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前5分鍾,他突然被告知要在會上發言。是不是Micron公司的老總們有意讓他措手不及呢?幸虧早有準備,他心中暗自慶幸。
張驥分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的發言全麵分析了Micron公司進入中國的最佳時機和發展前景,使Micron公司的老總聽了他頭頭是道的分析,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提前一年進入中國市場。張驥理所當然地出任了該公司北京代表處的首席代表,中國區總經理。這一年他才29歲。要知道,Micron公司是個年收入60億美元的大公司,張驥為此很感到自豪。
此為孫子的“衢地必爭”——把握成事的關鍵。關鍵時刻是最考驗人的,在此時發揮得好,有時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張驥的經曆就是如此。
上任後,張驥的業務做得很出色,NetFrame服務器的銷量占公司整個海外市場的90%。美國公司總裁握著他的手說:“我們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張驥。”
左手老子右手孫子(事例三)
現在,張朝陽的搜狐網站在網絡界已經占有相當高的地位,他的事業可以說是如日中天。《時代》雜誌於1998年12月將張朝陽列為世界最有發展最有影響的50位成功人士之一,他名列第45位。
不過,說到這裏,讀者一定很好奇,張朝陽是怎樣辦起他的搜狐網站的呢?
說起張朝陽的事業,可以說是奇跡。可要說起張朝陽籌資建網絡公司的過程,那就隻能用艱難二字來形容了。
1995年張朝陽任Intemet Seurities駐中國首席代表。這是一個互聯網的公司。在這裏,張朝陽對中國互聯網的了解越來越多,而且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即將蓬勃興起而又前途廣闊的事業。於是,他想要創辦一個互聯網公司,這個想法日益強烈。
這就是孫子的“察微知著”——以細微處察知局勢。沒有這種洞察力,就沒有日後的搜狐網站。
可是,當時的張朝陽什麼也沒有,可以說是兩手空空。辦一個互聯網公司談何容易,巨額起動資金到哪裏去弄呢?於是,他又日思夜想資金的問題。
在美國期間,他了解到風險投資。這種投資不用還,但是要給投資者一部分股份。如果企業失敗,投資者就認了,風險由投資者承擔。當時,在國內很難找到這種投資。而申請貸款來做網絡公司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張朝陽把視線投向了美國,決定到美國去找風險投資。
到美國找投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沒有一定的毅力,是堅持不下來的。對中國人來講,去融資,拿美國人的錢,要跨越很多文化的鴻溝,難度很大。每次融資都是一場戰爭,感覺特別驚險。在美國,必須用人家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溝通,非常艱難、非常累人,張朝陽為了能成功融資,同對方磨破嘴皮子,幾乎是低聲下氣。艱難的程度以致於第一次融資後他三個月都恢複不起來。
此為老子的“曲則全”——能屈才能伸。沒有當時的堅持,哪有日後的成功。
不管付出了多少心血與辛苦,張朝陽融資成功了,搜狐網站成功了,他也成了聞名全中國的“數字英雄”。
左手老子右手孫子(事例四)
“新絲路”模特公司,中國的第一家模特公司,是中國模特公司的老大。而組建“新絲路”模特公司的人,是被稱作中國模特之父的張艦。“新絲路”為“絲綢之路”的意思。全國16家模特代理公司與張艦簽署了《模特協定》,類似托拉斯的那麼一種組織,實行模特資源共享。至此,中國的模特的市場可以說已被他壟斷,占據98%政府出麵的大型活動。
張艦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可以說曆盡坎坷。
張艦1983年畢業於北京紡織學院,分配到北京紡織工業局當設計員,他本來可以就此平穩度過一生。可是,一場法國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的時裝表演,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他興奮得不得了,一個念頭在腦海中產生。於是,他的命運之路也隨之而轉彎了。
他立即組建了北京市紡織工業局時裝隊,這是中國第一支脫產的時裝隊。12名模特是他精心從紡織女工中層層選拔上來的。他親自任導演。由於模特是一種新生事物,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衝突,所以這支模特隊並未生存下來。
此為孫子的“戰道必勝,君令不受”——該出頭時就出頭。雖然當時模特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衝突,不被接受,但是,張艦勇敢地去做了。雖然失敗了,也給了他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