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對討厭的人說“是”的奧妙——避三分忍七分(3 / 3)

(2)將錯事與做錯事的人區分開

這就是說,對錯事本身感到憤怒,而不是對做錯事的人感到憤怒。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重新估價這個人的優點、缺點,以及他做錯事時所處的環境。凱西是一個16歲的少女,這個年齡的女孩子是最幻想的,在她小時候就被她的生身父母遺棄了,對此她十分憤恨。她不明白為什麼她的父母不能親自把她撫養成人。在偶然的一次,她發現自己的親生父母非常貧窮,並且生她時還未結婚。

後來,凱西的一位朋友懷孕了,在擔驚受怕的情況下,把她的嬰兒送給了別人撫養。凱西在那個時候也替她朋友分擔著憂慮,並且意識到在這種環境下這樣做是最好的辦法。這使她逐漸認識到她自己的父母那樣做也是對的——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能力撫養孩子,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撫養,是因為他們太愛自己的孩子了。凱西對自己父母的新看法促使她的怨恨逐漸降低,並最終諒解了生身父母。

(3)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幾年前,一位很漂亮的女演員,不幸在一次突發車禍中變成了殘廢。然而她的丈夫一直對她不離不棄,默默地陪伴她,照顧她。就在她即將康複的時候,他卻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她。

她隻好沉湎在美好往事的回憶之中。而於未來,她隻有憤恨。但最終她還是寬恕了他。她說:“如果我隻是終日地沉湎於對他舊日的情愛的回憶之中,整天隻是怨恨他的冷酷。那麼,我隻有終日流淚的份,對我的身體是有害無益的。讓過去的事情過去吧,我需要的是獲得未來的幸福。”

4、對討厭的人說“是”的尺度

(1)麵對固執的人,表示讚同

一天,一位女商人在市中心登上一部計程車。當時交通繁忙,她因為要趕乘火車,便向司機提議走另一條路線。哪知司機嚷道:“我開計程車15年了,難道不知道哪條路好走!”

那女士分辯說自己無意得罪他,但司機卻繼續叫嚷,她明白司機太激動了,很難跟他講道理,於是另出奇謀。“你說得對,”她對司機說,“我竟然以為你不曉得穿過市區哪條路最好走,我真笨。”

司機大感錯愕,從後視鏡中瞟了她一眼,神色狼狽,然後把車轉進她剛才提議的路。到達車站時,她剛好來得及趕上火車。“一路上他沒有再說話,”她告訴朋友,“待我下車付錢後,他才開口說聲謝謝。”

要是你遇上像這位計程車司機那樣的人,你會有一種不可抗拒的衝動,想堅持己見,結果就會導致爭議不休,友誼受損,喪失發展的機會或破壞婚姻。要想避免任何衝突或麻煩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大禍,辦法也很簡單,關鍵是你能否設身處地看看對方所說的話有哪些是有道理的,然後表示讚同,那就會令你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2)麵對煩躁易怒的人,采取啟發和等待的態度

史提夫的14歲兒子亞當,幾天來都表現得很煩躁易怒。史提夫問兒子為什麼這樣,亞當總是一句頂過來說:“沒什麼!別管我!”然後匆匆地走回自己的房間。

我們都見過這樣的人。他們有困難時,便悶悶不樂或行為乖戾,不發一言。

遇到這種情況,史提夫要先問問自己,為什麼亞當不肯說出真相?兒子可能是為了學校發生的事而擔憂,或者他是在生父親的氣,但又不敢明言,害怕一開口批評,父親便隻顧辯白。史提夫可根據這種種可能,在下次跟兒子傾談的時候說:“我注意到你悶悶不樂。我想如果你有問題,就拿出來談談,這或許會有幫助。你或許會覺得很難開口,因為我一向都沒有好好地聽你說話。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很難過,因為我愛你,絕不想令你失望。”

如果亞當仍然不肯說,史提夫不妨采用另一種策略。“我很關心你的近況,不過等你的心情好轉我們再談吧。”

這個策略令雙方都能好好地下台。兒子的問題終是要說清楚和解決的,現在他不願意說,強迫他說不會有效果,此時采取啟發和等待的態度是比較明智的。

(3)對怨天尤人的人,可唯唯諾諾

布萊德現年32歲,是個按摩醫生。他最近經常提起有位病人令他很不開心,他說:“我曾問巴利先生:‘你的近況怎樣了?’誰知他竟滔滔不絕地訴說他的身世——他的家庭問題和經濟困難,但我向他提出意見,他卻充耳不聞。”

布萊德應該明白,那些事事抱怨的人,通常是不需要別人提意見的,他們隻是要人聽他們傾訴,了解他們,並偶爾表示一下讚同。所以布萊德可以隻是這樣說:“聽起來你這個星期真不容易過。又是待繳費的賬單,又是向你嘮嘮叨叨的人,還有你這個病,當真不是那麼好受。”抱怨的人聽了一般都會泄了氣,牢騷也不發了。所以秘訣是不要提意見。對於他的觀點,你隻要唯唯諾諾,就能令他感到好受一點。

(4)對待令你為難的人,可稍作拖延

麻煩的人並不是經常發怒或者隻是抱怨的。有時候他們令人覺得麻煩是因為他們的諸多要求。可能你的鄰居或其它相熟的人要出遠門而要求你為他做件差事,令你非常為難。你自己的事情已經夠忙,但你也可能會勉為其難答應他的請求,結果憋了一肚子氣和不快;或者你拒絕的方式不當,觸怒了別人。對這樣的事,你不知道要怎樣應付才可免傷和氣。

“稍作拖延”是很好的對策。你可以告訴對方要先考慮一下他的請求,然後才答複。比方說,一位同行打電話給你,千方百計要你到他的大學去講一堂課。你可以這樣說:“你想到找我,我真是榮幸。請讓我先查看一下日記簿,稍後再打電話給你。”

這樣做你便有時間考慮,萬一要拒絕時,怎樣才不會感到歉疚。假如你決定還是拒絕邀請的好,那麼稍作拖延,便可以有時間想好在複電時應該怎樣說。“很感謝你的邀請,”你可以說,“可是我發覺那天我已經定了許多約會,希望你下一次還會給我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