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對愛人說“是”的奧妙——寬容而不縱容(3 / 3)

4、夫妻之間要有所保留,不能處處說“是”

夫妻間要有所保留,這不等同於對愛情的不忠,這是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

有一天晚上,某先生去參加一個聯誼會,與坐在身旁的一位女士相識。也許是聯誼會的氛圍使他們敞開了久閉的心扉,他們竟一見如故,無所不談,彼此為結識對方而感到欣喜。

回到家之後,興奮尚未滌盡,他便與妻子談及剛才的一切,自然免不了讚揚那位新結識的女士幾句,當然言辭中決無過份阿諛之處。他哪裏料想到由此會點燃導火線,炸藥爆炸了——

“怪不得那麼晚回家,與新朋友談得熱乎呢!什麼聯誼會!婚姻介紹所!”

“嗬,婚姻介紹所?參加者差不多全是結過婚的人,鼓勵重婚?”他故作幽默,盡力不想使事態擴大。

“差不多。”她虎著臉,“再去聯誼聯誼,老婆也用不著了。”

“你!你怎麼把這麼高雅的形式庸俗化了?”不悅之情開始在他臉上呈現。

“我是庸俗,沒人家高雅,你找高雅去吧。”她說著,麵壁而臥,表現出明顯的生氣。

倏地,在胸間竄起一股無名火。我又沒幹什麼對不起你的事,你有什麼權利生氣?真是活見鬼!

“是的,你是庸俗,俗物,俗不可耐!”他吼叫了。

於是,一場無法斷定孰是孰非的爭吵拉開了幕,結果兩敗俱傷。

這以後,他很少與她談起其他女性,即便談,也十分謹慎,表情淡淡的,語氣平平的。

他發現效果不差,他們之間激烈的爭吵逐漸消失了,他對自己說:原來有所保留有利於安定團結。他同時發現,自己似乎成熟了不少。

然而夫妻間的安定團結與社會的一般標準不一樣。自從實行某方麵的“有所保留”後,他竟覺得“無所保留”部分的內涵愈來愈模糊,甚至在被吞噬。兩者之間的關係,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漸漸地,他竟感到差不多所有的生活內容都可以“有所保留”了,因為她對他不保留的那些話題並沒有多少興趣,聽時懶懶的,漫不經心的。於是,他也就經常“懶懶的”了。

從此,爭吵已經很難在他們身上發生,但是彼此之間卻變得越來越冷漠。

他曾經也嚐試著回到“無所保留”的時光,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積累許久的“有所保留”阻礙著他們走回過去。

他忽然又懷疑了——夫妻間真的應該有所保留嗎?

因為眼前的一切與他向往的家庭理想境界相去甚遠,該怎樣去達到這一境界呢?他又很茫然。

上述的這種生活經曆其實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當今的中國家庭裏,特別是年輕的家庭,“過去的戀人”、“別的男人和女人”、“私房錢與小金庫”,應該說是極易引燃夫妻矛盾的“三大地雷區”。這些隻存在於家庭的瑣事,有時弄得夫妻雙方爭吵不迭,沸沸盈盈,甚至家庭的解體。

到底是應該“有所保留”,還是透明無餘?生活的道路上既然有了伴,還可不可以心靈獨語?

恐怕有十之八九的新婚者,都會像那位丈夫起初一樣,讚同應該“無所保留”的觀點。他們輕鬆地說:都二位一體了,還需要什麼隱瞞避諱?於是,從前的“三恨兩愛”,情短流長,現在單位領導同事的你疏他近,好評壞論,都無遮無攔地成了夫妻二人床前、床邊、枕上的談資,以示親親密密,心心相印。

可是,話多傷人,“嗑”嘮多了,無意間,夫妻二人便走進了矛盾的“雷區”,走進了“猜忌”、“懷疑”的危險地帶。猶如連鎖反應,一枚“地雷”引爆之後,其它“地雷”也蠢蠢欲炸,從此矛盾叢生,使本來和諧美滿的家庭無端增添了些許煩惱。

其實,說夫妻二人是“二位一體”,莫如說是“獨聯體”更切實際。因為在狹小的二人天地裏,無論怎樣“一體”,他們總是獨立的、活生生的兩個人,長著兩個頭腦,兩副心腸,你願並非全是我願,我樂也並非代表你樂。有些話,有些事,也是該說的則說,不該說的就應緘默不言。隻有彼此之間有所保留,才能維持長久的和諧。

在此麵講述的事例中,男主人公已經意到了自己步入了“無所保留”的誤區,走進了“有所保留”的新境地,倍感欣慰的是成果不小,安定了家庭團結,使自己也更成熟了。但是後來,他又步入了另一個誤區:無所不留。漸漸地他感到差不多所有的生活內容都可以“有所保留”了,因為她對他不保留的那些話題並沒多少興趣,聽時懶懶的,漫不經心的。於是他也就經常“懶懶的”了。雖然相安無事,卻過於冷淡生活。從一種煩惱走入了另一種煩惱。

其實這位男主公大可避免這種“茫然”,尋回夫妻間從前歡樂的“影子”,那就是投其所好,尋找二人感興趣的共同話題,諸如,持家理財,教兒育女及其它能夠引起對方興趣的題目。這樣,“愛”便會重新“火熱”,家庭會重新成為有情有趣的“安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