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坦然麵對成敗(1)(2 / 3)

現實生活中,像關羽這樣的個人英雄還是不少的,然而隨著競爭力度的加大,能力競爭已經超出個人能力的單打獨鬥,取而代之的是團隊精神的較量。因此,隻有正確看待別人的人才能立足於能精誠團結的團隊,才能共同進步,從而成就一番事業。

某文化公司的老板深知能力的重要,他在招聘時打破傳統的偏見,新員工進來之前都要進行一番考試,以成績而非文憑決定是否錄取,所以他錄用的記者、編輯都非常出色,而且都很能吃苦。尤其是一個體育雜誌的女編輯,身體患有嚴重的殘疾,她以前找過很多工作,都被拒之門外,但是這位老板看中了這個女孩的文筆和才能,以及她對體育的深深迷戀和理解。於是這個女孩成了一名體育編輯,一年以後成了主編,並做得非常出色。這位精明的老板就是如此,所以在同類雜誌中,他的雜誌一直都保持了非常獨到的品位和特色。

打破偏見,往往獲利的是自己。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很多時候一個單位招聘員工都是看他有沒有大學文憑,英語達到了幾級,也不管這個單位這個職位是否需要這樣的文憑,總之,就是文憑決定一切。其實很多工作需要的是技能而非那一紙文憑,那張文憑所能證明的隻是他的學習經曆,並不能說明他是否適應這份工作。中文係的學生不一定都擅長寫作,學管理的學生不一定都能當企業家。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要學會變通。

一隻在外麵閑逛的小瓢蟲,有一天誤入了牛角。小瓢蟲很小,彎彎的牛角在他看來就像是一條極寬闊的隧道。它想,走出隧道,定會是一個水草豐美的洞天福地。誰料,腳下的路卻越走越窄,到後來竟難以容身。為此,小瓢蟲不得不停下來進行認真思考,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決心掉過頭來,重新開始。

這一回,它由牛角尖向牛角口進發,結果它驚喜地發現,道路越走越寬廣,而且步出牛角,天藍藍的,極其高遠,大地鬱鬱蔥蔥的,宛如綠浪滾滾的大海。

一時間,它覺得自己就是那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大海中隨意競遊的小魚。從那以後,小瓢蟲認識到:“當你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時,不妨換一種方式。這就像麵對一扇打不開的門一樣,換一把鑰匙,希望之門或許就會為你敞開。”

人們常常把那些頭腦不開竅、認死理的人稱作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在很多時候造成這種偏激的原因是對事物持有的某種觀點和信念,而這種觀點和信念其實並不符合客觀事實或與邏輯推論相違背。嚴重的偏見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困擾,還會阻礙我們的進步和發展。其實,走出這種偏激再容易不過,隻需要變個方向就行。無論對人對事都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他以前錯過,不等於他永遠都錯,他以前對過,不等於他永遠都對。但是,隻這一點便難倒了許多人,無數人都是在碰了壁後才知道回頭,但大多已為時過晚。

要克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偏激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對症下藥,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閱曆,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全麵、靈活、完整地評價事物,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同時,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培養勇敢、頑強、堅韌、機智、果斷、團結、互助等品質,有效地增強自控能力。此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思想方法,不放縱、遷就自己,說話、做事多冷靜思考,這樣才能有效地克服偏激心理。

智慧之源

人的情緒是以認識為前提的。認識正確,要求合理,有助於保持飽滿的熱情、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反之,認識偏激以至錯誤,或者好高騖遠,想入非非,需求過分,就會與現實發生矛盾,從而產生偏激情緒,很容易做出過激行為,往往一念之差,造成千古遺恨。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不要活在抱怨的陰影裏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可以隨處就找到時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的專業不好,抱怨住處很差,抱怨工作差、工資少,抱怨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其實,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傳說,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裏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裏的和尚都要麵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心裏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新和尚心裏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食劣。”

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沒等住持提問,就說:“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說的“魔”,就是新和尚心裏無盡的抱怨。這個新和尚隻考慮自己要什麼,卻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給過他什麼。像新和尚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他們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如意,怨氣衝天,牢騷滿腹,總覺得別人欠他的,社會欠他的,從來感覺不到別人和社會對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這種人心裏隻會產生抱怨,不會產生感恩。他們的人生是悲哀的。相反,一個心中沒有抱怨、充滿感激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以積極的心態麵對人生,雖然也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但是他們最終會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