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掌握生存的法則沙漠裏的中暑者(2 / 3)

“利用他人”,在過去的文章裏,一直都是挨罵的論斷。其實人世間,最大的財富就是人力資源,為什麼我們隻想著向遙遠的星星要火,而獨忘了身邊有個賣火柴的陌生人呢?也許是我們太有優越感了,由此而輕視了他人的力量與存在;也許是因為我們害怕別人的勝利,進而也會拒絕了別人勝利的果實。三十六計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公元前399年70歲時,被控告為不信上帝和腐蝕雅典青年而遭審訊並判以死刑,在做了一場著名的辯護演說未能改變判決的情況下,他不聽朋友要其逃走的勸告,為維護法律,飲鴆自盡。無獨有偶,公元前323年,他的學生(柏拉圖)的學生、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亞裏士多德被雅典占統治地位的反馬其頓派別指控犯有“瀆神罪”。亞裏士多德想起了76年前老師的命運,他毅然逃離雅典,邊逃邊說:“我不會給雅典第二次機會來犯下攻擊哲學的罪行。”

要維護真理必須有犧牲,所以有人選擇了英勇就義,以死悍衛自己的信念,來警示世人。但保存自己,等待時機反擊也不失為一高明的鬥爭策略。在你死我亡的鬥爭中,保全我方實力便是對敵人的打擊,記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公平一個青年人非常不幸,10歲時母親害病去世,他不得不學會洗衣做飯,照顧自己,因為他的父親是位長途汽車司機,很少在家。

7年後,他的父親又死於車禍,他必須學會謀生,養活自己,他再沒有人可以依靠。

20歲時他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不得不學會應付隨之而來的不便,他學會了用拐杖行走,倔強的他從不輕易請求別人的幫助。最後他拿出所有的積蓄辦了一個養魚場。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將他的勞動和希望毫不留情地一掃而光。

他終於忍無可忍了,他找到了上帝,憤怒地責問上帝:“你為什麼對我這樣不公平?”

上帝反問他:“你為什麼說我對你不公平?”他把他的不幸講給了上帝。

“噢!是這樣,的確有些淒慘。可為什麼你還要活下去呢?”

年輕人被激怒了:“我不會死的,我經曆了這麼多不幸的事,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害怕。總有一天我會創造出幸福的!”

上帝笑了,他打開地獄之門,指著一個鬼魂給他看,說:“那個人生前比你幸運得多,他幾乎是一路順風走到生命的終點,隻是最後一次和你一樣,在同一場洪水中失去了他所有的財富。不同的是他自殺了,而你卻堅強地活著……”

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即使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那隻是對你的考驗,它能幫助你變得堅強,更懂得珍惜幸福。經不起考驗,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也就永遠品嚐不到幸福。隻要堅強地活著,總有一天會創造出幸福的。

勇者

二十多年前,我當電視記者的時候,有一次要去韓國采訪亞洲影展。當時去外國的手續很難辦,不但要各種證件,而且得請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單位出函。

我好不容易備妥了各項文件,送去給電影協會代辦的一位先生。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電話,說我少了一份東西。

“我剛才放在一個信封裏交給您了啊!”我說。

“沒有!我沒看到!”對方斬釘截鐵地回答。

我立刻衝到西門町的影協辦公室,當麵告訴他,我確實已細細點過,把它裝在牛皮紙信封裏交給了他。

他舉起我的信封,抖了抖,說:“沒有!”

“我人格擔保,我裝了!”我大聲說。

“我也人格擔保,我沒收到!”他也大聲地吼起來。

“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麼地方!”我吼得更大聲。

眼看采訪在即,我氣呼呼地趕回公司,又去一關一關“求爺爺、告奶奶”地辦那份文件。就在辦的時候,突然接到影協“那個人”的電話。

“對不起!劉老生,是我不對,不小心夾在別人的文件裏了,我真不是人、真不是人、真不是人……”

我怔住了。忘記是怎麼掛上那個電話的。今天我也忘記了那個人的長相。但不知為什麼,我總忘不了“他”,明明是他錯,我卻覺得他很偉大:他明明可以為保全自己的麵子,把發現的東西毀掉。但是,他沒有這麼做,卻來認錯。

我佩服他,覺得他是一位勇者。

勇於承擔責任,勇於改錯,這是勇者的風範。或許我們可以隱瞞住自己的錯誤,保全自己的麵子,但同時我們也會喪失更寶貴的東西。隻有勇者才能更灑脫自如地屹立於世間,懦夫隻能蜷縮在某個角落簌簌發抖。讓我們做真正的勇者。

一流與二流

美國作曲家蓋什文,成就卓著,聞名遐邇,可是他還想跟法國作曲家、《茶花女》的作者威爾第學作曲。他遠渡重洋,來到巴黎,沒想到威爾第竟不領情,一口謝絕了蓋什文的請求,並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你已經是第一流的蓋什文了,何苦要成為第二流的威爾第呢?”

學別人學得不管多像,也隻能成為他人第二。走別人走過的路,將迷失自己的腳印。堅持自己的個性,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你就可以成為一流的你自己。聲譽是一種投資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在他還是一個窮光蛋時,便開始為自己日後的事業打基礎,他明白一個人的名聲就是永遠的財富。

一次,他向某銀行借了500元,這是他並不需要的錢。他之所以借錢,是為了樹立聲譽。那500元錢,實際上他從未動用過,隻是等借款到期的通知一送來,他便立刻前往銀行還錢。

從那以後,銀行對他就比較信任,貸款都很容易商量。

另有一位成功的推銷員,他有一種獨到的推銷策略,即每次登門拜訪客人時,總是開門見山地先說明:“我隻耽誤你一分鍾”,按下手表,計時開始,再遞過來一份精心設計的文案,口若懸河地講一分鍾。

說用一分鍾,就用一分鍾,一秒不差。

而這帶給客戶的印象是“他說到做到”,即“有信譽”。

三天後,這位推銷員再度來電話,在電話上自我介紹,客戶一定都還記得他,就是那個“隻講一分鍾”的人。而他留下的書麵資料呢?大部分客戶會看的;有沒有進一步的商機呢?大部分都會有的。

聲譽是一種投資,也是一筆財富。有著良好聲譽的人,可以更多地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做起事來也會左右逢源。聲名狼藉的人誰都敬而遠之,辦起事來就會處處碰壁。不要圖一時之利損壞了你的聲譽,好好經營它,它會給你帶來無法計算的利潤。

羊之狼性

西北某地長年缺水,草場退化。羊兒們一旦找到綠色,即群起而圍之,瞬間,草沒了。群羊爭著用蹄、用角拚命向土裏挖草根。那態勢並無溫馴之本色,倒頗具狼性。天酷熱,偏又大旱,可羊兒們都死命圍靠一團,且越擠越緊,牧人奮力驅散羊群,但見其中一分娩母羊倒在血泊中——群羊饑渴,吸幹了小羊羔的血,又飲母羊的。牧人大驚,他分明是在放牧一群狼!

維持人與自然的相對平衡,是千萬年來“生物多樣性”的最原始法則,順應這一法則,現稱之為“可持續發展”。在這個意義上說,你改變了自然,自然必注定改變你。真不希望羊之狼性在其他領域中再現。兩隻蠢山羊從河兩岸走來兩隻山羊,在一個獨木橋上碰頭了。獨木橋很窄,容不得兩隻羊同時過橋。這兩隻蠢羊誰也不肯退回去讓另一隻先過。

它們在橋正中,誰也不顧及有掉下去喪命的危險,就頂起牛來了。兩隻羊用力頂牛,直到“撲通”一聲掉入急流之中。

如果換兩個明智的山羊,完全可以安全地通過木橋;這兩隻低能的山羊,在這種愚蠢和莽撞的角鬥中白白地喪失了寶貴的生命。合作利人利己,相互爭鬥則隻會兩敗俱傷,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應遵循這個原則。

博士與船夫

從前一個博士搭船過江

在船上,他和船夫閑談。

他問船夫:“你懂得文學麼?”船夫答說:“不懂。”

博士又問:“那麼曆史學、動物學、植物學呢?”

船夫仍然搖了搖頭。博士嘲諷地說:“你樣樣都不懂,十足是個飯桶。”

不久,天色忽變,風浪大作,船即將翻覆,博士嚇得麵如土色。

船夫就問他:“你會遊泳嗎?”博士回答說:“不會。樣樣都懂,就是不會遊泳。”

說著船就翻了,博士大呼救命。船夫一把將他抓住,救上岸,笑著對他說:“你所懂的,我都不懂,你說我是飯桶。但你樣樣都懂,卻不懂遊泳,要不是我,恐怕你早已變成一個水桶了。”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理由。並非每個人都是完美無瑕的,當你連生命都無法保障時,即便有滿腹經綸,恐怕也無用武之地了。一枚五戈比的銅錢從莫斯科到雅斯納雅·波良納有二百公裏。這段路程父親有時候徒步行走。他喜歡步行。背上搭個口袋,長途跋涉跟沿途流浪的人們結伴而行,誰也不知道他是誰。路上的行程一般需要五天。沿途食宿經常在車馬大店或隨便一個住處就近解決。如果趕上火車站,他便在三等車廂的候車室歇歇腳。

有一次,他正在這種車站候車室裏休息,忽然想到月台上去走走。這時剛好一列客車停在那裏,眼看就要開車了,父親忽然聽見有人在招呼他:“老頭兒!老頭兒!”一位太太探身車窗外在喊他,“快去盥洗間把我的手提包拿來,我忘在那兒了……”父親急忙趕到那裏,幸好,手提包還在。

“多謝你了,”那位太太說,“給,這是給你的賞錢。”於是遞給他一枚五戈比的大銅錢。

父親不慌不忙地將它裝進了口袋。

“您知道您把錢給誰了嗎?”一位同行的旅伴問這位太太。她認出了這個風塵仆仆的趕路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戰爭與和平》的作者。“他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呀!”

“天呀!”這位太太叫道,“我幹的什麼呀!列夫·尼古拉耶維奇!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看在上帝的份上,原諒我吧,請把那枚銅錢還給我!把它給您,真不好意思。哎呀,我的天,我這幹的是什麼呀……”

“您不用感到不安,”父親回答說,“您沒做錯什麼事……這五戈比是我掙來的,所以我收下了。”

火車鳴笛了,開動了,它把一直在請求父親原諒並希望將那五戈比要回去的太太帶走了。父親微笑著,目送著遠去的火車。

勞動是人的天職,我們用自己的勞動來養活自己,也用自己的勞動支撐和創造這個世界。勞動是光榮的,不勞而獲的碩鼠生活則是可恥的,我們將懷著自豪的心情來采擷和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

蓋房子的故事

有三個蓋房子的,每人都在蓋一間房。

第一個邊蓋邊罵:“媽的,老子累得滿頭大汗卻讓別人來住,我憑什麼認真?”於是胡亂地蓋,把亂糟糟的牢騷也砌了進去,硬是把房蓋成了一個地道的墳墓。

第二個默默地幹著,心想:“我拿了人家的工錢,就理應好好地幹。”於是認真地幹,砌牆的時候,也把自己的責任心小心翼翼地砌了進去,那間房蓋得挺結實。

第三個的心情則極像一首明亮的詩,他一邊揮汗如雨地砌著牆,一邊想:“等這裏住上了人,房前種了花草,屋後垂著綠蔭,那該多美!”於是越幹越有勁,那間房不僅蓋得結實無比,而且蓋得美不勝收——他把自己金燦燦的幸福感全砌進去了。

至於結果——才過了三年,第一間房就被列為“危房”,拆了。第二間房挺結實,住在裏頭的人也挺安全。再看第三間房,屋後結滿了金燦燦的果實,屋裏不時傳出孩子們的笑聲,高牆上還爬滿了美麗的花枝,遠遠地看吧,就像一個籠罩在花叢中的美麗的童話。

再打聽,才知道,第一個人未老先衰,早就什麼也幹不動了;第二個則身子骨硬朗,仍然幹著老本行,第三個呢?因為深刻理解創造的意義,早已成為名揚天下的建築大師了!

我們的生活其實與蓋房子沒有多大區別,我們在為別人工作,同時也是為自己工作。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創新,對別人有益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生活走向完美。

毛蟲的願望

有一隻毛蟲,因為覺得自身長得既醜陋,行動又不靈活,而對上帝抱怨道:“上帝呀,你創造的萬物固然非常神妙,但我覺得你安排我的一生卻不高明,你把我的一生分成了兩個階段,不是又醜陋又遲笨,就是又美麗又輕盈,使我在前一階段受盡人們辱罵,後一階段卻獲得詩人的歌頌,這未免太不協調了。你何不平均一下,讓我現在雖然醜一點,卻能行動輕巧,以後當漂亮蝴蝶時,行動遲緩一點,這樣我做毛蟲和蝴蝶的兩個階段不就都能很愉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