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管理,曆史的印證(一)(1 / 2)

管理總是麵臨著千變萬化的現實,管理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管理的生命力在於它的創造性。正是這種創造性構造了管理的發展曆史,推動管理向新的境界延伸,不斷地產生新的理念和新的形態。管理曆史的發展過程表明了人們對管理認識的深化過程,它並不是簡單地用一種管理方式代替另一種管理方式,而是在不斷地揚棄,在每一個時代都沉積下了寶貴的合理因素。因而了解管理曆史才能把握管理的精髓。

從表麵上看,管理的曆史都是一個又一個事件的發生,一個又一個人物的出現。但管理曆史的發展並不是一連串偶然事件的發生,其中存在著鐵的必然性,是完全按照一定邏輯發展的。管理者了解到這一點,才能客觀地審視自己的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恰當地選擇合理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思路可以從管理曆史中得到啟示和借鑒,堅持邏輯和曆史的一致性,才能實現有效管理,管理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本書選擇的幾本著作,都是在當代產生了巨大影響的經典之作,深刻地表達了現代管理思想。但如果我們將這些理論從曆史的進程中孤立出來,在實際應用中很可能會出現理想化的傾向,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隻有認識到現代管理產生的曆史基礎,才能理解現代管理的本質內容,從而也才能發現現代管理理論的應用價值。

將對管理曆史的闡述放在第一章,目的並不在於簡單地介紹曆史,而在於將各種?理思想按曆史的進程串聯起來,將管理名著放在一定的曆史環境中去理解,了解到現代管理思想的曆史聯係,由此我們才能體會到現代管理思想的深刻性。

從發達國家走過的曆史進程來看,管理的曆史可分為四個階段,即傳統管理、科學管理、行為管理和現代管理。

一、傳統管理階段

這一階段大約是從18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這一階段大工業生產的企業開始發展,但規模不大,生產力水平低。企業管理主要靠企業主或其代理人的個人經驗,沒有操作規程和嚴格的規章製度,工人的培養僅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因此,所謂的傳統,就是指小生產的管理傳統。

在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雖然已經采用機器體係生產,但管理方法仍然是小生產管理的方法。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在1782年,而泰羅製的誕生卻是在1911年,傳統管理階段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持續了近200年。了解到這段曆史,就會明白小生產的管理方式在我們國家遲遲不退出曆史舞台,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現象。可當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就會與這種落後管理方式發生衝突。我國許多企業隨著改革形勢迅速成長起來之後,產生了要“做大做強”的強烈衝動,他們把掌握的資金投向各個行業,力求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帝.國”。可最後發現力不從心,紛紛敗下陣來,甚至就此崩潰,成為曆史的過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管理跟不上。從領導人的管理理論到管理模式還停留在傳統管理階段,因而企業發展中不可避免要遭到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