已經相當可觀。
當年輕的畫家回到他的村子時,全家人在草坪上祝賀他衣錦還鄉。音樂和笑聲伴隨著這頓長長的值得紀念的會餐。吃完飯,阿爾勃累喜特從桌首榮譽席上起身向他親愛的兄弟敬酒,因為他多年來的犧牲使自己得以實現理想。“現在,艾伯特,我受到祝福的兄弟,應該倒過來了。你可以去紐倫堡實現你的夢,而我應該照顧你了。”阿爾勃累喜特以這句話結束他的祝酒詞。
大家都把企盼的目光轉向餐桌的另一端,艾伯特坐在那裏,淚水從他蒼白的臉頰流下,他連連搖著低下去的頭,嗚咽著再三重複:“不……不……不……”
最後,艾伯特起身擦幹臉上的淚水,低頭瞥了瞥長桌前那些他摯愛的麵孔。把手舉到額前,柔聲地說:“不,兄弟。我不能去紐倫堡了。這對我來說已經太遲了。看……看一看四年的礦工生活使我的手發生了多大的變化!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而且近來我的右手被關節炎折磨得甚至不能握住酒杯來回敬你的祝詞,更不要說用筆、用畫刷在羊皮紙或者畫布上畫出精致的線條。不,兄弟……對我來講這太遲了。”
為了報答艾伯特所做的犧牲,阿爾勃累喜特苦心畫下了他兄弟那雙飽經磨難的手,細細的手指伸向天空。他把這幅動人心弦的畫簡單地命名為《手》,整個世界幾乎立即被他的傑作折服,把他那幅愛的貢品重新命名為《祈求的手》。
當你看見這幅動人的作品時,請多花一秒鍾看一看。它會提醒你,沒有人——永遠也不會有人能獨自取得成功。
情商點撥
寒冷的季節,一個人在風雪中很快就會被凍死,但是一群人相擁在一起就會覺得溫暖——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我們自己,恐怕連生存下去都很難,更別說成功了。一個人是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做完的,能夠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是因為我們都互相依靠著。
丘吉爾為母親辦婚事
丘吉爾26歲那年,從南非回到了倫敦。他發現喪父5載的母親戀愛了,而對方竟然是一個與自己年齡相同的運動員。起初,丘吉爾感到困惑不解,難以接受,甚至感到恥辱。就連母親在兒子麵前也感到不自然,難於開口向丘吉爾解釋。丘吉爾很清楚,此人比母親小20歲,年齡差距太大了,這樣的婚姻是很難白頭到老的。然而,理智使他清醒地認識到,母子之情無法完全彌補母親情感上的孤獨;沒有母親的養育,也就沒有自己的今天。他思之再三,終於強迫自己堅決地支持了母親的選擇。
丘吉爾想通之後,發自肺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應當享有新的生活和幸福。我給您的愛再多,也無法彌補您感情上的需要。媽媽,您就高高興興地結婚吧!"
隨後,丘吉爾安排他們去教堂,在那裏舉行了相當隆重的婚禮。
歲月證實了丘吉爾的擔心,在母親60歲的時候,那位精力充沛的運動員不辭而別了。丘吉爾得知後立即將傷感萬分的母親接到了自己的身邊,細心地加以照顧。
又過了幾年,丘吉爾發現,年逾花甲的母親又戀愛了,對方竟又是一個比自己小3歲的人,叫蒙塔古!
丘吉爾簡直有些怒火難捺。但是,當母親真切吐露了戀情隱私後,丘吉爾沒有被個人感情所左右,而是為母親著想:兒子再好是不能代替母親的伴侶的!他把自己對母親的愛轉化為具體的幫助,反過來寬慰母親說:“媽媽,您是對的,您應當享有人生的快樂!”
然後,丘吉爾設宴邀請蒙塔古,舉杯祝酒時說:“這第一杯酒,讓我祝願母親與您今後的生活幸福!”就這樣,他成全了母親的第三次婚姻,以寬廣的胸懷容納了母親最後7年的黃昏之戀,也為人間“孝道”寫下了動人的一章。
丘吉爾就是以這種極致的孝心和坦蕩的胸懷,成全了母親人生最後七年的黃昏之戀,讓母親盡享最後的人生歡樂。母親詹妮在數年之後,在即將告別人生的彌留之際喟言道:“我為英國留下一個丘吉爾,這是我一生的價值!”
情商點撥
世間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那就是母愛;世間有一個人,一生一世都值得你去愛,那就是母親。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母親,象丘吉爾一樣用一顆包容的心去理解母親,孝敬母親。縱觀曆史,那些偉大的傑出的人,都是遵守孝道的人。一個讓母親傷心的人,不管他的地位多麼高,也不管他的名聲多麼大,他仍然是一個卑劣的小人。
波士頓的感恩牆
波士頓位於美國東北部,瀕臨大西洋馬薩諸塞灣,地跨查爾斯河和密斯蒂河的河口,是美國新英格蘭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馬薩諸塞州的首府。波士頓下轄77個城鎮,城市麵積為124平方公裏,市區人口約64萬。
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波士頓是個既年輕又古老的城市。在城內林立的高樓間,不時能見到幾座有關美國獨立的建築。嶄新和古老在波士頓得到微妙而和諧的統一。
許多旅遊者來到波士頓都會對這裏的建築讚歎不已,可是,最令人著迷的還數一所名不見經傳的監獄。不是因為那所監獄關了多少罪犯,而是因為那所監獄的牆壁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感恩的文字,人們都想知道那上麵究竟寫了些什麼。現在雖然那所監獄早已報廢,但卻一直沒有被拆除。
政府幾次想將那垛牆拆了,理由是波士頓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化城市之一,市內有很多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和文化藝術團體。有波士頓公學和哈佛大學,還有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薩福克大學及馬薩諸塞大學、埃曼奴爾學院等著名高等學府。這裏的人們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修養,大學生占人口的三分之一。並享有美國的雅典之稱。正因為如此,所以才不能讓這垛破爛不堪的牆壁損壞了波士頓的形象。更不能讓那些犯罪分子的話影響了學子的心理健康,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笑話。
可是政府的這一舉措卻沒有得到市民的擁護,反而還招來了市民的強烈不滿,許多市民跑到大街上遊行向政府示威。他們的理由是,感恩沒有錯,人人都有感恩的權利,不管是罪犯還是普通人。最終,那垛牆壁在市民的強烈要求下得以保留下來。那垛牆上的留言大體上是這樣的:。
我叫菲利浦。萊吉爾,我現在很後悔沒有聽老師的話而犯了罪,但是,不管怎樣,我還是要感謝我的老師內特。湍夢德。
我叫艾爾。漢裏,我犯罪的原因是父母離異,因沒人管我,所以我跟壞人學會了吸毒,然後為了毒資而去搶劫。雖然我進了監獄,但是我卻不恨我的父母,是我自己不知道珍惜。
還有一些遊客的留言,我叫奧斯汀。卡爾,我要感謝的人是一個叫艾麗亞娜。西裏的小女孩,因為在我40歲那年公司破產,差一點跳崖自殺的我卻被在山坡上玩耍的艾麗亞娜。西裏那真誠的笑容感染而放棄了自殺。
我叫阿曼達。普萊斯,我是個一出生便不能走路的女孩,雖然坐在輪椅上的日子很艱難,但我還是要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給了我生命,畢竟生活著總是美好的。
也就是從那以後,不但在波士頓,甚至在整個美國都掀起了一股感恩的熱潮。那垛牆上再也寫不下一個字了,人們便直接給自己感恩的人寫信、寫明信卡,或者將自己感恩的話語寫在日記裏。特別是每年的感恩節到來的時候,每個人的心裏都在這樣想著,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多麼美好。
情商點撥
感恩是我們生活中永恒的話題,它使渺小的生命變得偉岸,使偉大的生命甘於平凡,使世界彌漫著愛和善良的馨香。同在一片藍天下,我們應該共享人間的種種美好。用感恩喚起我們的惻隱之心和社會責任心,關注弱勢群體,關心公益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