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談判是一門係統智慧
本章聚焦
◎ 談判無處不在,不學哪行?!
◎ 何為宇宙法則,如何指導談判?
◎ 談判者需具備哪些條件?
◎ 如何在所屬領域成為專家?
◎ 談判中什麼最重要?
◎ 如何獲得勢,有哪些途徑?
◎ 如果天生沒有勢,怎麼辦?
◎ 談判終極智慧五要訣,是什麼?
一、談判,人生無處不相逢
談判,聽上去是一件很嚴肅、很專業的事情,好像離大家的生活很遠。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外交場合、商務場合的談判確實非常專業,好像隻有專業人士通過專業的談判技巧才能完成;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處處需要進行談判。比如我們到菜市場買菜,比如我們去說服別人做一件事情,等等,這些也都是談判,隻是沒有外交談判那麼正式、專業而已。
那麼談判到底有多重要呢?我們可以先來看看談判在各個領域的作用。
1.內政外交,需要談判
2010年的菲律賓人質事件曾經轟動一時,這其中就涉及警方和劫匪的談判。曾經有部好萊塢大片《王牌對王牌》,其情節跟“菲律賓劫持事件”簡直一模一樣,可以說是電影版的“菲律賓劫持事件”。在這次事件中,警方在與劫匪談判的過程中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們違反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談判原則,那就是永遠不要出現在事故的第一現場。可以說,這次解救人質失敗,談判方麵的失誤是關鍵原因。
在2011年的“7·23”溫州動車事件中,一位官員的一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成為大家議論的焦點,甚至成為一時的流行語。這樣一句話,嚴重違反了談判原則,尤其在代表組織、政府的言論中,是絕對不允許出現此類極具個人色彩的言語的。所以,政府在處理很多重大事件的時候,是非常需要具有談判素質的人代表政府麵對公眾,解釋各種質疑,安撫民眾情緒的。
2.企業管理,需要談判
舉最簡單的一個例子,作為企業管理者,或者老板,經常會遇到員工要求漲工資的情況。一旦一位員工要求漲工資,那麼其他員工就會紛紛提出同樣的要求。這個時候,如果管理者不能恰當地處理好這位員工的要求,就會使整個局麵失控,導致對所有員工都沒辦法有效管理。
有的老板很痛快地給員工漲了工資,但員工並不存感恩之心。這樣的員工很難與企業建立感情,也很難在企業待得長久。如果員工跳槽離職了,老板通常會埋怨員工素質太差,但其實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這裏,關鍵還是在於老板同員工的溝通,其實就是二者之間談判的問題。
3.家庭生活,同樣需要談判
比如老公回到家裏,老婆一般都會問:“今天晚上吃什麼?”一般都會怎麼回答呢?聰明人會說“隨便”,這種人是非常“狡猾”的,因為這本身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如果他說吃稀飯,老婆會來一句,“煩死了,天天吃稀飯”,他聽了,肯定會有一種不好受的罪惡感。再比如吃完飯,老婆讓老公去把碗刷了,他如果二話沒說就去了,從此以後,他可能會慢慢發現,隻要他在家,飯後刷碗就成了他的事了。
遇到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家庭暴力肯定不行,使用暴力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也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不論是從曆史、國家等大層麵來說,還是從一個家庭來說,都是這樣的。我們不能總是在別人身上找問題,也要往自己身上多看看,看看自己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同時,也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平心靜氣地坐下來溝通,這樣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並加深了解。
總而言之,無論是內政外交,還是企業管理,或者是家庭經營,隻要跟人交往,隻要是溝通,都離不開談判,可以說談判是無處不在的。
馮侖總結過一段話: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人靠什麼在賺錢?80年代,靠的是背景;90年代,靠的是膽量;那麼21世紀,要靠什麼賺錢呢?智慧和團隊。當然,沒有智慧,團隊也是不存在的。而談判的智慧,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智慧。不懂得談判的人,不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很難取得成功。
有史書記載,諸葛亮在出山以前,曾經見過劉備一次。那時候劉備正在招募天下名士,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得到重用。他當時建議劉備把北方逃過來的難民集中起來,重新編製,讓他們成為軍人,並同時維持原來農民的身份,這樣,需要他們的時候,就能夠成為他可以運用的力量。但劉備並未聽從諸葛亮的建議。
直到六七年後,才有了後來大家所熟知的“三顧茅廬”,諸葛亮才得到劉備的重用。那麼,當年諸葛亮為什麼沒能夠引起劉備的注意呢?我認為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的談判能力不夠,沒能為自己爭取到機會。
其實,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談判就是與人打交道的學問,是對人性的研究。這也是談判的本質與核心。
二、談判,從說好話開始
1.談判之“說文解字”
從內政外交、企業管理及家庭事務等談判中,我們對談判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那麼從理論角度,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
談判的“談”字,“言”字旁,顧名思義,是說話的意思。這說明,所謂“談判”,首先就是要說話。所以會談判,首先要會說話。愛說話的人,機會就會比普通人多得多。比如你跟10個人說了話,隻要影響了其中的2個人,你就比別人多了20%的機會;但是如果你不說話,你根本連機會都沒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敢於說話,善於說話。很多機會是談出來的,很多成就也是談出來的。而且這個“言”字,在古漢語裏,是指單向地說,而非雙向地溝通。在談判中,就是要“要求”,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布局。不敢於要求的人,一定是收獲得最少的。所以周星馳版的唐僧說:“你想要你就說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
“談”字的另一邊是兩個“火”。很多時候兩個人說著說著就火了,比如在家吃完飯,老公對老婆說:“去把碗洗了。”老婆回一句:“憑什麼啊?”兩句話就可能讓兩個人吵起來。這個時候需要冷靜,要判斷對方是真發火還是假發火。如果是假的,那要再熬一會,要hold住;但如果對方真的發火了,那就要另采取策略了。“火”,既代表在談判中給對方施加壓力,也代表加深談判的火熱程度,總之,都是要加速談判的進程。這兩個“火”,第一個“火”代表談判的相持,第二個“火”代表談判的僵局。根據“言”“火”“火”這三個字,就可以形成談判的前期布局、中期守局和後期結局。
“談”進行得不順利,眼看就要陷入僵局了,這個時候 “判”就要起作用了。“判”字代表理性的判斷與名利的劃分。如果過火了,就拿出一把刀來,一人半刀,追求雙贏,所以我們看“判”字的組成結構,就是左邊一個“半”,右邊一個“刀”。
為什麼是切一半而不是全部呢?我想是因為談判還是要給別人留一些餘地,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講的“雙贏”。雙贏,是絕大多數商務談判中最終所要追求的結果。
2.談判中的“宇宙法則”
在宇宙中,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它們的本質是什麼呢?答案是:小的圍繞大的轉。我們也可以想象成是大的一直想要抓住小的,想把它吃掉,但小的一個勁兒地想要逃跑。所以,小的要想維持獨立性,就必須保持高速運轉,否則就會成為大的一部分。這也就是,宇宙萬物都奔著大能量而生長——萬物生長靠太陽。
這個原理,愛因斯坦已經用E(能量)=M(質量)×C(光速)2進行了最準確地說明。
誰的質量大,誰的引力就大,誰就容易成為主宰。
誰的質量小,誰的引力就弱,隻有高速運轉才能維持獨立地位。
據說有人問唐僧:“一路走來,你有什麼經驗和心得?”唐僧的回答是:“一路走來,我就是不斷打怪升級。”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唐僧的能量大,吸引著四位徒弟,一路上都在想盡一切辦法,運用爆發力、耐力和妖魔鬼怪不斷作鬥爭,最終實現西天取經的宏願。
那麼,唐僧師徒幾人分別代表什麼力量呢?
孫悟空——代表膽識智慧,是爆發力和耐力的結合;
豬八戒——代表七情六欲,隻具備爆發力;
白龍馬——代表堅韌不拔,隻具備耐力;
沙和尚——代表寬厚德性,爆發力和耐力都比較弱。
唐僧雖然隻是一個人,但他能吸引如來和觀音,這就說明他的能量級別很高,因此領導徒弟四人便不在話下。
曆史上的玄奘到西天取經,沿途走過了很多國家,記錄了很多曆史,這對研究印度曆史有著巨大的貢獻。他在途經的國家講經,吸引了很多當地人。很多國家想要把他留下來,但是他一直都很堅定,一定要到西方取得真經,從未因各種誘惑動搖過。最終他帶回很多經典佛學作品,並進行翻譯,大大豐富了我國的佛學研究。如今,大乘佛教在中國發展最為廣泛,玄奘可謂功不可沒。而這一切,一個沒有能量(爆發力和耐力)的人是絕對難以做到的。
但一個人的能量往往又是難以直接測到的,我們隻能通過各個側麵的信息來判斷。因此存在著能量(實相)與信息(現象)這一裏一表的關係問題。對這個問題,我的結論是:真實的實力能夠影響人,不一定真實的信息同樣也能影響人,談判最大的壓力就在於信息不對稱。
有一次,我給農業銀行的員工上課,上課過程中,我對一位老大哥說:“您的手不能那樣放,那樣放對心髒不太好。”那位老大哥聽了,馬上換了個姿勢,還認認真真地聽了我一節課。課後,所有人都走了,這位老大哥找到我說:“剛才在上課,我沒好意思問您,為什麼手不能那樣放?”我說:“我就是隨便一說,您怎麼當真了?”其實,這隻是我跟他開的一個玩笑。但是,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占有信息的人說話有影響力。
因此,專家具有談判的專業力量,因為他掌握了深入的信息。所以,專業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隻有專心,才能專業。如果麵前有12根柱子,每根都能通往成功,你是應該把每根柱子都爬一遍,還是應該目標專一,盯住一根柱子往上爬?
宇宙的法則就是能量大的人吸引著能量小的人,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而描述能量(即我們常說的實力)的信息又左右著靠感官來判斷世界的人類。
3.談判的本質是博弈
談判的本質就是大與小(或稱優勢與劣勢)的博弈。之所以會博弈,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這通常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它需要談判者經由如下幾項修煉,方能在談判中取勝。
(1)內在的“勢”
第一,心靈的修煉。也就是內心強大的修煉。大能量的人,也就是智慧的人,能將一切打通,進而能采取更科學合理的決策與行動,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利,這就是情商。
第二,思維的修煉。也就是放眼全局,統籌布局的能力修煉,它考驗我們的思維能力,也就是智商。
第三,身體的修煉。總裁級的人,往往都是幾十年如一日,沒日沒夜地工作,這對身體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有人說,老板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其實就是對企業和員工的不負責。
就拿中國入世談判來說,龍永圖堅持那麼多年高強度的談判,時時處處頂著巨大的壓力,其實這也是對他體力的巨大考驗。同樣,美國的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也需要很好的身體素質,否則她也很難堅持下來。所以,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身體同樣是進行談判的基礎。
“曆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的“四千精神”,是當年溫州人闖市場的生動寫照。這樣的人,無疑身體都要很好。身體好的人體魄健壯,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勢。我們在談判中遇到這樣的對手,一定要注意,要學會運用技巧去和這樣的人談判。
所以,在談判過程中,有這樣幾點是必須要注意的:
內心強大,頭腦靈活,身體要好。這三點都是作為談判者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2)外在的“勢”
除了上麵提到的三點,還有一些外在因素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將這些因素統稱為——“勢”。這裏的“勢”包括以下幾方麵內容:
首先,是你的物質財富。
一個人擁有財富的時候,自然就會有氣場。比如你有個朋友,昨天還和你稱兄道弟,今天他就突然買彩票中了3億大獎,那麼他馬上就不再和你是同一個級別的了。你會發現,此時你們甚至連普通朋友都很難再做了。
或者假如你身上穿著一件阿瑪尼西服,那和平時穿著普通衣服所散發出來的氣場都是不一樣的。別人看你的眼神也會不一樣。為什麼?試想,很多人會以什麼判斷一個人?——外貌。其實,這也是容易理解的,畢竟人們首次見麵時,隻能從外貌去了解一個人。
所以,自身優勢不夠明顯的時候,可以借助外力來增強自己的氣勢。這也是為什麼老板,或者銷售人員見客戶的時候,一定要穿戴整齊,要有一身像樣的行頭,因為這樣至少可以首先不讓別人看不起你,能先鎮住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