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1 / 2)

自流匪之亂後,河南道許多官家富戶爭先恐後的把家中的宅院田畝拋出來換成銀子移居它地,李家便趁勢就此添置了好幾個別院莊子。

產業增多,自然也要話更多的心思來料理,防止下人們欺上瞞下。曾氏每日有大半的時間就花在這些東西上麵,她並不懂如何經營,不過她總會認真的詢問管事,叫底下人不敢有一絲懈怠。

日近黃昏,曾氏身邊的貼身丫鬟菊盞帶著幾個小丫頭捧了燭台進來,小聲道:“太太,要不先擺飯罷。”

曾氏小弧度的扭了扭脖子,看了看天色,“忠兒他們呢?”

“三少爺四少爺還有六姑娘都在五姑娘屋裏頭用飯。”菊盞一麵說一麵不等曾氏吩咐就招呼小丫鬟們把飯菜擺好。

果然曾氏沒有說要把孩子叫回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讓他們在玨寧那兒吃罷。”

菊盞應了一聲,討好的道:“太太,咱們三少爺和四少爺玩的好著呢,昨兒三少爺回來四少爺還舍不得,非要拉著三少爺跟他一道睡。今早四少爺又叫人送了個老猴爬樹的白玉鎮紙過來,說是京裏才送來的一對,他用一個,三少爺用一個。”

曾氏身邊的人都知道,不管四老爺還有老太太天天如何不舒坦,四太太是一直把一對兒女教的整天都往四少爺還有五姑娘院裏鑽。說起來這家裏頭也不單是四太太這樣,大太太還不天天教著五少爺去四少爺跟前晃悠,隻是五少爺脾氣大,被慣壞了,四少爺更是有一股子倔性,大太太大老爺又舍不得五少爺被四少爺欺負,自然隻能在邊上幹瞪眼了。

叫菊盞說心裏話,她就覺得大太太和大老爺不會做人。這家裏是靠著誰,是靠著大少爺。五少爺再是長房的老生子又如何,李家可跟別的人家不一樣,不是祖宗傳下來的家業,長子能繼承一大半。五少爺在李家,一點都不金貴。四少爺是大少爺嫡親的弟弟,跟五姑娘一起被大少爺捧在手心裏長大,就是站出去,知府家的小公子還要讓三分呢。偏叫五少爺去四少爺麵前耍橫,真不知道大太太大老爺心裏是怎麼想的。沒見底下人巴結,各地鋪子莊子上送東西來,明明是四太太管著家,偏人都先往二房跟前送,送完了才交到四太太手裏頭,對過賬,給家裏人都分一分,然後直接就入庫了。

天氣漸熱,曾氏看了一天的賬本,胸口憋得慌,眼前都是花的,她隨手夾了兩筷子蘿卜絲,喝了幾口粥,就叫人把飯菜都抬了下去,倚在涼枕上養神,嘴上還問,“六少爺那兒如何了?”

聽曾氏問起柳姨娘生的孩子,菊盞有些結巴,小聲道:“今早請了大夫過來看過,說六少爺好得很,柳姨娘覺得大夫不成,要鄭七少爺過來看,崔嬤嬤做主給駁了,另開了大少爺的私庫,稱了半斤玉茯苓出來,給了柳姨娘幫六少爺補身子。”

曾氏不悅的睜開眼,“才幾個月的孩子,吃什麼玉茯苓!”

菊盞給曾氏輕輕搖著扇子的手就有些僵,她為難的道:“石夫人身子不舒坦,就把鄭七少爺叫到永溪去了。柳姨娘說崔嬤嬤是要害六少爺,又哭六少爺是個庶出,生出來就受了苦,家裏上上下下還不把六少爺放在眼裏,抱到了老太太麵前。老太太就說要她的補品份子挪出來,老太爺這才做主叫了崔嬤嬤給六少爺拿點補藥。”想了想,她又添了一句,“大夫說了,這玉茯苓,算是藥材裏頭最輕的補藥,崔嬤嬤特意大少爺私庫裏頭挑了年份最淺的出來。每天兌著奶娘的奶吃個半勺,想來不會有大事。”

“她要真給半勺才好。”曾氏閉了閉眼,還是坐了起來,吩咐小丫鬟過來給她更衣。

菊盞見她收拾,就道:“太太,天晚了,您還是在屋裏歇一歇罷,六少爺那頭,總是老太太他們做的主。”

“總是我名下的孩子,我去瞧一瞧,不妨出了事也有個說頭。”曾氏這麼說了一句,不顧菊盞的勸阻,起身去了柳姨娘的院子。

一看到曾氏,柳姨娘就跟見了狼一樣,把孩子緊緊的抱在懷裏,也不讓曾氏碰,隻是不敢像以前沒上沒下的和曾氏鬧騰。她還記得被壓出去過的日子,莊子裏的下人們,有的是折騰她的法子。要不是她命硬,這個孩子絕對留不下來,也多虧她生了個兒子,才能回到李家。可就算回來了,李耀祖這個男人護著她,對曾氏也不敢動一指甲。說起來,李耀祖倒是想動,隻可惜沒人聽話。

看到李耀祖對曾氏都色厲內荏,柳姨娘終於明白了,這個家,不是李耀祖的,是李廷恩的。李廷恩讓誰管家,下人們就聽誰的話。柳姨娘也不是沒想過攛掇李耀祖去範氏跟前鬧,把李火旺說動,趁著李廷恩在外頭先撈一筆好處。隻要銀子到了手,就算李廷恩最後回來,難道還敢叫親叔叔還銀子?可惜李火旺平時都是偏著四房說話,隻要一牽涉到這家裏的產業,李火旺誰的臉麵都不給,有人要動心思,李火旺能捏著煙杆子追半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