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的“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衢地,吾將國其結。”原意是:戰地和列國邊境相連,先到就可以結交鄰近諸國,取得多數群眾支援的地方,叫做衢地。在衢地上,要鞏固與諸假國的結盟。
在這裏,可以理解為:把握成事的關鍵。
孫子把軍隊遠征所經地域分為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圯地、圍地、死地九種戰區。並說明在九種不同的地理形勢下,有可能對將領與士兵產生的心理影響。由此,孫子分別根據這九種不同地形,提出了不同作戰方案與注意事項,比如散地不宜作戰,衢地應結交諸侯等等。而衢地是戰爭的關鍵因素,所以,一定要把握住。
我們可以把孫子的觀點理解為:把握成事的關鍵。
三國時期,司馬懿奉魏主之令,率領20萬大軍殺向諸葛亮所在的祁山。
諸葛亮在祁山大寨中聞知司馬懿統兵而來,立刻升帳議事。
諸葛亮向眾將道:“司馬懿此來,必定先取街亭,街亭是漢中的咽喉,街亭一失,糧道即斷,隴西一境不得安寧,誰能引兵擔此重任?”
參軍馬謖道:“卑職願往。”
諸葛亮想起劉備在世時曾說的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諸葛亮心中有些猶豫,便說:“街亭雖小,但關係重大。此地一無城郭,二無險阻,守之不易,一旦有失,我軍就危險了。”
馬謖卻自負地說:“我自幼熟讀兵書,難道連一個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了嗎? 我願立下軍令狀,如有差失,以全家性命擔保!”
諸葛亮見馬謖胸有成竹,於是讓馬謖寫下軍令狀,撥給馬謖二萬五千精兵,又派上將王平做馬謖的副手,並囑咐王平:“我知你平生謹慎,才將如此重任委托給你,下寨時一定要立於要道之處,以免魏軍偷越。”
馬謖和王平帶兵走後,諸葛亮還是不放心,又對將軍高翔說:“街亭上有一城,名為柳城,可以屯兵紮寨,給你一萬兵,如街亭有失,可率兵增援。”高翔接令,領兵而去。
馬謖和王平來到街亭後,王平建議在五路總口下寨,馬謖卻執意要在路口旁的一座小山上安寨。
王平說:“在五路總口下寨,築起城垣,魏軍即使有十萬人馬也不能逾越,如果在山上安寨,魏軍將山包圍,怎麼辦?”
馬謖笑道:“兵法上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到時候定使他魏軍片甲不存!”王平又勸道:“萬一魏軍斷了山上水源,我軍豈不是不戰自亂?”
馬謖道:“兵法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魏軍斷我水源,我軍死戰,以一當十,不怕魏軍不敗!”
馬謖不聽王平勸告,傳令上山下寨。王平隻好率五千人馬在山西立一小寨,與馬謖的大寨形成犄角之勢,以便增援。
司馬懿兵抵街亭,見馬謖紮寨在山上,不由仰天大笑,道:“孫明用這樣一個庸才,真是老天助我啊!”
司馬懿派大將張邰率兵擋住王平,又派人斷絕了山上的飲水,隨後將小山團團圍住。蜀軍在山上望見魏軍漫山遍野、隊伍威嚴,人人心中惶恐不安,馬謖下令向山下發起攻擊,蜀軍將士竟無人敢下山。不久,飲水點滴皆無,蜀軍將士更加惶恐不安。
司馬懿下令放火燒山,馬謖拚死衝下山,幸得王平、高翔以及前來增援的大將魏延的救助,方才得以逃脫。
事關重大的街亭一失,魏軍立刻就長驅直入,連諸葛亮也來不及後撤,被困於西城縣城之中,幸好急中生智演出了一場“空城計”,才保住了性命。
由於馬謖所犯過失太大,差點連諸葛亮也送了命,所以,諸葛亮退回漢中,就依照軍法將馬謖斬首示眾,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為了懲罰自己用人不當,造成重大損失,諸葛亮自貶為右將軍。
上麵這則故事,“街亭”對於戰爭的成敗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守住街亭,就可保住全軍,否則,就有全軍受迫的危險。古往今來許多戰役都是由爭“衢地”而引起的。而馬謖卻因個人的失誤致使全軍受迫,所以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實屬迫不得已,他也舍不得這員大將,隻不過馬謖犯下的過失太大了。為了震住軍心,隻好按軍規行事。
“衢地必爭”——把握成事的關鍵,不僅在軍事上至關重要,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對於商戰來說,能把握住成事的關鍵——時機,就等於把握住了成功。因為任何機遇都是稍縱即逝的,隻有努力爭取它、準確抓住它,才會取得成功。
1981年,英國王子查爾斯和黛安娜耗資10億英鎊,在倫敦舉行轟動全世界的婚禮。英國王子的婚禮,無疑是諸多廠商難得的好時機,全英國上下的大小廠商都想趁此機會發一筆大財。
婚禮盛典之時,從白金漢宮到聖保羅教堂,沿途擠滿了近百萬群眾。參加這次商業競爭的糖果工廠,將王子和王妃的照片印在糖果盒上;紡織、印染行業為產品裝潢設計了具有紀念意義的圖案;另外,還有出售紀念章,叫賣冰淇淋、蛋糕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