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則認為隻要有藥方,能夠買到藥材就可以做出藥來。但是,他並沒有撂下這句話就走,而是和大家一起積極想辦法,提議能不能在製藥工具上做文章。在他的鼓勵下,大夥終於想出用純金純銀的藥具來製造龍虎丹的辦法。在配藥的時候,胡雪岩親自到藥房看他們將藥粉混勻。龍虎丹終於製成了,而那個青年服藥之後病居然真的好了。
胡雪岩大為高興,那些藥工們更是心情激動,認為胡慶餘堂沒有做不了的藥。
胡雪岩那麼爽快地應承下製造這種藥,一方麵是出於對老夫婦的同情,另一方麵也是將計就計。葉仲德堂想以這種方式激胡慶餘堂冒險,胡雪岩並非不知道,但是他就是要打擊對方的氣焰,而且正好可以借此激發員工們的鬥誌,一同積極地想辦法。員工們知道葉仲德堂的話自然很生氣,隻是不敢放手去做而已。現在有了胡雪岩的支持,能齊心協力地想辦法,果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成功地研製出藥來,而且這次的成功又是對他們信心的一次極大鼓舞。這樣胡雪岩向員工和對手展示了自己的魄力,也使胡慶餘堂的氛圍更為活躍。
投人所好得朋友
送禮總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東西。
——胡氏警訓
與人打交道是一門大學問,要是為了一定的目的前去結交更要小心謹慎,因為人都好麵子,雖然胡雪岩有錢,但是那些他希望倚靠的官員們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就收下銀票。胡雪岩要與不同的人結交,自然要探索不同人物的心理。
“送禮總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東西。”胡雪岩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能發現不同人求之不得的東西,並滿足他們的願望,他還說,中國曆來就有送禮的習俗,然而如何送禮是大有學問的。
對於當官的來說,銀子還是最能打動人的。胡雪岩深諳此道,自然也從不吝惜銀子,甚至到了有索必給、有“求”必應的地步。比如浙江藩司麟桂調署江寧藩司,臨走時在浙江虧空的兩萬多兩銀子需要填補,一時籌不到這筆款項,便找到胡雪岩請幫忙。胡雪岩二話沒說便爽快地應承下來,以至於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此事的親信也“激動”不已,稱胡雪岩實在是“有肝膽”、“夠朋友”。而麟桂到任之後,江寧方麵與浙江方麵的公款往來由阜康代理也就不在話下了。
胡雪岩上北京想要疏通中央政府同意他向洋人借款的事情時,麵臨著兩個大員的“索賄”,其中一個是戶部尚書,另一個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寶均。但是他們兩個人素不相識,不可能直接銀子送上門去。經過一番打聽,他終於找到了一個門道,那就是與琉璃廠家商量,由商家來幫助他行賄,這也是當時京城通行的方式。也就是胡雪岩先和廠家商定好用多少銀子購買一兩件古董字畫,然後廠家就到大員那裏把東西取來,賣給胡雪岩。胡雪岩拿到東西後再送給要員,而廠家從買貨物所得的銀兩中回扣一部分,然後交給大員。如此一來,就很好地用古董字畫這些東西來掩飾了行賄的舉動。胡雪岩正是通過這種方法成功地向寶均送了三萬兩銀子。結果寶均在朝堂之上極力支持借外債,終於使這件事情塵埃落定了。
但是,送錢並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為了靠上何桂清這棵大樹,胡雪岩把自己的愛妾阿巧送給了他;胡雪岩來到鬆江府和鬆江的漕幫搭上線之後,為了招待王有齡和他的下屬,分門別類,為他們從上到下都提供了一趟風月之行。對於王有齡,胡雪岩親自帶他去找尋上等的妓女,這樣就便於遮掩,維護他的形象;對於有官銜的其他人士,由尤五領著去一些高級的窯子;至於那些聽差之類,就請漕幫的小兄弟領著他們去。
對人每個人的身份、地位、愛好等,胡雪岩都掌握得很透,處理得非常周到。人心雖然難測,但並不是無跡可尋。如那些官員一般都不會把金錢、美色拒之門外,不同的是送給每個人的具體方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