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我現在就要吃!”小童開始耍賴起來。
媽媽無奈,隻好讓小童先吃巧克力和水果。
我們千萬不要像小童那樣沒有耐心,我們要學會等待,就像下麵這個玉米一樣。
一個老婆婆在屋子後麵種了一大片玉米。
—個顆粒飽滿的玉米說道:“收獲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為我是今年長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獲的那天,老婆婆並沒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會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著。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獨沒有摘這個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會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著……
可老婆婆依然沒有來。
一天又一天,原來飽滿的顆粒變得幹癟堅硬,整個身體像要炸裂一般,但它仍然耐心地等待著。
可就在這時,老婆婆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做種子,明年肯定能種出更棒的玉米!”
2從小事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來培養我們的耐心。例如,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間等。剛開始,我們會漫不經心地邊做邊想玩,這時可以讓家長站在一邊督促我們,然後我們用心地去做,直到把碗洗幹淨、飯桌擦幹淨、房間收拾整潔。這時我們會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
在經曆過小事的鍛煉後,我們應該再有意識地給自己設置點障礙,為我們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誌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我們的耐心。這時,我們要鼓勵自己做事不半途而廢。我們經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應當自己獎勵自己以強化我們耐心做事的好習慣。
3三分鍾耐性訓練
如果我們對學習實在沒有耐性,總是沉迷於玩耍當中,可以試試其他的方法。
安吉娜·米德爾頓在《美國家庭的卡爾·威特教育》一書中介紹了一種“三分鍾”耐性訓練法,這種方法被證明是訓練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小新是一個缺乏耐性的孩子,他隻愛看電視和玩遊戲,對書本不感興趣。
一天,父親拿著個沙漏,告訴他說,這是古時候的鍾表,裏麵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時,整好是三分鍾。小新想玩玩這個沙漏,這時父親說,以沙漏為計時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書,每次以三分鍾為限。小新很高興地答應了。
第一次,小新果然靜靜地坐下來聽爸爸講故事。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留意看書,而是一直看著那個沙漏,三分鍾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小新的父親沒有氣餒,他決定多試幾次。這樣數次之後,小新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了。雖說約定三分鍾,但三分鍾過後,因為故事情節吸引人,小新聽得特別入神,他要求延長時間,但父親堅持“三分鍾”約定,不肯繼續講下去。小新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
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父親讓小新找到了興趣,久而久之,養成了耐心的習慣。
三分鍾的時間,正好適合我們注意力的特點,三分鍾後立即打住,這樣不僅使我們覺得輕鬆並激發了我們的好奇心,引發了主動學習的動力。
【記一記】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柏拉圖
耐心和恒心總會得到報酬的。
——愛因斯坦
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
——羅蒙諾索夫
無論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靈魂。
——培根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靈感。靈感是不存在的。藝術家的優良品質,無非是智慧、專心、真摯、意誌。
——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