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1 / 2)

陳玉的房間結構和老人的房間大致上是相同的,都是簡單的一室一廳一廚一衛,家中的家具也以木質居多,因此燃燒的火勢才經久不息,最終留下了大量的黑色焦炭。

客廳的牆壁上還存有一大塊明顯的爆破痕跡,應該是由電視機的爆炸所遺留的,而且也是電視機所留下唯一的存在證據。在那一片的焦炭下,檢識人員取出了一個黝黑的鐵質盒子,也許是焦炭所染,也許是大火所烤,我們並不知道它原本的顏色,想要打開它,但似乎有些形變,可這並不是阻擋探查的問題,一根撬棍就能輕易解決,索性裏麵的東西沒有被大火所噬。那是一個厚實的記錄本,硬質外皮,上麵刻畫的是花團錦簇的天安門,這樣的本子少說也有二十年以上的曆史了,那個時候陳玉應該還沒有成年,那麼這個本子可能是她父母的遺物,被她保存至今。

打開它,扉頁的出現了兩個我們不曾見過的名字,但下麵的內容則告訴了我們這兩人的身份:僅紀念我們的女兒陳玉,成長記錄。

原來這是一本陳玉父母所留下的相關陳玉的成長記錄,上麵的筆記清秀,整齊而不失婉約,我猜是陳玉母親所書,而其中夾雜著的少量照片的背麵則用了另一種剛勁的筆鋒,也許是屬於她的父親。就我們的了解,他們的家境並不好,能留存這些照片已經是盡了做父母最大的努力了,從這為數不多的照片和記錄上來看,陳玉小時候還是一個溫婉可人的小棉襖,不僅長相可人,也深得家中親友鄰居的喜愛。隻是造化弄人,十幾歲的孩子突然間就失去了雙親,長大後也遇人不淑,落得現在這麼境地。

我們原以為,記錄在陳玉十四歲的時候就會因父母的離世而中斷,但後續的一張掉落的照片提醒了我們,這份記錄並沒有結束。照片上是一個可愛的小家夥,看起來有二三歲的樣子,,跟陳玉有著八分像,可他身上不符曆史的服裝卻告訴了我們他並不是陳玉,我們開始向後翻閱,大概過了十多頁,一行新的筆記出現在了我們麵前,和陳玉母親清秀婉約的字跡不同,新的字跡則變得圓潤起來,也應該是一個女孩子的筆記。

上麵寫道:三年來,我無時無刻不為自己曾經的無知而自責,父母的離世讓我悲痛萬分,甚至於一段時間裏,我除了每天上學放學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劉阿姨、張阿姨和錢叔叔一直照顧我,幫我脫離了那個迷失的時刻,他們讓我知道了這個世界還是有愛的,即便兩個嬸嬸已經斷絕了和我的通信。他們教會了我應該如何麵對這個殘酷的社會,讓我找到了一個繼續活下去的理由。現在,我找到了這本日記,看到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期望,我明白自己不能再荒蕪的靠著叔叔阿姨的捐助繼續生活了,我要自強,我要獨立,我想要回報那些幫助過我的叔叔阿姨。我決定不在讀書,我要找一份工作,開始一個全新的篇章。

雖然沒有留名,但這顯然就是陳玉所續寫的日記,開始於她父母去世後的第三年,就像昨天老人所說,初中畢業後的陳玉選擇了步入社會,她堅定的信任讓人無法拒絕,於是乎他們將幫著陳玉找到了她的第一份工作,當然,也是她人生第二輪不幸的開始。

跟隨她的記錄,我們看到了一個年少喪失雙親的女孩從自強、欣喜、愛情、甜蜜、苦澀、悲痛最終以至於發瘋的變化之路,最後的記錄是一通狂亂的塗鴉,那個時候她應該剛剛獲知了自己將永遠失去兒子的消息,而處於崩潰的邊緣,隨後三年的精神病院治療也讓這份日記徹底的長埋與這個冰冷的鐵盒子裏。同時也因為陳玉的忘卻,是我們能有幸看到這其中難以釋懷的淒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