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略講經題。
【妙法蓮華經】
本經這個題目是法喻立題。
“妙法”,其實是指自性之法。一切的依報法,正報法,有漏法,無漏法,森羅萬象歸納起來就是心法、佛法和眾生法三類。
智者大師曾經九旬談妙,我們略略地說心法妙、眾生法妙和佛法妙。
第一是心法妙。
一切諸法,無論是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我們真心的產物,我們的真心是不生不滅,不可思議,所以稱之為妙法。
徹悟禪師曾經說過:如來所說八萬四千法門不出悟修二門,悟門以明心為要,修門以淨心為要。可見一切的修行都是為了顯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是如此,要透過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修學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能夠顯發我們本具的不生不滅的真心。
禪宗裏麵有一位馬祖道一禪師,他在江西的寶峰寺度眾生,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法幫助眾生覺悟。
有一次,有一個獵人追趕一頭小鹿,一直就追到了寶峰寺,那個小鹿很機靈,迅速地衝到寺院裏麵去了。
獵人隨後趕過來,就問馬祖道一禪師說:“禪師,請問你有沒有看到一頭小鹿。”
禪師就問他說:“你為什麼要追趕這頭小鹿呢?”
獵人就說:“我是獵人,那頭小鹿是我的獵物。”
禪師就問他說:“既然你是獵人,那你一定懂得射箭的技術,你的箭術怎麼樣呢?”
獵人就洋洋得意地說:“我的箭術非常高明,一箭就能射中一頭獵物。”
禪師就說:“那麼你這個箭術還不夠高明,我一箭能夠射一群。”
獵人就覺得很驚訝,一位禪師,怎麼能夠說他一箭射一群呢?獵人就說:“都是生物,你為什麼要一箭射殺一群呢?”
馬祖道一禪師就反問他說:“你一箭射一頭獵物,為什麼不射你自己呢?我一箭射一群是射中我的凡夫心、煩惱心、妄想心,讓我能夠明心見性,也幫助一切眾生斬斷煩惱,讓他們能夠明心見性,從此以後他們都能夠超出生死輪回,不受後有。射中一群是說生生世世的輪回之根被斬斷了,這樣子是射中一群。”
所以要了解心法妙是直接依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來起修。
第二是眾生法妙。
雖然看起來我們現在是煩惱痛苦的在六道輪回之中的眾生,但是在我們這個有生有滅的身中有不生不滅的真性、佛性。有一個問題,既然我們內在的根身、身體,外在的器世間,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真心所產生出來的,能夠產生的真心既然是不生不滅的,它所產生的根身器界應該同樣也是不生不滅才對,為什麼我們的根身器界是生滅無常的呢?
其實我們要知道,因為本性是不生不滅,相是有生有滅,這一切的根身器界都是從緣而生的,所以從本性上來說是生即無生,從緣而滅的根身器界也是滅亦無滅,生滅無常是它的相,真性仍然是不生不滅,所以《妙法蓮華經》上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為什麼會說“世間相常住”呢?明明這個世間相是生滅變化的。其實是從它的性上來說不生不滅,所以稱為常住。
釋迦牟尼佛正是因為悟到妙法而成佛,佛陀成佛的時候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乃得現前。”可見我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雖然相上與佛陀有天壤之別,但是本性是無二無別的。眾生的生滅心中,事實上他的本性,他的本體仍然還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眾生心中具有如來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所以說眾生法妙。
第三是佛法妙。
佛法就是覺悟的方法,佛陀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所以我們透過學習甚深微妙的佛法,尤其是《妙法蓮華經》,開權顯實,會三歸一之法,原來是權巧方便而說,到此地佛陀就說真實法;原來權巧方便接引眾生,說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現在歸到一佛乘,所以稱性極談、中道了義的妙法稱為佛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