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琪本是上海“奇繡行”的老板,胡雪岩在前往那裏定製繡製品時與她結識。後來因太平天國運動,兩人分離後又在11年之後再次相聚。胡雪岩看到陽琪當時的境遇不佳,就給她留了2萬兩銀票。陽琪隨即來到江海關,她因繡大清國旗與那裏的主管認識而順利入內。她向那裏的總督打聽了一下南京路的情況,總署聽了後歎服她的眼光,說現在看來南京路離城裏還比較遠,但是隻要馬路修好,在那裏蓋起洋房,那塊地皮肯定見漲。陽琪就讓總署大人領她去洋人那裏辦理相應手續,洋人見是海關總署帶的人,自然同意了。
陽琪酬謝了總署幾百兩銀子後,把買地皮的契約和權柄單交給了胡雪岩,說用他那2萬兩銀票買了南京路東段的地皮。但是胡雪岩對房地產一竅不通,陽琪就為他細細分析了為什麼要買這塊在當時看來毫不起眼的地皮。聽了之後胡雪岩為她的遠見卓識所折服。
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南京路上大興土木,胡雪岩所買的那塊地皮價錢不斷看漲。胡雪岩很高興,邀請李三姐夫婦和陽琪一同吃飯。散席後,李三姐把陽琪拉到一處為胡雪岩做起了媒。陽琪雖然有意,但是胡雪岩已有家室,怕自己會受罪。李三姐開導她說,她是胡雪岩事業上的幫手,胡雪岩怎麼可能虧待她?李三姐的一番話說動了陽琪。
李三姐回家後又和胡雪岩說了陽琪的心思,胡雪岩就托她為媒,正式向陽琪求婚。成婚後,有了陽琪的幫助,胡雪岩的事業自然如虎添翼。
陽琪不幸早逝後,胡雪岩娶的另一個太太翠環同樣在房地產事業上極具眼光。她本是酒家的女廚工,手藝出眾,而且心氣很高,說自己若嫁就必須當正室。
胡雪岩采用了田世春“兩頭大”的計策,另購一個公館,金屋藏嬌,妻妾不見麵,妾也可穿紅衣。翠環隻是想要一個名分而已,見胡雪岩讓了步也就同意了,人稱其為“羅四太太”。
羅四太太不僅是生意場上的幹將,而且在胡雪岩破產之後,所有的姨太太都走了,唯有她始終留在胡雪岩身邊不離不棄,得此佳人,實在是胡雪岩之大幸。
胡雪岩原本並不希望女人來插手他的事業,並非是出於歧視,而是當時的社會中,女性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而且她們足不出戶,見識較少,待人接物都不夠落落大方。而他的好幾位姨太太原本都是獨具慧眼、頗有經商頭腦的人物,胡雪岩有幸結識,自然不肯放過,他事業能夠做得如此之大,她們實在是功不可沒。
借雞生蛋,無本生利
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絡,移東補西隻要不穿幫,就是本事。
——胡氏警訓
你想要摘樹上的果實,但是夠不到,又不會爬樹,那該怎麼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請人幫你去摘。但是你請誰幫忙是有選擇性的,必須在心裏盤算好那個好心的人會不會把果實交到你的手上,還是會獨吞?因此,有的人為了保險起見,無論如何都不肯請人幫忙,寧可自己另外想辦法。但請人幫忙是最為直接便利的方法,作為商人就要擔得起這樣的風險,為可能的利潤而奔走。胡雪岩對這其中的道理參詳得很透。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是對抗太平天國的主力,但是太平軍並不好對付。
一天,左宗棠正在為如何攻打杭州而焦慮,楊昌浚興衝衝地過來稟報說,寧波道台讓洋人前來幫忙作戰,一連攻克了好幾座城鎮,然後遞上了功名簿,希望左宗棠論功行賞。
左宗棠很生氣,說用洋兵就如同引狼入室,萬一他們強大起來的話,趕走就更難了。所以告誡他們離洋人遠一點。但是胡雪岩持有不同的意見,他說:“既然李鴻章能夠依靠洋人的常勝軍打下上海,為什麼我們不能依樣畫葫蘆,同樣也借助洋人的力量來攻打杭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