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領導開始還挺注重他的能力的,因為他經常推脫,時間一長,遂漸漸將他忘了,一有重大任務便委派別的業務員去做。羅斯見領導不再將一些困難的任務交給自己,心裏還暗自慶幸自己的明智。心想,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任務,誰愛做誰做去,完不成任務那才丟人呢。
如此種種,羅斯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尋找更合理的借口上,一碰到難辦的業務能推就推,好辦的差事能搶就搶。而無論什麼樣的業務一旦沒有完成,他就找出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
一年後公司按績效施行裁員,羅斯列在被裁名單的第一位。
公司領導將他叫進辦公室,對他說:“你為公司負過傷,以前幹得也不錯,公司最不該裁的就是你,但是你這一年都幹了些什麼?績效幾乎是零,而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老員工,你已在公司內部造成了負麵影響……因此,公司隻能讓你走。”
羅斯剛要張嘴說什麼,公司領導立即說道:“你不要再對我講什麼理由,這一年我聽夠了,你到財務辦手續去吧。”
在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企業中,那些企圖靠種種借口來蒙混公司、欺騙管理者的人,最後隻能落得像羅斯一樣的下場。他們不尊重自己,卻企求別人對他的尊重;他們不尊重工作,卻夢想從工作中得到一切。這種毫無責任心的人在社會上也不會被大家信賴和尊重。
借口是對惰性的縱容。每當我們要付出勞動,或要作出抉擇時,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這時借口總是在我們的耳旁竊竊私語,告訴我們因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們甚至會潛意識地認為這是“理智的聲音”。假如你有此類情況,那麼請你做一個實驗,每當你使用“理由”一詞時,請用“借口”來替代它,也許你會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心安理得了。
一個人在麵臨挑戰時,總會為自己未能實現某種目標找出無數個理由。正確的做法是,拋棄所有的借口,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那些實現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的人,雖然成功的因素各不相同,也並非都有超凡的能力和超凡的心態,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從不為自己的工作找借口。
認真負責還是投機取巧
對工作和自己的行為百分之百負責的人,他們更願意花時間去研究各種機會和可能性,顯得更值得信賴,也因此能獲得別人更多的尊敬。與之相反,對工作總是敷衍了事的人,他們更願意發揮自己“投機取巧、避重就輕”的特長,更願意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以讓自己在工作中能隨意獲得片刻的輕閑為榮。這兩種人,前者在工作中認真負責也許並不會有什麼回報,但他因為做事一絲不苟所培養起來的品格,所獲得的經驗和成長的智慧,終究會使他在自己的事業上一往無前。而後者在工作中投機取巧也許能讓他得到一時的便利,但他因為長期在工作中投機取巧、無所事事,他的工作能力不僅會為之退化,品格也會變得墮落,為自己的一生埋下隱患。
下麵這個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個更直觀的警示:
一個人看見一隻幼蝶在繭中拚命掙紮了很久,覺得它太辛苦了,出於憐憫,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將繭剪掉了一些,讓它輕易地爬了出來,然而不久這隻幼蝶竟死掉了。
幼蝶在繭中掙紮是生命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為了讓身體更加結實、翅膀更加有力,而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隻會讓其喪失生存和飛翔的能力。
世界上絕頂聰明的人很少,絕對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都具有正常的能力與智慧。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成功了而有些人卻總是遭受失敗呢?這裏麵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對作待工作所持有的態度,那些對工作認真負責者,在認真工作中獲得了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同時也將自己的事業一步一步推向高峰;那些習慣於投機取巧者,不願意付出與成功相應的努力,卻希望到達輝煌的巔峰,不願意經過艱難的道路,卻渴望取得事業上的勝利。這豈不是癡人說夢。
投機取巧實在是一種不好的心態,而成功者的秘訣恰好就在於他們能夠超越這種心態。
在一家電腦銷售公司裏,老板吩咐三個人去做同一件事:到供貨商那裏去調查一下電腦的數量、價格和品質。
第一個人5分鍾就回來了,他並沒有親自去調查,而是向下屬打聽了一下供貨商的情況,就回來做彙報。
30分鍾後,第二個人回來彙報,他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了一下電腦的數量、價格和品質。
第三個人90分鍾後才回來彙報。
原來,他不但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了電腦的數量、價格和品質,而且根據公司的采購需求,將供貨商那裏最有價值的商品做了詳細記錄,並和供貨商的銷售經理取得了聯係。另外,在返回途中,他還去了另外兩家供貨商那裏了解了一些相關信息,並將三家供貨商的情況做了詳細的比較,製定出了最佳購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