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生活在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中,因為兄弟姐妹比較多,他剛剛高中畢業,便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去打工。但是,他不甘心就這樣工作下去,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想辦法充實自己,努力改變自己工作的境況。
經過幾個星期的仔細觀察後,他注意到主管每次總要認真檢查那些進口的商品賬單。由於那些賬單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開始在每天上班的過程中仔細研究那些賬單,並努力鑽研學習與這些商務有關的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憊和厭倦。看到這種情況,他就主動要求幫助主管檢查。由於他幹得實在是太出色了,以後的賬單自然就由他接手了。
過了兩個月,他被叫到一間辦公室裏接受一個部門經理的麵試。所在部門的經理的年紀比較大,他說:“我在這個行業裏幹了40年,根據我的觀察,你是唯一一個每天都在要求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在工作中改變自己,以適應工作要求的人。從這個公司成立開始,我一直在從事外貿這項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個像你這樣的助手。因為這項工作所涉及的麵太廣,工作比較繁雜,需要的知識很龐雜,對工作的適應能力要求也特別高。我們選擇了你,認為你是一個十分合適的人選,我們相信公司的選擇沒有錯。”
盡管小張對這項業務一竅不通,但是,他憑著對工作不斷鑽研、學習的精神,讓自己的能力不斷地提高。半年後,他已經完全勝任這項工作。一年後,他接替了那位經理的工作,成了這個部門的經理。
有一句美國諺語說:“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都是錯失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門進入的機會。”隻有對工作勇於負責,每天自動自發、自覺自願地將工作幹好,每天都使自己有所創新、有所進步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卓越的職員。
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弊病是,容易養成被動工作的習慣,不但不會主動去做老板沒有交代的工作,甚至老板交代的工作也要一再督促才能勉強做好。這種被動的態度自然會導致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下降。久而久之,即使是被交代甚至是一再交代的工作也未必能把它做好,因為他習慣於想方設法去拖延、敷衍。
羅傑在一家五金店做事,每月的薪水是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顧客買了一大批貨物,有鏟子、鉗子、馬鞍、盤子、水桶、籮筐等等。這位顧客過幾天就要結婚了,提前購買一些生活和勞動用具是當地的一種習俗。貨物堆放在獨輪車上,裝了滿滿一車,騾子拉起來也有些吃力,顧客希望羅傑能幫他把這些東西送到他家去。其實送貨並非是羅傑的職責,羅傑完全是出於自願為客戶運送如此沉重的貨物。途中車輪一不小心陷進了一個不深不淺的泥潭裏,顧客和羅傑使盡了所有的力氣,車子仍然紋絲不動。恰巧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駕著馬車路過,幫羅傑他們把車子拉出了泥潭。
當羅傑推著空車艱難地返回商店時,天氣已經很晚了,但老板卻並沒有因羅傑的額外工作而稱讚他。一個星期後,那位商人找到羅傑並告訴他說:“我發現你工作十分努力,熱情很高,尤其我注意到你卸貨時清點物品數目的細心和專注。因此,我願意為你提供一個月薪500美元的職位,羅傑接受了這份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自覺自願地多做一些工作,說不定這些額外的付出就是你走向成功的開始。
小劉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平時的工作隻是收發、傳送領導文件。當公司出現一些無人料理的事情時,別的同事都為能少做就少做而推來推去,而小劉就像一顆螺絲釘一樣趕快補上,不多久一份工作就漂亮地完成了。從此“小劉你見一下那個客戶”,“小劉你去做那件事情”這樣的指派越來越多。
小劉從未覺得自己是個被人支來支去的“小跑堂”。雖然雜事很多,但是得到鍛煉的機會也多,比如叫他去接觸傳媒,聯係公司的廣告業務,參與廣告文案的寫作,選擇適合的傳播渠道等等,這都是給了他一個充電和學習的機會。
一直在暗中觀察員工表現的老總暗暗點頭。從此小劉工作更忙了,但是忙的卻是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了。比如公司的一些重要客戶,一些談判的場合,老總都會帶上小劉一起去。終於有一天公司要準備“上市”了,需要把公司徹底包裝成一家公眾公司,擬一份招股說明書,集團董事會希望小劉能做好準備,協助管理層完成公司曆史上質的飛躍。
小劉不負眾望,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務,順理成章地成為那家上市公司董事會的秘書。後來,他又躍升至公司管理層高級管理人員,並且成為資本運營方麵獨當一麵的大將。
每個公司都會出現一些無人負責的事情,這時就需要員工有一種主動精神,多做一些事情,做的事情越多,你的地位越重要,掌握的個人資源和工作資源也就越多,情形就對自己就越有利。
其實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是在為將來做準備,如果我們樹立起自動自發的意識,用鍛煉自己成長的積極心態來對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能把工作當成機會,把指派當成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