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潛能,打開你的“油井”
所謂天才,就是那些將自己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的人。如果你能打開自己的“油井”,充分發揮自己身上的潛能,你就是天才。我們每個人都有140億個腦細胞,潛伏著誰也看不見的才能、智慧和力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潛能。人的潛能好比一座很大很大的冰山,這座冰山的最大部分是隱藏在水麵下,幾乎占整個冰山的95%。研究潛能的科學家認為,一般人隻用了腦細胞的5%,愛因斯坦也隻有10%的腦細胞在工作。因此,我們要記住這麼一個事實:任何時候腦子中的大部分細胞,還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也就是說人的潛能尚有95%還未發揮出來,用於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
如果要挖掘自己的潛能,首先要具有積極思考的能力。頭腦用得愈多,便有更多的思維方式。沒有思考就沒有新的發現,就不能突破過去,就沒有理性的升華,根本談不上會有什麼樣發明創造。沒有思考,永遠也別想走向成功。腦筋越動越活,越動越有靈氣。不善於動腦筋,不經常性地思考,頭腦就會生鏽。
三百多年前伽利略到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懸掛在教堂半空的一盞吊燈被門洞裏刮來的風吹得來回擺動。伽利略做起了實驗,結果發現擺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無關,當線長時擺動慢。後來人們根據伽利略的發現,設想製成了人們使用的擺鍾。一個熟透了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這件很平常的事件引起了牛頓深深的思考。牛頓由掉蘋果而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對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此看來,隻有在一個人自己的思想中才有真理。但如果一味地學習別人的思想,有如拾取別人的殘羹剩菜,有如穿上陌生人丟棄的衣服。所以隻有真正的思考者才能達到挖掘潛能、開發潛能的目標。“學而不思則罔”正是孔子對此精辟的論述。
勇於挑戰前人的思想也是有助於開發人的潛能的。人的潛能是隱藏在心靈深處的,隻有用心開采的人,才會領略到它的光芒。對於探索者而言,隻要肯深入到事物內部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許看得不對,卻為旁人掃清了道路。
正是有了伽利略對亞裏士多德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說法的懷疑,人們才會發現這個錯誤的理論;也正是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才使人們從地心說的觀點中換脫出來,進一步認清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正是有這些敢於否定前人確認的真理的人,才會有曆史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勇於向前人挑戰,並不是說否定前人一切的成就,而是在借鑒前人優秀的思想和正確的理論的同時,繼承和發展自己的思想,從而取得超越性的成就,推動科技的發展。
當今社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我們,我們要挖掘出未開發的潛能,這樣的話,即使有再多的困難我們也一定會戰勝。如果一個人自身不相信自己的話,即使他擁有再多的能力,也不會發現。
你若認為連最簡單的事也無能為力,你就不可能辦得到,而小土丘對你而言,也變成不可攀登的高山。相反地,你若說服自己,告訴自己可以辦到某件事,假使這事是可能的,你便辦得到,而不論它有多艱難。如果要發展潛能,那麼人首先要有自信。有了自信,人才會冷靜地麵對挫折困難;有了自信,人才有足夠的勇氣克服阻礙,克服卑怯;有了自信,人才會虛心討教,誠懇學習、揚長避短;有了自信,人才會從勝利走向勝利,從成功走向成功。牛頓曾經用“我一定會找到它”激勵自己,也正是這句話讓牛頓一次次失敗後又一次次爬起並伴隨它攀上物理的高峰。瑞典科學家阿侖尼烏斯年輕時,將得出的電離理論告訴老師及學校學術委員會都被否決,但它依然自信地把論文寄給歐洲四位有名的化學家,終於得到他們的肯定,因此獲得諾貝爾獎。正如索洛維契克所說:“一個人隻要有自信,那他就能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
當然,自信建立在自明的基礎上,與目空一切、自高自大是兩回事。所以,隻有真正做到自信的人才會發掘自己的潛能,戰勝別人,超越自我。
在社會發展中,優勝劣汰是必然的。對於每個人而言,天生的智慧都是差不多的,但有的人卻懂得挖掘自己潛在智慧和力量,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站在時代的浪頭前立於不敗之地。對於這些人而言,他們把握了自己的命運,改變了自己的生活。他們是聰明的人,也是自我的超越者。現在,他們已經走在了我們前麵,我們已經有了好的榜樣,這時正應該彌補我們的不足,追趕這些自我的超越者,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發掘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