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放棄,不被困難及不利因素所束縛,才使得西奧多·羅斯福成了眾從稱頌的美國總統,美國人民都愛戴他。他成了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最得人心的總統。
以羅斯福這樣的人,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多麼的不容易呀!像他這樣的人,如果要停止下來不去奮鬥了,是多麼的可能!但是他不!雖然他的先天條件不能不讓人可憐,卻不蜷縮在自艾自怨裏自暴自棄,而是竭盡全力去克製、戰勝不利因素,所以,才有了聞名世界的西奧多·羅斯福。
《行軍篇》第九
[譯文]
孫子說:在各種不同地形上處置軍隊和觀察判斷敵情以準備戰鬥,應該遵照如下法則:穿越山嶺時,應靠近穀地行進,駐紮的地方前麵視界要開闊並須占領高地,以便觀望而利出擊。但遇獨高之山不要上去駐軍,以免被敵人圍困。通過河川地必須遠離水流駐紮,敵人渡水而來,不要迎擊它於水邊,讓它渡這一半而後去打它,這樣就有利。想決戰的,也不要緊靠水邊去迎擊敵人,軍隊應駐紮高處,使前麵視界開闊,不要麵迎水流;如果打算徒步過河的,因上流下暴雨,浮沫衝來,可能還有大水隨來,應等待水流稍定,再行徒涉,這是在河川地上軍隊的處置;通過鹽堿地帶,就要迅速離去不要停留,如果未及離去,在中途與敵人發生遭遇戰,必須靠近水草,依托樹林,這是在鹽堿沼澤地帶處置的原則;在平原曠野,要駐紮在開闊地域,主要翼側要依托高地,前低後高。這是在平原地區處置軍隊的原則。
以上四種處置軍隊原則的好處,就是黃帝之所以能戰勝其他四帝的原因。
大凡駐軍總是喜歡幹燥的高地,避開潮濕的窪地;重視向陽之處而避開陰暗之處;靠近水草地方,供應方便,將士百病不生,這樣就有了勝利的保證。在丘陵堤防行軍,必須占領它向陽的一麵,並把主要翼側背靠著它。這就是用兵能利用地形,獲得它的幫助。
上遊下雨,洪水突至,若想過河,一定等水流稍平穩以後。地形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險地,遇上這些地形必須迅速離開,不要接近。我們應遠離這種地形,讓敵人去靠近它;我們應麵向這種地形,而讓敵人去背靠著它。行軍途中遇有懸崖絕壁的隘路、湖泊、水網、蘆葦、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須謹慎地反複搜索,這些都是敵人可能設下埋伏或隱伏偵察的地方。
敵人逼近而安靜的,是依仗它占領險要地形;敵人離我很遠而來挑戰的,是想誘我前進,因為他占領了的地形有利於同我決戰;前方許多樹木搖動,那是敵人蔭蔽前來;草叢中有許多遮障物,是敵人布下的疑陣;群鳥驚飛,下麵必有伏兵;野獸驚駭,是敵人大舉突襲而至。塵土飛揚而高衝雲間,是敵人的戰車馳來;塵土飛揚低而寬廣,是敵人步兵開來;塵土疏散飛揚,是敵人正砍伐樹木;塵土少而時起時落,是敵人正在紮營。以上四條,係相飛塵以覘敵軍各兵種的活動。
輕車先出來,放在它的側翼的,是掩護隊伍布列陣勢;急行擺開戰車,若將進攻的,非真欲戰,隻是欺詐;半進半退的,是誘惑我軍的詭計。這三條,係相敵軍出動,以覘敵人進攻、退卻及誘致我軍的詭計。
敵軍的使者措辭卑謙卻又在加緊備戰的,是企圖向我進攻;敵軍使者言辭強硬而軍隊又作出前進姿態的,是準備撤退;輕車先出動,部署在兩翼的,是在布列陣勢;敵軍尚未受挫而來講和的,是另有陰謀。派來軍使委質謝罪的,是勢窮力促,想休兵息戰。這四條,係相敵軍來書、來使的言辭,以覘敵軍進退及和戰之法。
敵兵倚靠兵器站立的,是饑餓;敵兵打水未回,臨河先飲的,是口渴;敵軍見利不能前進的,是疲勞。這三條,係相敵饑、渴、勞,以覘敵軍虛實之法。
敵軍營寨上集結鳥雀的,下麵是空營;敵軍夜間驚叫的,是恐慌。這兩條,係相敵宿營地虛實,以覘敵軍動靜之法。
敵軍戰士驚擾的,是敵將領不夠持重;敵人旗幟搖動不整齊的,是隊伍已經混亂了。敵軍將領惱怒的,是戰士已經對戰事厭倦了。這三條,係相敵擾、亂、倦,以覘敵軍政廢弛之法。
敵軍殺馬吃肉的,是軍隊中已經沒有了糧草;破缶不用,離營不歸的,是準備決一死戰的窮寇。這兩條,係相敵軍糧盡援絕,以覘敵決死突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