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首次仙根朝聖會(1 / 1)

土佛易名為仙根後,從一年一度發展到一年兩度的傳統土佛會,也就隨之更名為仙根朝聖會了。以仙根為前綴的傳統會街活動內容沒有變化,活動時間沒有改變,隻是新生的仙根朝聖會較之傳統土佛會,無論觀光者、朝拜者、赴集者,都比原先人氣大增了。是仙根的聲名陡然雀起?是仙根景區開發凝聚了人氣?是受仙根悠久的曆史文化吸引?不得而知。但仙根朝聖會人頭攢動,遊人如織,從中可見仙根旅遊開發極具潛力,仙根文化的挖掘打造任重道遠。仙根,這古郡邊地的古老奇觀,這穩居永德景觀頭把交椅的絢麗奇觀,這藏在大山深處的絕妙風景,正象冉冉升起的一輪旭日,其輻射的奪目光彩讓人在神秘中感歎它的魅力,在觀光中讚歎它的神奇,在親近中走進它的曆史,在朝拜中感悟它的文化。

2007年的古曆正月十五日,這一天,是傳統的土佛會時間,是土佛易名為仙根後而舉辦的首次仙根朝聖會的時間。為了舉辦好這一次傳統盛會,縣上早就安排專人,辟好市場交易、飲食服務、車輛停放、朝拜仙根等場地。這些場地,都在仙根景區附近,其既不會因為觀光者、朝拜者、趕集者的雲集而破壞了景區風景,又完好地保留了土佛會街集觀光旅遊、市場貿易、進行朝拜的傳統。

這一天,天公作美。一大早,市場交易場地就人頭攢動了。賣服裝的、賣電器的、賣日常生活用品的商販,一家接一家地形成了長龍;賣土特產品的村民們,竹藍裏裝滿著出售的山貨、自製的香燭,在市場交易場地也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這些攤位前,有討價還價的,有付錢交貨的,有看熱鬧湊氣氛的,你來我往,熙熙攘攘。貨物,人流,叫賣聲、討價還價聲、說笑聲充斥著整個市場交易場地,雖然是在景觀前臨時開辟的交易場地,雖然還是早上,但其參與人數、其熱鬧場麵,與鄉鎮集市相比,甚或過之而無不及;飲食服務場地也顯得非常的忙碌,一家接一家的露天“餐飲店”裏的服務人員,有的在殺禽畜,有的在生火做飯,有的在洗刷餐具,忙得不亦樂乎;新開辟的朝拜場地在仙根景區最下麵,與仙根兩兩相對,相距不遠,朝拜時,既能看到仙根的豐姿,又能麵對仙根完成既定的朝拜程序。朝拜場地的設置,不僅改變了以往自由放任的朝拜現象,也使景區生態和仙根本身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盡管仙根朝拜大典定於下午的兩點鍾,但已有一些村民捷足先登,開始陸續地進行朝拜仙根了。

中午,停車場地已經停滿了大大小小、無顏六色的車輛。觀光者、朝拜者、趕集者越來越多了,仙根景區周邊,布滿了觀光仙根的男女老少,有的以仙根為背景,拍照留念;有的專心致誌地用照相機、攝象機不停地拍攝著仙根;有的正在注目著仙根,或對仙根嘖嘖稱道,或對仙根評頭論足;市場交易場地裏,人也越來越多了,狹長的交易場地,做買賣和走動的人們接踵摩肩,川流不息;飲食服務場地裏,就餐者異常火爆,每一個餐飲點裏,都擠滿了正在埋頭就餐的人;仙根朝拜場地,自發前來朝拜仙根的人們也越來越多了,有的殺豬,有的宰雞,完成生祭,又進行著熟祭。朝拜場地擺放的香爐裏,香火繚繞,一撥一撥前來朝拜仙根的人,焚香、磕頭、默許,向仙根盡表虔誠。

太陽一點點升高,時間一秒秒流逝,市場交易、仙根朝拜場地的人潮如海。下午兩點鍾的時候,太陽正當頂,仙根朝聖大典開始了。在主祭人的帶領下,更多的朝拜者們象浪濤一樣湧向朝拜地點,男女老少相繼地向仙根焚燒香燭和紙錢,向仙根默默跪拜。也有一些傣族和布朗族婦女們,拿著鮮花,帶著穀花米、水果、糕點等食品,按照傳統的祭祀習慣,光著足,仆在地,默默地向仙根進行跪拜和禱告。繚繞的煙霧隨風四蕩,有一些象長著翅膀一樣,飄向仙根。在陽光的照耀下,在煙霧的繚繞中,挺拔的仙根象一樽樽麵部平靜的坐禪的佛,靜靜地領受著朝拜者虔誠的朝奉……

太陽沿著目標,不停地向西移動、移動,市場交易、飲食服務、朝拜場地和仙根景區的周邊人潮湧動、湧動……

太陽偏西了,人潮開始散去,停車場裏的車輛開始魚貫而出。公路上,人流、車流,在緩緩流動;山路上,一群群返家的人,在流動,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