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好人緣是成功的資本(3)(1 / 3)

未得到時,總想得到;未靠近時總想貼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卻又太過苛求。人們總在無意中傷害著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類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與其因太接近而彼此傷害,不如“保持距離”,以免碰撞。所以,對朋友應該真誠坦率,肝膽相照,但要有一定的度,要有一定的彈性,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你們的友誼才能長久保持。

智慧之源

親密過度,就可能發生質變,好比站得越高跌得越重,過密的關係一旦破裂,裂縫就會越來越大,好友勢必會成冤家仇敵。而現實生活中,牢記這一點的人並不多,以密友相稱的人為了證明一切,把當眾指責、揭露看作一種證明的手段,往往導致友人的不滿。因此,朋友之間的交往要保持適當的度,不能毫無顧忌。有節製有理智的交往才是正確的交友態度。

給別人留空間,為自己留退路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謙和、禮讓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當你在狹窄的路上行走時,要給別人留一點餘地;羊腸小道兩個人互相通過時,如果爭先恐後,各不相讓,那麼兩個人都有墜入深穀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先停住腳步,讓對方先過去,不僅是種禮貌,更是謙讓的體現。

當你遇到美味可口的佳肴時,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樣才是一種美德。

路留一步,味留三分,是提倡一種謹慎的利世濟人的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須堅持外,對小事和個人利益互相謙讓就會使個人的身心保持愉快。

清代康熙年間,人稱“張宰相”的張英與一個姓葉的侍郎,兩家毗鄰而居,葉家重建府第,將兩家公共的弄牆拆去並侵占三尺,張家自然不服,引起爭端。

張家立即發雞毛信給京城的張英,要求他出麵幹預,張英卻作詩一首:“千裏家書隻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見信後即命退後三尺築牆,而葉家深表敬意,也退後三尺。這樣兩家之間即由從前三尺巷形成了六尺巷,被百姓傳為佳話。

謙讓是一種美德,但絕非是一味地讓步。凡事讓步表麵上看來是吃虧,但事實上由此獲得的收益要比你失去的還要多。這正是一種成熟的、以退為進的明智做法。

事物的發展都是相對的,讓人,很多時候都是發生在競爭的情形下,由於謙和禮讓的出現而使矛盾完全化解,更免去了一次不必要的爭鬥,對手變手足,仇人變兄弟。因此,讓人是避免鬥爭的極好方法,對自身也具有一定價值。

得理不讓人,讓對方走投無路,有可能激起對方“求生”的意誌,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擇手段”,這對你自己將造成傷害,好比老鼠關在房間內,不讓其逃出,老鼠為了求生,會咬壞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條生路,它“逃命”要緊,便不會對你的利益造成破壞。對方“無理”,自知理虧,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條生路,他會心存感激,來日自當圖報。就算不會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與你為敵。這就是人性。當你一味爭搶的時候,不僅傷害了對方,也有可能連帶地傷了他的家人,甚至毀了對方一生的幸福,這未免有失做人的德性。得理讓人,不僅是一種積蓄,更是一種財富。

智慧之源

今天的對手,也可能成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嶇道路,困難重重,因此走不過的地方不妨退一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對方先過,哪怕是寬闊的道路也要留給別人足夠的空間。你會發現,謙讓既是為他人著想,又能為自己留條後路。

注意細節的人更受歡迎

社交場合中那些廣受歡迎的人往往都是注意細節的人。細節中往往滲透了人心的微妙之處,留意了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常常會給你帶來很多益處。生活從細節開始,它影響著你的一生幸福、一生成就。在社交中有一些看似很小的小事,往往會被人忽視,但小事實際上會起很大作用的,你要用心注意以下幾點:

1.做客時要吃掉主人給你的水果

王玉和同學李雪經人介紹去拜訪一位仰慕已久的老師。到了老師家裏,師母親切地招呼他們吃水果,並熱情地給他們一人拿了一個蘋果。因是初次上門,王玉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再三推辭後接過水果放在桌角。熱情的師母看了看他沒說什麼,不過卻同接過蘋果就吃的李雪聊起了家常。

吃掉主人的東西是對她熱情款待的這份心意的一種最好的肯定。其實像這樣的情景隨處可見,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在咖啡店裏碰上別的朋友,他們會熱情地招呼你入座,然後請你吃東西。這時候最好別不好意思,不妨大大方方接過來吃,他們若是真心的,你接過來就表示你接納了他們的熱情,他們會自然地感到你的親切與隨和。

2.不要讓你的客人孤獨地出門

好友夏利加曾對我說她的初戀埋葬於對方的一個小細節。那天晚上她從男友家裏出來,男友說:“我送送你吧!”她推辭說不用了。男孩就沒有再送。在她走下第三級樓梯時,她聽到防盜門“咣當”一聲關上了,她的心倏地一片冰涼。後來任憑男孩再怎麼努力,她都義無反顧地離開了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