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八月中秋的臨近,天下人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到了洛陽。
而洛陽也如過年一般,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整個城市煥然一新。因為今年這個中秋已經不單是一個節日,還是他們最愛戴的梁王千歲登基做皇帝的日子。
以宋清做過的那些事情,根本無需再搞什麼祥瑞、吉兆,上至官員士紳、下至販夫走卒,誰都認為他是當之無愧的帝王。
在這樣的大日子裏,梁山好漢們紛紛從各自的轄地來到洛陽,不論是東北還是西北,都已經沒有大的威脅,所以嶽飛、韓世忠、高寵等人也從前線回來了。
這是一個所有梁山兄弟期盼了十年的日子,也可以說是一個見證奇跡的日子。
各種儀式自有人操心,宋清隻要照做就是,對官員任命的旨意也都擬好,到時也會有人宣讀,似乎已經萬事具備了。
可宋清卻總覺像少點什麼似的。
其實很早以前,出於對後世水滸一百零八員好漢的向往,宋清就同吳用等人商量過,要不要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數目重新聚齊,以夠天罡地煞之數。
但聰明若吳用和朱武、公孫勝等人,卻都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所以這件事就一直這麼擱置下來。
眼看登基在即,最後宋清還是決定放棄這個想法。原因也很簡單,他原來在梁山的稱號是“地俊星”屬七十二地煞中的一星,可如今他已貴為帝王,即便他想重拾他原來的外號,大臣們也不能同意啊!
再有就是缺失的那幾個人,別人不說,單說宋江的位置就無人可代替,更別說盧俊義了。這樣一來,還何談聚齊天罡地煞之數?
雖是這麼決定的,在登基之前,宋清還是帶著所有梁山老兄弟,以及自己的兒子、小昊天,再一次登上梁山,來到他們昔日嘯聚的地方。
以梁山政權今日的實力,就是把梁山從上到下披銀掛金,也完全有能力做到,但宋清並沒有那麼做,山上山下仍保持著最初的原貌。
唯有不同的就是這些龍行虎步而來,如今已成為牧收一方的封疆大吏的梁山群雄們。
是啊!即便他們當初雄心勃勃地走出梁山,又有誰會想到會有今天?而這一切當然要歸功於他們最尊敬的二郎了。
坐在洛陽的大殿中,每天都有著忙不完的公務,宋清並沒感覺到什麼,可是從他踏上梁山的那一刻起,他心中的激蕩就沒有停止過。
曾幾何時,他也不過這山中的一個小頭目,再往前說,他也隻是另一個時空的無良青年。
在這個時代中所發生的這一切都仿佛是在做夢,他甚至害怕突然有一天一覺醒來,他又回到那個物欲橫流的世界。
看著起伏的群山,聞著花草的清香,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而今天的這一切,都是他用智慧和能力換來的。
眾人首先在宋清的帶領下祭拜了宋江和晁蓋的靈位,無需太多的語言,這些年的實際行動和成果已經足以告慰兩位哥哥的在天之靈了。
然後宋清又帶眾人祭拜了這十年中浴血沙場的梁山英烈們。
宋清命人建的這個祭祀的地方,後世可以叫英雄紀念堂,這個年代隻能叫祀堂了。
完成這些儀式後,宋清命人重開忠義堂,重新、也是最後一次以宋二郎的身份宴請梁山群雄。
酒宴擺上,群雄就坐之後,宋清先端起酒碗,不論什麼時候,隻要在梁山上,這頭兩碗酒都是要敬宋江和晁蓋的。今年卻加了第三碗酒,那是敬給英烈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