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願意放他走” 哈雷·哥登·塞爾弗裏奇的上級答道,“我手下那些打包的,一個個都很差勁,我不喜歡他們。塞爾弗裏奇在這裏幹得最出色,我可不想讓他走,我想他留在這兒繼續幹下去。”

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後,菲爾德向哈雷·哥登·塞爾弗裏奇的上級明確地指出他的這種做法是絕對錯誤的。他決定給這個優秀的小夥子塞爾弗裏奇一個升遷的機會。這正是塞爾弗裏奇步步高升的開始。

哈雷·哥登·塞爾弗裏奇在不到30歲的時候,就成了這家商店的股東。後來,他創建了舉世聞名的倫敦塞爾弗裏奇百貨有限公司。而那位曾經三次對塞爾弗裏奇提出的請求說“不”的人,30年後,依然在原來那個無關緊要的職務上繼續幹著。

試想,如果當初塞爾弗裏奇沒有足夠的勇氣與魄力向他的老板提出請求,那麼,他有可能在那個不肯放他走的上級手下幹上一輩子。那樣,不能不說是塞爾弗裏奇的悲哀了。幸好,塞爾弗裏奇在該出頭的時候,及時地出了頭。

佛瑞迪在找工作的時候,排在了28位,如此等下去,隻能說希望渺茫了。因為很有可能老板在還沒有見到自己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合適的人選。為了不使希望落空,他決定先出頭!

他拿出一張紙在上麵寫了一些字,然後折得整整齊齊,走向秘書小姐,恭敬地對她說:“小姐,請你馬上把這張紙條轉交給你的老板,這非常重要。”

秘書被這個男孩自信的表情震懾住了,沒有拒絕他。

“好啊!”她說,“讓我來看看這張紙條。”她看了不禁微笑了起來。她立刻站起來,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把紙條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聲笑了起來,紙條上寫著:先生,我排在隊伍中第28位,在你沒有看到我之前,請不要作決定。”

結果,老板立刻召見了他,在簡單的麵試後,就錄用了他。因為,通過他的行為,老板發現這個孩子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魄力,相信他會比其他的孩子更出色。

看了以上幾個事例,相信你能領悟到:在某些時候,該出頭時就出頭是必要的。

《九地篇》第十一

[譯文]

孫子說,用兵的法則要能適應戰地的形勢和戰士的心理。所遇戰地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在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在自己國境內打仗的地方,叫做散地;進入敵人國境不深的地方,叫做輕地;我軍得到有利,敵軍得到也有利的地方,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往,敵軍也可以來的地方,叫做交地;戰地和列國邊境相連,先到就可以結交鄰近諸國,取得多數群眾支援的地方,叫做衢地;在衢地上,要鞏固與諸假國的結盟。深入敵人國境,背後有很多城邑的地方,叫做重地;山嶺、森林、險要、阻塞、水網、湖沼等,凡難以通行的地方,叫做圮地;進兵的道路狹隘,退回的道路迂遠,敵軍用少數兵力就可以打垮我軍多數兵力的地方,叫做圍地;奮起整戰就能生存,不奮起速戰就要滅亡的地方,叫做死地。

古時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使敵人前後部隊不相接應,主力與小部隊不相依靠,官兵不相救援,上下建製失去聯絡,士卒潰散而不能集中,對陣交戰陣形不整齊。

戰爭對我有利就打,對我無利就停止。若問:“如果敵軍人數眾多、陣勢嚴整地向我推進,用什麼辦法對付它呢?”回答是:“先奪取敵人不肯放棄的物資或地盤,就能使它不能不聽從我的擺布了。”用兵的道理,貴在神速,趁敵人措手不及之時,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大凡對敵國采取進攻作戰,其規律是:越深入敵境,軍心士氣越牢固,敵人越不容易戰勝我軍,在豐饒的田野上要掠取糧草,使全軍有足夠的給養;注意休整部隊,不能過於疲勞;要提高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設計謀,使敵人無法推測;把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士兵雖死也不會敗退;既然士兵寧死不退,又哪有不得勝之理,上下也就都能盡力而戰了;士兵深陷危險境地,就不會恐懼;無路可走,軍心就會穩固;深入敵國,膽量就轉而壯大;處於這種迫不得已的形式,軍隊就隻有堅決戰鬥。因此,在這種條件下的軍隊,不須重賞就能注意戒備;不須強迫,都會自願賣力;不須約束,就能親附協力;不待命令,就會遵守紀律。禁止迷信和謠言,以免搖惑軍心;消除部屬的疑慮,他們至死也不會逃跑;我軍士兵沒有多餘的錢財,不是他們不愛財物;拚命而不貪生怕死,不是他們不想活命。當作戰命令發布的時候,士兵們坐著淚濕衣襟,躺著淚流滿麵。可是一旦把他們放到無路可走的絕境,就會像專諸和曹劌那樣勇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