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塊小銅牌陸續在會場上被發現,不久,漢斯所在的那個無人問津的小閣樓,便被來參觀的人擠得水泄不通了,以至於會場的主持人怕閣樓會崩塌,不得不請木匠設計加固。
從那天起,漢斯的閣樓,成了博覽會的熱帶,參觀者們爭先前往,即使沒有撿到銅牌的人,也要去見識一番,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閉幕。
漢斯先生的采用“以小利換取大收獲”的手段,扭轉了自己的劣勢,淨賺了五十餘萬美元,令旁人瞪目結舌。
通過以上這些事例,可以證明,“利而誘之”——以小利換取大收獲的辦法,是一種獨特的、不可代替的成事方法,懂得適當使用它的人,會因此而受益的。
[應用]
將有五危——要克製不利因素(第八篇)
《孫子兵法》中的“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原意是:將領有五種致命的缺點,隻知死拚的,可能被敵人誘殺;貪生怕死的,可能會被敵人俘虜;急躁易怒的,可能中了敵人輕侮的奸計;廉潔自愛的,可能落入敵人汙辱的圈套;一味“愛民”的,可能導致煩勞。這五種危險都是將領的缺憾,也是用兵的災害。軍隊覆滅、將領被殺,都可能由這五種缺點而引起,是不可不充分注意的。
在這裏,可以理解為:要克製不利因素。
孫子提出了“將帥五危論”,他說將帥最怕有五個致命的弱點:隻知死拚、貪生怕死、急躁易怒、廉潔自愛,過分傾向於這五種感情,會使將帥失去勝利,也會使軍隊由於失敗的將帥而遭受失敗。真正的將才應該是具有良好的性格修養的,應該有大將風度,遇事冷靜沉著,從容不迫,有效克製不利因素,從而轉危為安。
我們可以將孫子的“將帥五危論”總結為:要克製不利因素。
三國時期,關羽大意失荊州,敗在孫權手中。關羽死後,孫權將關羽的人頭獻給了曹操,企圖嫁禍曹操。曹操識破孫權的用心後,以重禮安葬了關羽。
關羽之死激怒了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他不聽諸葛亮和上將趙雲的苦苦勸說,率軍四萬多人馬,遠征吳國。劉備深入吳境數百裏,在夷道縣(今湖北宜都)包圍了東吳先鋒孫桓。
蜀軍與吳軍從公元222年的2月一直對峙到6月,吳軍沒有退後半步,蜀軍也未能前進半步。當時正值盛夏,烈日暴曬,蜀軍水兵在船上難奈酷熱,紛紛離船上岸,在夷陵一帶紮下營寨,來躲避酷暑。
陸遜見劉備的軍營綿延百裏,而且都在樹林茂密的地方,於是製定了火攻的計劃。他命令水路士兵用船艦裝載裹有硫磺、硝石等引火物的茅草運到指定地點、陸路士兵拿著茅草到指定地點去放火。一天傍晚,蜀軍相連的數十座軍營連續起火,蜀軍毫無防備,幾十座軍營全被燒毀,陸遜乘機追殺,蜀兵大敗。
劉備好不容易逃到夷陵馬鞍山(湖北宜昌西北),陸遜隨後追到,將馬鞍山團團圍住,又在山下四周放起火來。劉備又連夜逃離馬鞍山,殺開一條血路,向西逃命,吳軍緊迫不舍。多虧蜀將傅彤身負重傷仍拚死搏殺,劉備才離吳軍的追殺。
劉備因怒出兵,大敗而歸,致使蜀國元氣大傷。這不能不說是個失誤。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又氣又悔,不久就一病而死。
劉備的“敗”與“死”,都是因為此次出征過於感情用事。因怒出兵是將領的大忌。正如孫子所言,將有五危,一個將領若不能克製不利因素,冷靜、理智、客觀地行事,那麼,吃敗仗就是再所難免的了。為將者不僅要有謀略,更要有沉穩、堅毅的品格,一時的感情衝動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
“將有五危”同樣可以引用在現實生活中。在一個人奮鬥的過程中,萬事具佳的情況畢竟是少有的,相反,很多不利的因素反而會出現在我們麵前,幾欲壓垮我們的意誌,打消我們奮鬥的熱情。
麵對眾多不利,一定要懂得去克製。因為無知,許多人的心態受到束縛;因為恐懼和擔憂,許多人的思想受到扭曲。大多數人之所以遭到失敗,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從來不懂得克製不利因素。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無疑是十分成功的,她先是在中央電視台主持正大綜藝,之後香港的鳳凰衛視專門為其成立了楊瀾工作室,可見她受歡迎的程度。
說起楊瀾的成名之路,並不是水到渠成、一帆風順的。起初,楊瀾隻不過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她的人生轉折點在於抓住了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招聘主持人的機會。楊瀾是怎樣掌握這次機會的呢?恐怕在諸多的因素之中,自信成為首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