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功經商者的特征
人人都能做生意,但是做生意的人並非都能成功。時勢造英雄,沒有改革的環境就不會造就出一批企業家,但有了經商的機會,有的人也沒有成功,更談不上成為企業家。那些成功的經商者都是捷足先登的人,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他們進入經商的領域並堅持下去;當別人猶豫不決的時候,他們已經成就了一番事業。
我國實行經濟體製改革之後,出現了一批鄉鎮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家。相比之下,這些人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如果從一般意義上看,也談不上具有較高的棄質,而是普遍存在
著文化水平較低的現象。但他們是經商的成功者,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他們抓住了屬於他們的機會,在改革的大潮麵前沒有猶豫,勇於行動使他們搶先一步。搶先一步海闊天空;落後一步,寸步難行。
當然,創業之後也還有個守業的問題,在新形勢下不斷補充知識,對這些人也成為當務之急。新的形勢會產生新的機會,抓不住新的機會就會失去原來的事業。抓住新的機會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知識。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許多經過艱難創業,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的企業垮了下去。這樣的企業有一名創業者,卻缺一名企業家。曆史不會再給這些人第二次機會,讓他們東山再起,幾乎沒有可能。
企業家不應是一個廉價的頭銜,企業家有其特殊的含義,並不是一個人當了經理或廠長就是企業家,正如一個歌唱者不等於是歌唱家,一個教書人不等於是教育家。
那麼有了一定業績,甚至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事業的經商者是不是企業家呢?這也談不上是企業家,隻能說是個合格的經營者。企業家的標誌之一是經商者具有了自己的管理哲學,管理哲學是企業家的本質特征。
管理哲學的基本內容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就世界觀而言,經商者對其從事的事業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精神;就方法論而言,經商者有一套獨特而有效的經營方法。管理哲學決定了人們經商過程中的基本態度,而“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態度決定著人生活的各個方麵,決定著人事業的成敗。
企業家的管理哲學不是外輸的,而是內省的,也就是說,是從實踐中體驗出來的,正因為如此,經商的信念才會堅定不移。管理哲學也不是經驗形態的東西,而是經過升華的認識,是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形成的理念。管理哲學又不是哲學家的哲學,不完全是思辨的道理,而是通俗的、指導企業行為的原則。企業家的管理哲學要演化員工的行動,因此必須通俗。
管理哲學表明人的基本態度,總的來講,它包括對人的態度和對事的基本態度。從對人的態度方麵講,它包括對自己的態度和對他人的態度。現代社會存在著高度分工,誰能將高度的分工整合成一種力量,那麼誰就是成功者。這就要求經商者認清自己的角色,不需要謙虛;同時又要認清別人的角色,不要狂妄,調整好人與人的關係,對內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對外關係就會變得十分通暢,從整體上促成事業的興旺發達。
從經商的基本態度出發,在行動中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第二,利用好已掌握的資源。
對於經商者來講,最重要的是要有機會。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積極探索獲得的。機會並不神秘,有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關鍵在於有無抓住機會的思想準備,“機會屬於有準備的頭腦”。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這句名言,這種準備包括三個方麵,即動機的準備、觀念的準備和才能的準備。觀念和才能的準備固然重要,但首先要解決的是動機的準備,就是說要有獲得機會的強烈欲望。北京插車總廠負責銷售的宋副經理,是一位對營銷工作入迷的人。有一次他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哈爾濱市市委書記與市長帶頭上街去打掃衛生。”他馬上就寫去了一封信,信中寫到:“我在報上看到你們這些高級幹部帶頭打掃衛生,你們的這種精神使我深受感動。但你們僅帶頭上街打掃衛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麗,要實現清掃垃圾機械化,而實現清掃垃圾機械化的全部設備,我們可以為你們製造。”在一般人看來沒什麼希望的事,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對方不但回了信,而且來了人,由此他們廠的產品就打入了東三省,並長盛不衰。經商的成功並不神秘,它比常人多的就是不放過每一點線索去尋求機會。
經商要有一定的條件,要有可利用的資源,如掌握一定的技術、原料、廠房等。但如果主觀上總是考慮具備了什麼資源才能經商,那麼經商就隻能伴留在願望上。正確的思路應是看看現有哪些資源,利用這些資源能幹些什麼。北京旺樂高童裝廠廠長武長征,原來隻是北京第四針織廠的一位人事幹部,後來帶了三個人生產,幾經探索確定下來生產從剛出生到一歲半兒童的衣服。開始的時候很困難,沒有像樣的廠房,就找間屋子;沒有像樣的設備,就用人家淘汰的;產品生產出來沒有銷售渠道,就親自跑商店求人代銷。幾經周折,不斷按市場反饋回來的信息改進產品,產品受到了顧客的歡迎,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旺樂高”童裝已成為北京的名牌,產品形成了多種係列,企業越辦越好。
能夠健康發展起來的企業,都是在艱苦條件中成長起來的,能充分利用資源,並且去創造資源,其中關鍵的問題還在於從現實出發行動起來。
(三)經營的基本要求
經商需要根據主觀方麵所掌握的資源確定經商的概念,但這絕不等於有什麼資源就幹什麼事情,而是要根據市場需求決定自己能幹點什麼。構成經商的要素是市場、產品和服務以及某種組織和機製,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市場,市場是企業的生存空間。
1.對市場的認識。這裏不是一般地回答什麼是市場,對消費者來講,市場是購買東西的場所,對經商者來講,市場就是顧客和顧客的集團。甚至可以講,市場與顧客是同一概念,丟了顧客也就丟了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就是提高人心占有率。經商者一定要明確自己經營的產品是賣給誰的,誰是使用者,誰是購買者。這個基本問題明確了,才能製定出有效的市場策略,企業才能贏得自己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