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談判說服力之絕對成交
本章聚焦
絕對成交
◎ 如何開好第一次價?
◎ 拿領導當白臉有哪些技巧?
◎ 如何恰到好處地讓步?
◎ 如何達成絕對成交?
一、追求雙贏,絕對成交
曆史上對西楚霸王項羽有這樣一個評價,就是他有些婦人之仁。一定程度上這是在罵他,因為一個要爭取天下的人需要果斷,心慈手軟肯定是不行的。當然這裏不是說婦人有什麼不好,但是本應該是英雄的人物,像個婦人一樣就不好了。
回顧一下曆史,我們可以看到項羽在推翻秦朝的過程中,每打下一個城池,那麼城裏麵的女人也好、財富也好,肯定都是歸他的。韓信在項羽手下的時候,項羽也向他許諾了很多,說你打下這座城,就會分封給你。但是等韓信真正打下來了,他遲遲也不肯分封。這樣,韓信自然就不願意再在他的手下幹了,所以後來就投靠了劉邦。項羽手下很多人都是這樣跑掉了,就是因為他說話不能兌現,不知道雙贏的重要性。
相比項羽,曹操就是談判的高手了,基本上答應部下的事情都會兌現。隻有一次,他對關羽失信了。當時關羽還在曹操手下,曹操命他去攻打一座城池。關羽就提了一個要求,說:“城內有一個女人我很喜歡,希望攻下後,能把這個女人賜給我。”曹操答應得很幹脆:“沒問題。”當關羽把那座城池攻打下來之後,曹操進入城中也見到了那個女人,太漂亮了,最後還是占為己有了。曹操寫過一篇《述誌令》,大概意思是說:我小的時候,想當兵;等我當了兵了,我又想當將軍,想當西征大將軍討伐董卓;當我當上西征大將軍的時候,我又想做丞相了。當然,當了丞相後想做什麼,他當時沒敢往下說,很明顯,是想當皇帝。但總體說來,他對財富、美女還是看得很輕的。如果對他說,“把你的黃金分給我一些”,他會很慷慨,“拿去!”“把你的美女也分給我一些”,同樣很慷慨,“拿去!”但是,如果說“把你的丞相位置讓給我坐坐”,他會說,“對不起,這個肯定不行”。所以,曹操除了權力,一般情況下,別的什麼都可以舍棄。
說來說去,就是我們不能像項羽一樣不肯給對方利益,而要學曹操,要適度地給別人好處,滿足對方的需求,達到雙贏才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贏,但是如果希望隻有自己贏,別人都是輸,就不現實了。談判高手一定要讓對方感到贏。注意這裏說的是“感到”,也就是說,不一定是真讓對方贏了,而是讓對方從心理上感覺自己贏了。如果把“贏”放在一個等式的一邊,那它的另一邊是什麼呢?可能是得到的利益,可能是得到的名聲。就像在企業中,如果老板沒有錢給員工發獎金,給員工發張獎狀也是一種鼓勵,員工也會感覺到有所得。
我們一直強調,不論是說話還是做事,一定要對對方有幫助,要麼對名有幫助,要麼對利有幫助,如果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什麼幫助的話,那你說的話、做的事都隻能是白費。
二、堅持到底,百戰百勝
馬雲說過一段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人死在了明天晚上,隻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見到後天的太陽。”這就告訴我們一定要懂得堅持。
在雙方都談不下去的時候,你也覺得挺不住了的時候,是讓步,還是繼續踢皮球,或者去幹別的事情?有人說,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但是如果你繞了一圈回來後,他還是不買,你怎麼辦?有人說了,遛。遛完之後還是不買呢?帶他去吃飯,結果,人家打了飽嗝,還是不買,你怎麼辦?所有的招都使完了,還是沒用,這個時候就隻有一種辦法了,那就是用對方的方法跟對方成交。
比如,說了半天你也沒跟對方做成生意,這個時候你可以說:“李總,今天真的很抱歉,也沒能為您做好服務,我也非常遺憾。回去我恐怕好幾天都睡不好覺了。咱生意雖然沒做成,但還是想請教您一下,您跟我說說我是在哪方麵沒做好,或者還有欠缺,我下次也好改進。”對方可能會說:“沒有了,你做得很好,隻是我自己暫時沒有這方麵的需要。”或者是說:“我們暫時沒有這方麵合作的打算。”這時你可以說:“李總,您要這麼說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做不成生意了。我這樣可能出去淨是耽誤別人時間,也幫不到別人,您忍心看我這個樣子嗎?您就當幫幫我,跟我說說,像遇到今天咱倆這樣的情況,我應該怎麼辦?”你再三跟對方要求,可能對方就會鬆口了,對方會給你指出幾條:“我覺得吧,做生意這個事情,蝦有蝦路,蟹有蟹路,第一,你應該怎麼怎麼著,第二,怎麼怎麼,第三……”聽完之後,你再說一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今天沒跟您做成生意,雖然挺遺憾,但收獲也是很多啊。”然後你把他剛才教你的話直接跟他再說一遍,說完再問:“您看我這樣做是不是就對了,那咱這個合同是不是能簽了?”
這就是用別人教的辦法去跟別人成交。這個方法聽起來有點邪,但有的時候真的管用。
具體而言,在試過很多常規方法之後,還是未打開局麵,談判依然進行不下去時,該怎麼辦?
第一,直接向對方請教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而不是讓步、強迫、“踢球”或者休會。對於一些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主要問題,休會其實也不是個好辦法,因為休完會回來,問題還是在那裏,還是很難解決。
比如,原柯達公司的全球副總裁葉鶯,在中國是一位很有名的女士,她經常出現在各類財經節目中,曾經還是美國政府駐中國的參讚。她是柯達與中國感光業整合的關鍵人物,她出色的談判技巧撮合了柯達公司與中國政府的全方位合作,最後締造了一個“柯達模式”,甚至被視為跨國公司與中國政府合作的典範。
講到這段往事,葉鶯說,當時中國感光行業的效益很低,多家感光廠商雖然在政府的安排下要與柯達合作,但要達成共識的確存在很大的困難。“談判不能忘記自己的原則,但又不能一廂情願,隻顧自己的利益。談判成功在於大家的共通點,就好像兩個圓形疊在一起,中間便有一個交集,雙方務求把互惠互利的交集盡量放大。再根據這個共通點,作為與另一個廠方談判的基礎,這樣一個一個地去談,最後便找到一個各方麵都願意接受的點。”
正是在這種正確思想的指導下,柯達最後成功地獲準在華投資12億美元建立感光材料生產基地。協議簽署後,當時柯達首席運營官鄧凱達(Daniel A.Carp)仍擔心中國政府不能遵守三年承諾。葉鶯對鄧凱達說:“我們中國人很講誠信的。”她還跟他打賭。三年後的一天,鄧凱達找人送給葉鶯幾張美元鈔票,表示他徹底認輸。葉鶯看了以後,馬上給他送回去,說鄧凱達必須要在鈔票上寫明“服輸”。於是,鄧凱達在那五張100元美鈔上寫下:我輸給了葉鶯。還簽上自己的名字。這五張美鈔均被葉鶯裝裱起來,其中幾張還專門作為禮物送給了中央領導人。
她還參與過中美雙方就膠卷進行的一些談判。當時中國的膠卷隻剩下一個品牌——樂凱。她帶領美國團隊跟中方談判。談判過程中雙方分歧較大,甚至發生爭吵,結果葉鶯女士把桌子重重地一拍,發了很大的火,她把自己團隊的同事轟了出去。這就是我們之前講的唱紅臉。然後她對中方代表團說了一番話,她說:“你們也想談判成功,我們也想談判成功,既然都想成功,那這樣吧,你們把你們的底線說說,什麼條件才能成交,這樣對我們雙方都公平。”最後談判達成了一致,促成了中國和美國柯達公司價值20億美元的合作,把日本的富士膠卷排斥在中國市場之外。那幾年在中國市場上基本是看不到富士膠卷的,這一定程度上就是葉鶯女士排他式談判取得的成果。她在這場談判中運用的方法就是劉邦常說的那四個字:為之奈何。
第二,這時候不能讓步,因為讓步隻能說明你之前開的價錢是虛的。即使要讓步,但因為你並不了解對方的底牌,你也不知道該怎麼讓步。談判本來就是一個相互探底的過程,一旦你開始讓步,就會讓對方一再探底,完全喪失主動。
第三,不能出現在事故的第一現場,不能先出牌。誰先說話誰先死。劉邦常說“為之奈何”,這就是他的智慧所在。
三、價格策略,收放自如
1.價格策略決定談判成敗
下麵我們來講下談判中的價格策略。
我跟我愛人爬泰山,有點累了,於是我跟我愛人說:“咱們用慢跑的形式,可能還不容易摔跤。”我們倆正往下跑,就聽後麵跟上來一位男士,說:“先生,買個泰山石吧。當作紀念品,非常棒的東西,買一個吧。”我聽他說得挺好,就問他多少錢一個,他說80元。其實就是一塊長方形的石頭,上麵刻了幾個字。他說80元,很明顯就是高開了。我也沒應聲,就繼續往前跑。結果他一直跟在我後麵,“70塊”。我沒理他。一會他又說:“60。”我還是沒理他。他就在那一直搞“自殺”,價格越殺越低。見我沒什麼反應,大概覺得我肯定不是他的目標客戶,他就走了。當時我不是不想買,其實是在猶豫,我還想還個30元,又覺得是不是太低了,有點不好意思。最後,我到了山下,花5元錢買了兩塊。
前文也說過,心中有數的時候,可以開價,但要用分割策略;心裏沒底的時候,就一定不能開。中國有句俗話說,買家沒有賣家精。
有一本暢銷的財經書,講的就是一些經典的兼並和收購案例。比如聯想兼並IBM,吉利收購沃爾沃,還講到法國的一個企業被中國的TCL收購的過程。通過分析這些兼並和收購案例,作者揭開了背後的秘密。這個秘密是什麼呢?就是會有一些“投行”公司,把那些不良資產加以包裝,然後對買家進行誘惑。TCL在兼並法國的湯姆遜之前,公司的盈利情況非常好,一年的利潤接近28億元人民幣。但自從兼並了那家公司後,它的利潤不升反降。因為兼並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債務,連續的還債給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這裏,我想說明的問題就是,還價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當然我們買幾十元錢的東西,即使價錢買高了,損失也不大,但是像跨國兼並這種資金量相當大的買賣,一旦買高了,後果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