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積壓襯衣裏發現了商機
1988年我上班了,每月工資98元。住宿舍、吃食堂,自修漢語言文學專業,後來我又自修了經營管理和公共關係專業,要生活、學習、娛樂等等,可這些開銷僅憑工資肯定不夠。於是,我就憑自己敢想敢幹的勁頭和學生時代的經曆,斷斷續續做了幾單撈外快的生意。
有一次,一個朋友送了我一件白襯衣,一試穿,真好。布料好,式樣也挺好!我就問他,挺貴的吧?那個朋友是個實在人,就說沒花錢。我問是怎麼回事,他說這是針織廠的外貿產品,都是出口的,但有點小毛病被打回來了。聽後,我到處找,找不出有什麼毛病。他笑了:你哪能看得出,得行家看。其實所謂的毛病也就是加工襯衣時偏了那麼一、二針,或染色時精度差那麼一點,按國內標準肯定特級,但要出口就不行了。廠裏每年都要被退回來個百八十件,床單、被麵啊,就當福利品分給員工,剩下的就積壓在庫房裏。這次帶回來的襯衣是從庫房裏按5元錢一件買的,共帶了八件準備送人。
我一琢磨,5元錢一件,這能賺啊!我說:你先別送人,先拿來給我做樣品。你再打聽打聽庫裏還有多少?如果多拿,能不能便宜點?他說:好,明天中午過來回話。
朋友走後我就換上新襯衣找其他朋友去了。我問朋友,這新衣怎麼樣?朋友說:挺好,帥!我說:當然帥,有眼光能猜出多少錢嗎?他們外摸摸,裏看看,都猜在20多元到30多元。我信心更足了,就告訴他們,這是外貿產品,價格應該在30多元,但外國人瞎挑毛病,說咱們編少了一針二針,所以打回來了。其實挺好的。我朋友帶回來了幾件,如果大家看得上就說一聲,我明天一起去拿,咱們以後出去也有自己統一的服裝,多耀眼啊!朋友一聽也挺興奮,問多少錢一件?我說:朋友要的話8塊錢一件,15塊兩件;外麵的想要就10塊錢一件。朋友們脫下我的衣服輪試後,都說行。有的要一件,有兄弟倆的就要兩件,有的還給爸爸定了一件。
我暗暗叫好,趕緊告辭,又跑到一個好友家裏,他是老師。又是剛才的情景,他試完,當即就說行,要一件。並說學校的其它老師應該都會要,我就讓他負責聯係。我知道這事肯定成了。
第二天朋友回來了,回話說衣服有300多件,要的多就4.5元一件。我告訴他趕緊將衣服拿回來吧。他說不用,一個同事正好想來他這兒玩,就讓他順便帶過來。
我耐著性子等了兩天,誰知他隻帶了60件來了。他解釋說,因為他給倉庫打的條子,不敢要太多,怕賣不出去,又得背回去。我哭笑不得,哪還有背回去的可能?
那幾天人傳人,熟人之間傳播速度很快,再加上衣料好,穿出來又有效果,大大物超所值,整個兒的一個供不應求,買的人都找上門來了。
我讓他和他的同事趕快回廠裏去,將剩下的衣服全拿過來。誰知他同事一看,乖乖,賣得真快,回去後就自己留下了100件自己推銷,很快全部脫手。他同事等於來玩了一天就學到了賺錢的方法,一次賺了近400元,頂三個月的工資啊!
2.看明星演出讓我嗅出利潤
那時候,市裏麵來了名人演出簡直就是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的事。我們自然也是其中一員。售票處根本買不上票,隻有在場外麵“撲飛票”,50元一張的票立碼55元、60元、65元往上漲,有時候我們稍嫌貴點想等會兒,不是被人買走了,就是又漲價了。這事,前幾次我還沒在意,隻是嫌票太難買。但後來有一次趙雅芝要來,到處都是要票的人,票都沒見到,聽說“飛票”價格已飛漲。這次我就琢磨了起來:這裏麵說不定會有點名堂。我做任何事都喜歡研究一番,回想著每次買票時的情景,漸漸就找出了頭緒:
(1)如果能買到窗口票,肯定賺錢,但當時沒有這種關係,走不通,隻能以後迅速建立。
(2)如果能找到這種關係的人,讓他加一次價,我們再到現場加一次價,也賺定了。
(3)趙雅芝這次肯定來不及了,那我們就盡早地購加價票,等價格漲起來時就賣出去。
(4)剛開始票買多點,開場時,票最多不超過三張。開場前後10分鍾是高風險、高利潤關鍵時候,視明星的名氣和在當地受歡迎程度來決定是否將票價再一次抬高。
(5)最後三張票有足夠的利潤就賣,利潤少時就自己看。
(6)因為我們本身也喜歡看演出,所以不怕砸票在手中,也沒有任何壓力。
事後證明,就因為我們不怕砸票,所以有很多與我們拚心理、想在演出前後10分鍾壓低我們價格的買家被迫投降,但這樣也讓我們失去了多場看演出的機會。後來,我們的判斷力越來越準,六條的運用也越嫻熟,每次都有可觀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