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以廣闊的視野思考問題(3 / 3)

請允許我對這個試驗再羅嗦幾句。以前從未有人用這種方法治好過歇斯底裏病,或者如此深入地理解它的病因。如果這種猜測能夠進一步得到證實,那就是一項意義深遠的發現,很可能以類似方式產生的主要症狀都可以用這種辦法解除。布羅伊爾不遺餘力地證明這一點,並以井然有序的方式研究其他更嚴重症狀的病理。情況的確如此,幾乎所有的症狀都是由帶感情色彩的經驗產生的,如果你們願意,可以把它看成一種殘餘物、沉澱物。我們後來稱之為“心理創傷”。把這些症狀與當時產生它們的情景聯係在一起,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他們的本質。用專業術語來講,這些症狀是留下記憶痕跡的情景“決定”的,不能作隨心所欲的解釋或者把它們描述成神經症莫名其妙的作用。

隻有一種例外的情況我們必須提及。引起這種症狀的往往不是一種經驗,而是幾種經驗,也許是許多類似的、重複的心理創傷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這種後果。這就有必要按照時間的順序再現記憶中發病的全部過程,當然是以相反的順序,最初的成為最後的,最後的成為最初的。在沒有清除那些後來的記憶之前,要想直接觸及最主要最基本的創傷是不可能的。

幾年之後,我開始對自己的病人采用布羅伊爾的研究方法和治療方法,我的經驗與他的經驗完全吻合……如果你們允許我加以推廣的話——在簡潔的表述中,這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我們可以把這些結果用一句話來表達:歇斯底裏病人受到記憶恢複的折磨。他們的症狀是某種(創傷性)經驗的記憶符號或殘跡……他們無法擺脫過去也無法忽略對自己有利的現實。心理生活決定致病創傷的固戀,這實際上是精神病最重要的特點。我應該承認,當你考慮到布羅伊爾的病人的曆史時可能會提出異議。認為她的所有創傷都是在她照料自己病重的父親時造成的,因此她的所有症狀隻能看成是他患病和死亡的記憶符號;認為與悲傷,與關於死亡的想法的固戀對應的症狀,在病人死亡之後不久產生不能說是病理性的,而是正常的情緒行為。我承認,布羅伊爾的病人顯示的創傷性情感固戀的確沒有什麼異常的地方。

迄今為止,我們隻是解釋了歇斯底裏症狀與病人生活史之間的關係,現在我們進一步考慮布羅伊爾觀察到的兩個因素,這樣可以獲得這種疾病發病過程及其治療方法的啟示。先考慮第一個因素,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布羅伊爾的病人的發病情景幾乎都是必須抑製強烈的興奮,而不是用適當的言語和行為提供發泄口。在遇見保姆的小狗的那段經曆中,她出於禮貌壓製自己,不表露過於強烈的厭惡。她坐在父親的病榻前,小心謹慎,不對病人流露出自己的焦慮和痛苦的沮喪。後來,當她在醫生麵前又重新產生同樣的情景時,她曾經壓抑的情緒就以一種特殊的力量爆發出來了,像是長期遭受了禁閉一樣。當醫生努力使這種情景重視時,由該情景引起的症狀達到了最強烈的程度,在它完全暴露之後,症狀就消失了。另一方麵,經驗表明,當病人在醫生麵前重新體驗與創傷有關的情景時,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情緒未能充分地開展,那麼這種過程就沒有什麼效果。顯然,病人的疾病和恢複健康依賴於這種情緒展開的過程。我們認為,把“情緒”看成一個量是合理的,它可以增強、派生和轉移。這樣就迫使我們得出結論,病人之所以得病是因為在致病的情景中,情緒無法以正常的方式發泄。疾病的本質在於這些被“囚禁”的情緒發生了一係列反常的變化。其中的一部分作為永久性結果被保持下來,成了心理生活中長期障礙的根源。另一部分變成對身體的反常的支配和抑製,發病時以身體症狀表現出來。我們把後一種情形稱為“轉變性歇斯底裏”。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部分心理能量通過支配身體的神經得到疏導,成為“情緒表現”。轉變性歇斯底裏則使這種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過程逾常,相當於過分強烈的情緒表現,它以一種新的途徑進行發泄。如果一股水流通兩條渠道,那麼當一條渠道出現障礙時,另一條渠道就會溢流。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完成關於歇斯底裏的純心理學理論了,這裏我們把情感過程放在第一位。布羅伊爾後來的觀察迫使我們把它們歸因於另一種意識條件,它在決定該疾病的特征方麵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病人在正常狀態之外,表現出多種精神狀態,“失神”、混亂和性格變化。當她處於正常狀態時,完全記不起使她犯病的情景及其與症狀之間的聯係。她忘記了這些情景,或者說使它們與發病脫離關係。當病人被催眠時(這是有可能的),可以很費力地使她回憶起這些情景,這種回憶可以使那些症狀解除。若不是催眠的實踐和試驗,對這個事實的解釋,將會使人感到極為困惑,通過對催眠現象的研究,一個初看起來有點怪的概念逐漸為人們所熟悉,這就是幾種心理組合在同一個人身上是可能的。它們可以是相對獨立的,彼此“完全不相幹”,這就可能導致意識分裂……以同樣的方式完全可以解釋歇斯底裏病例中的事實。布羅伊爾得出結論,歇斯底裏的症狀源自特殊的精神狀態,他稱為“催眠狀態”。以後,我還要說明除催眠狀態外的其他影響和過程,但布羅伊爾僅限於這個因素。

或許,你也會感到布羅伊爾的研究隻是給了你一種不完備的理論和對你所觀察到的現象的不充分的解釋。但是,完備的理論並不是從天而降的,如果有人觀察伊始就給你提供一種沒有漏洞的圓滿理論,那麼你就有更充分的理由表示懷疑。這樣的理論隻可能是他思辨的產物,而不是對事實公正研究的成果。編按:赫胥黎(1825~1895)英國生物學家、教育家。一生從事動物學、比較解剖學、植物學、古生物學、人類學、地質學等研究,是第一個提出人類起源問題的學者,自發的唯物主義者和無神論者。其名著有《進化論與倫理學》(舊譯《天演論》)。

本文是赫胥黎在許多權威學者的一片反對聲中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辯護的辯護詞。這是一篇精彩的演講,全文幾乎都是振聾發聵的警句,充滿科學的哲理和革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