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眾合,半吞不吐,非毀主將的,是喪失軍心;屢次行賞的,是賞而不功,窘迫無法;屢次行罰的,是罰而不戒,約束困難;先虐待部下,後又怕部下叛變的,是恩威無常,最不近人情。這四條係相敵官兵不知,以覘敵弱昧可擊之法。
敵軍盛怒而來,可是,久不進攻,又不撤去,必須謹慎地偵察它的企圖。這一條係對敵情不明,應提高警惕,加強偵察,以備不虞之法。
兵力不在於有多麼強大,隻要不盲目進攻,能夠集中力量,判明敵情,捕捉敵人就行。所以沒有長遠的計劃又輕視敵人的人,必然會被敵人打敗。
戰士還沒有親附時卻要進行懲罰,必會導致不服,不服就難以使其賣力。戰士已經親附卻不能執行懲罰,同樣不能使其賣力。所以要用政治去訓導戰士,用紀律去整理戰士,這樣,就能樹立威信,得到戰士的服從,這是將領與戰士之間的關係要領。
[評析]
本篇專論戰時行軍應知備事:在不同環境作戰、駐紮安寄存和觀察敵情等方麵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加強部隊管理教育。
[應用]
察微之著——以細微處察知局勢(第九篇)
《孫子兵法》中的“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薪來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原意是:前方許多樹木搖動,那是敵人蔭蔽前來;草叢中有許多遮障物,是敵人布下的疑陣;群鳥驚飛,下麵必有伏兵;野獸驚駭,是敵人大舉突襲而至。塵土飛揚而高衝雲間,是敵人的戰車馳來;塵土飛揚低而寬廣,是敵人步兵開來;塵土疏散飛揚,是敵人正砍伐樹木;塵土少而時起時落,是敵人正在紮營。
在這裏,可以理解為:以細微處察知局勢。
孫子提出“察微知著”,是因為在作戰時,必須要觀察判斷敵情,要依據戰場自然景象的特點和變化來觀察和判斷敵情。另外,敵人常借助各種地形來隱藏自己,這時就需要獨具慧眼,這些現象都需要能夠透過迷亂的表象看到事情的本質,也就是要以細微處察知局勢。
有時,一點點風吹草動的信息就可預示將要發生的事情,對於商業活動來說,能夠以細微之處察知局勢來預知商業情況變化,是十分關鍵的,它能夠使一個抓住時機的人一舉腰纏萬貫。在中國西部農村,有一位叫張永旺的青年農民,他就是通過細微之處察知局勢而成功的。
在中國西部還未開通火車的時候,有一天,當他看到有人勘測,他馬上意識到這是要通火車,而且這個縣城還是一個大車站。於是他承包了300畝荒山並全部種上梨樹,因為梨樹在那個地方極易成活,而且結出的梨口感好、個大、水分足。
好多人對他的舉動大為不解,認為他在自討苦吃,因為在當地幾乎家家都有梨樹,沒有人會買他的梨的。沒過幾年的時間,這裏果然通火車了,張永旺種的梨樹也到了大量結梨的時候,火車幫了他的大忙,他把那些梨發往外地賺了一大筆錢。這時那些同鄉才反應過來,也趕忙栽種梨樹,但梨樹並不是種上就結果的,而等到別人的梨樹結果時,張永旺的梨樹正是產果的最佳樹齡。
等同鄉們的梨樹都大量結果的時候,張永旺一鼓作氣把自家300畝梨樹砍掉了近一半,種上了一種叢生性的荊條。這一作法又自有他的道理,這又是他“察微知著”的一招妙棋。
原來,張永旺發現了一個情況:梨越來越多,可是,卻沒有裝梨的筐。於是,他馬上種植了當年就見效益的荊條,又招了一批人日夜編織裝梨的筐,結果,張永旺又賺了一大筆。
能夠以細微之處察知局勢的張永旺因其超乎尋常的精明,成了傳奇式的人物。
哈默本來是一位魔術師,而當富蘭克林·羅斯福競選總統成功後,他卻立刻就放棄了魔術師職業,去做酒桶生意了。
哈默這樣做是有根據的。哈默的精明就在於他能利將捕捉到的信息迅速領悟,作出入木三分的判斷。他認為,有朝一日,隻要羅斯福的新政得勢,那麼,禁酒法令就會被廢除。果然不出他的預料,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3年宣誓就職,接著就簽署了一道法令:廢除禁酒令。在此之前的十多年,美國一直實行禁酒令。羅斯福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很直接,提出徹底廢除禁酒令,誰想喝酒就喝個夠。
廢除禁酒令之後,脫銷的商品不是啤酒,而是裝啤酒的酒桶,特別是經過處理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可用來裝啤酒和威士忌的那一種),在市場上沒有銷售。因此,裝啤酒的酒桶現在身價百倍,特別是用經過晾幹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需要量更大。這種桶板必須是白橡木板,要一寸厚,至少要經過二年的風幹,全美國也無法找到這樣的木板。這一點,哈默早就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