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適應了這些變化,就一定會知道怎麼回答12歲的兒子說的“我愛你”。沃特開始的時候是束手無策的。看來,由剛毅冷峻的父親形象,轉變成和藹可親的形象的確不簡單。
又一天晚上,當兒子用那種一天比一天敷衍的口吻向沃特道晚安時,他抓住了兒子,回了他兩個吻,沒等他逃掉,他用男子漢低沉的口氣對他說:“喂,我也愛你。”
沃特不知道這麼說了以後,是否能使兒子更健康一些,但是,他確實感到心裏很舒服。但願下次兒子跑來說“我愛你”的時候,他不至於尷尬地用一整天的時間,才想出一個正確的回答來。
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兩個乞丐
索要愛情的人並非就是得到愛情的人,廣義地說,得到愛情的人是給予愛情的人。
--羅素
一個男乞丐由北向南而行,一個女乞丐由南向北而行,他們相遇了。
“啊!你那麼像我,你的神情,你的服飾,以及你手中端著的空碗,與我毫無二致!”他說。
“你也那麼像我,盡管我是初次遇見你,但是我似乎很早以前就認識你。”她說。
兩個乞丐彼此吸引,他們都感覺到對方的愛。
於是,他們不再離去,他們麵對麵站著,手裏端著空碗。
“你在乞求什麼?”他問。
“還用問嗎?乞求你的愛呀,我知道,你是愛我的,你應該是愛我的,除了我,誰還會像我一樣像你呢?把你的愛滿滿地倒進我的空碗裏吧,讓我像飲美酒一樣一飲而盡。”她說。
“哈哈!你難道沒有看見嗎?我手裏端著的也是一隻空碗呀!我也乞求你把你對我的愛全部傾入我的空碗,讓它填滿我饑餓的情感之腹。”他說。
“然而,既然你愛我,為何不給予我?”她問。
“是呀,既然你也愛我,就應該把相同的愛給予我。”他說。
“我的碗是空的,如何能給予呢?”她問。
“我的碗難道是滿的嗎?”他反問。
兩個乞丐彼此乞求著,彼此向對方伸著空空如也的碗,乞求著對方的情感。
這樣相持了很久,他們什麼也沒有乞求到,他們已經筋疲力盡,各自歎息著,走自己的路,去向另外的人乞討了。
愛是什麼?恐怕是最難回答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愛首先是給予,是讓對方幸福快樂,而不是索取和占有;如果有一方不是如此,愛就會成為一個有瑕疵的花瓶,一碰就碎。
別吝嗇開口
愛可以戰勝一切。
--希爾泰
有一天晚上,貝得利重讀一本曾讀過的書,內容是怎樣為人父母。這類書他已經看過幾百本,這讓他覺得有種負罪感,書裏描述了一些為人父母該使用而他卻從未使用的策略。主要的策略是和孩子交談,使用三個神奇的字:“我愛你。”這句話已被強調過無數次,那就是:孩子必須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父母都真正地愛著他們。
貝得利走上樓,來到兒子的房門前敲門。敲門時聽到兒子的敲鼓聲。他知道兒子在房裏,但他卻沒有開口。貝得利隻好自己打開門,不出所料,兒子坐在那裏,戴著耳機,邊聽錄音機邊敲鼓。貝得利靠過去引起他的注意,開口說:“提姆,你有空嗎?”
兒子說:“當然有,爸爸。我一直沒什麼事兒。”貝得利坐下,但在15分鍾裏他隻說了一些瑣碎的話。最後,他盯著兒子說了句:“提姆,我真的很喜歡你打鼓的樣子。”
兒子說:“謝謝你,爸爸,我很感激。”
貝得利走出兒子的房門,說:“待會兒見!”當他下樓時,突然想起上樓是為了那個想法,而他並沒有傳達。他覺得有必要回到樓上,找機會說出那三個神奇的字。
貝得利又爬上樓,打開門問:“提姆,你有空嗎?”
“當然,爸爸。我有空,有事嗎?”
“兒子,我剛才上來是為了和你分享一些事,但不知怎麼的,說了一些不是我想說的話。提姆,你記得以前你學開車時,給我帶來很多麻煩嗎?我寫了三個字塞在你的枕頭下麵希望你會留意。身為父親,我已表達了對你的愛。”最後又聊了一會兒,他看著提姆說:“我要你知道我們都很愛你。”
兒子看著貝得利,說:“謝謝你,爸爸。你是說你和媽媽嗎?”
貝得利說:“是啊,是我們兩個,我們都表達得不夠。”
兒子說:“謝謝,那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我知道你們很愛我。”
貝得利轉身走出房門。下樓時,他開始想:“我真不敢相信!我已經兩次進入兒子的房間了,明知自己要說的是什麼,但為什麼總是說些別的?”
貝得利決定立刻回到樓上,讓提姆知道他真實的想法。這次兒子會直接從他口中聽到那三個字。他不在乎兒子現在已6英尺高了!所以他走回去,敲了門,聽到兒子在裏麵喊:“等一下,別告訴我你是誰。該不會又是你吧,爸爸?”
貝得利說:“你怎麼知道是我?”
兒子回答說:“爸爸,我認識你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貝得利說:“兒子,能不能再給我一點時間?”
兒子說:“你知道我隨時奉陪,進來吧!我猜你剛才沒有把你想說的話說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