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構建責任鏈,打造“責任共同體”4(1 / 1)

第四章 構建責任鏈,打造“責任共同體”4

從對立走向“利益共同體” 

很多人認為,員工和老板天生就是一對冤家。人們最常聽到的是相互間的抱怨,即使偶爾彼此關心一下,也讓人覺得很虛假。老板和員工真的就不能“兼容”嗎?其實不是。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老板和員工是互惠共生的關係。沒有老板,員工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工作;而沒有員工,老板想追求的利潤也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對於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員工的敬業和服從;對於員工來說,他們需要的是豐厚的物質報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從互惠共生的角度來看,兩者是和諧統一的——公司需要忠誠和有能力的員工,業務才能進行;員工必須依賴公司的業務平台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實際上,老板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輕鬆瀟灑。作為公司的經營者,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隻要清醒著,他們頭腦中就會思考公司的發展方向,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並不稀奇。一到下班時間就率先衝出去的員工不會得到老板的喜愛,所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時間,即使你的付出得不到什麼回報,也不要斤斤計較。

斤斤計較一開始隻是為了爭取個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當它變成一種習慣時,為利益而利益,為計較而計較,就會使人變得心胸狹窄、自私自利。它不僅會對老板和公司造成損失,也會扼殺員工的創造力和責任心。

我們知道,員工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團隊成功之上的,沒有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高額利潤,我們也不可能獲得豐厚的薪酬。

企業的成功不僅意味著老板的成功,也意味著員工的成功。也就是說,你必須認識到,隻有老板成功了,你才能夠成功,老板和員工的關係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認識到這一點,主動做事,幫老板獲取成功,你很快就能在工作中贏得老板的青睞。

小張是一個企業終端科的科長,隻負責對銷售終端布置的規範性進行指導和提供谘詢。可小張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總喜歡接手一些相關的工作——企業培訓導購員時,他是當仁不讓的組織、策劃和對口管理者;依仗靈活多變的談判能力和對消費者需求的熟知程度,他積極參與促銷活動所需的禮品采購;他還大包大攬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為此安排專人每日為企業高層與相關職能部門整理、報送各項最新資訊……同事都覺得小張是“傻瓜”,甚至有人對他冷嘲熱諷。小張對此處之泰然。一年以後,小張的下屬已經從最初的幾個人增加到了幾十人。隨著部門的擴容和職能的增多,他所在的部門由科級升為處級,當時說小張是傻瓜的人,有的成了他的下屬,有的辭職另謀出路。

聰明優秀的員工就像上文中的小張一樣,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與老板保持一致,因為他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以下趨勢:

1隻有個人的利益與公司利益、老板利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企業發展壯大了,員工的個人利益才有可靠的保證。

2員工個人才華的有效發揮和老板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員工隻有在企業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平台,才能盡可能地施展出自己的所學與專長。

3員工個人的事業發展也離不開老板。員工如果處處從老板的角度為其著想,在工作上竭盡所能,也才有可能在個人的事業發展上有所建樹、有所成就。

在一個各種製度都完善的公司裏,每一個員工的升遷都來自個人的努力,老板所做的隻是考察哪些人有資格獲得獎勵和晉升。有實力的員工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也正因為如此,員工才能夠感覺到自己與公司是一個整體。可見,員工和老板是否對立,既取決於員工的心態,也取決於老板的做法。聰明的老板會給員工公平的待遇,而聰明的員工也會以自己的忠誠予以老板回報。

所以,員工與老板絕不是天生的一對冤家,而是互惠互利、創造雙贏的合作者。一般說來,那些時刻同老板立場一致,並幫助老板取得成功的人,才能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才會成為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思考題:

1你是怎樣理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句話的?

2你是否認為員工和老板天生是“一對冤家”?

閱讀:

東芝株式會社前社長士光敏夫認為:能夠因為事業的價值聚集在一起才能真正把事業做大,即使企業麵臨困境,這些人也會和企業風雨同舟、榮辱與共。那些因為工資才來的人,隻是看重企業的福利和待遇,並不是企業本身對他有吸引力。如果有一天公司出現困難,他們肯定會拍拍屁股走人,因為他們想要的東西公司已經不能再給他們了。他們自然會到一個能夠給他們帶來物質滿足的企業,但絕不是我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