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該違心時就要違心(1 / 2)

我們通常把違心說話、違心做事,看成是一種世故、一種懦弱、一種人格破損和刁鑽處世。其實,這是很不公正的。許多時候,它可以是智慧,也可以是一種善良、一種獻身。

如果說世界是一個矛盾複合體,那麼處在這個複合體中的人,必然會領受許多外部世界與內部世界、物質客體與精神自我的不協調和不統一。矛盾的錯綜決定了人們在解決它時出現大量“二律背反”。為了外部世界的那些需求,人們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自我的抉擇,於是,便產生了說違心話和做違心事的現象。

許多時候,我們在做著自己並不想做的事,說著自己並不想說的話,甚至還很認真。因為懾於壓力、屈於禮儀、拘於製度、限於條件,我們進了不想進的門,陪了不想陪的客,送了不想送的禮,笑了不想笑的笑……

人都想自由自在,都想隨心所欲,但是,世界從來不是看你的眼色行事的,我們每個人都在被動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為,我們不僅有自身還有環境,不僅有現在還有未來,不僅追求實現自我還在追求安全、友愛和形象。奉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心願換取平靜、換取尊嚴、換取良好的環境還是十分必要的,盡管你對這種自我背棄並不很樂意。

有一對情侶,一個脆弱,一個誠實。忽然有一天誠實的一個得知脆弱的一個患了絕症,如果直言相告必然加速脆弱者的死亡。於是,他平生第一次編出一段絕症可治、治愈不難的謊言,這可是一個最不願說謊的人對一個最需要誠實的人說的謊啊,那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違心都有痛苦,弄巧時也可以是人生的一麵風光。如果你的上司十分喜歡聽好話,偏偏你又不得不指正一下他的差錯,這時你開門見山直言要害當然既省時間也符合你痛快為人的個性,但是,那樣無論是對單位還是本人都將很糟。如果你試著先講一通上司的成績,再講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盡管那些優點是勉強的,有些優點還不單屬他一個人,然而,卻使上司既改了差錯又對你刮目相看,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就是我們自身,出於片麵和執迷,也並不是處處都在為自己著想,給自己設路障、捅婁子的事也常有,違背自己的心願接受一下旁觀者的點撥和訓導,也可能有別番風光。

有位年輕人小時候很不想讀書,迫於父母的強製和周圍的壓力,不得不違心埋頭於書本之中。18歲考上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他分進一家化工公司工作。公司隻缺財會人員,經理要他改行為單位解難,他很愛自己的專業,出於無奈,服從了需要。誰知後來他在會計與電腦的交叉點上又開發出了會計電算化軟件,不僅專業未丟,還成了單位的技術骨幹和後備幹部。可見,違心也有利己的時候,至少利於糾正主觀偏見、克服個人膨脹、和諧全局。

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僅要自己高興,同時也要大夥高興,如果世界因為你的服從和委曲而有了風光,也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當然,這風光也不會無限。如果你處處由別人支配,事事處於無自我狀態,把自己規範成一缽盆景,隻要別人喜歡、別人滿意,自己扭曲成怎麼“奇”怎麼怪都可以,那就怎麼也風光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