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功,從意識到自己的責任開始3
責任本身就是獎賞:負責任的精神讓你出類拔萃
隻有敬業和負責,才能讓你在工作中出類拔萃,既能夠提高你的業務能力,為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又能夠把現在的工作做得更好,贏得老板的青睞,得到更好的提升。
責任是由許多小事構成的。無論多麼小的事,都能夠比任何人做得都好,這就是敬業的精神。
敬業,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職業。如果一個人以一種尊敬、虔誠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職業,甚至對職業有一種敬畏的態度,那麼他就已經具有敬業精神了。沒有真正的敬業精神,就不會將眼前的普通工作與自己的人生意義聯係起來,就不會有對工作的敬畏態度,當然就不會有神聖感和使命感產生。
有人問英國哲人杜曼先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他回答說:“喜愛你的工作。如果你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哪怕工作時間再長再累,你都不覺得是在工作,相反,像是在做遊戲。”
敬業是一種責任精神的體現。一個有敬業精神的人,才會真正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自己也才能從工作中獲得樂趣。
比爾?波特是英國成千上萬推銷員中的一個。與其他人相同的是每天早上他起得很早,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要花3個小時到達他要去的地點。不管多麼痛苦,比爾?波特都堅持著這段令人筋疲力盡的路程。
要知道,他比一般人艱難得多。他出生於1932年,母親生他時,大夫用鑷子助產時不慎夾碎了他大腦的一部分,導致他患上了大腦神經係統癱瘓,影響到說話、行走和對肢體的控製。比爾長大後,人們都認為他肯定在神誌上會存在嚴重的缺陷和障礙,州福利機關將他定為“不適於被雇傭的人”,專家也認為他永遠也不能工作。
比爾應該感謝他的母親,是她一直鼓勵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一次又一次地對他說:“你能行,你能夠工作,能夠自立!”比爾受到母親的鼓勵後,開始從事推銷工作。他從來沒有將自己視為殘疾人。最初,他向福勒刷子公司申請工作,這家公司拒絕了他,並說他根本不適合工作。接著幾家公司采用同樣的態度回複他,但比爾沒有放棄,最後,懷特金斯公司很不情願地接受了他,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比爾必須接受沒有人願意承擔的波特蘭、奧根地區的業務。雖然條件苛刻至極,但畢竟有一份工作了,比爾當即答應了。
1959年,比爾第一次上門推銷,猶豫了4次,他才鼓起勇氣按響了門鈴。第一家沒有買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一樣……但他堅持著,以敬業的精神支撐著自己,即使顧客對產品絲毫不感興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灰心喪氣。終於,他取得了成績,由小成績到大成績。
他每天工作及路上的時間得花去14個小時,當他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筋疲力盡,他的關節會痛,偏頭痛也時常折磨著他。每隔幾個星期,他會打印一份顧客訂貨清單。由於他隻有一隻手是管用的,這項別人做起來非常簡單的工作,他卻要花去10個小時。比爾負責的地區,有越來越多的門被他敲開,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了他的商品,業績也不斷增長。在他做到第24年時,他已經成為銷售技巧最好的推銷員之一。
進入20世紀90年代時,比爾60多歲了。懷特金斯公司已經有了6萬多名推銷員,不過,他們是在各地商店推銷商品,隻有比爾一個人仍然是上門推銷。許多人在打折商店成批地購買懷特金斯公司的商品,因此比爾的上門推銷越來越難。麵對這種形勢,比爾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1996年夏天,懷特金斯公司在全國建立了連鎖機構,比爾再也沒有必要上門推銷了。但此時,比爾成了懷特金斯公司的“產品”,他是公司曆史上最出色的推銷員、最敬業的推銷員、最富有執行力的推銷員。公司以比爾的形象和事跡向人們展示公司的實力,還把第一份最高榮譽“傑出貢獻獎”給了比爾。
比爾的故事告訴我們,隻有敬業和負責,才能讓你在工作中出類拔萃,既能夠提高你的業務能力,為未來的發展鋪平道路,又能夠把現在的工作做得更好,贏得老板的青睞,得到更好的提升。
老板最欣賞那些富有責任感的員工,所以隻有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在的工作,將負責任的精神徹底融入你的工作當中,你才能得到老板的重用,並贏得未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隻要你盡心盡力去做,最終一定會出類拔萃。
思考題:
1評價一下自己,你認為自己在工作中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嗎?
2比爾成功的故事對你有何啟發?
職場箴言:
要有多大的權力,必須先承擔多大的責任。
——樓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