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買酒店需要9萬美元,他拿不出這筆資金,於是找到了原來的老板。老板實在是欣賞他的為人,二話沒說就給他開出9萬美元的支票。

酒店買下來之後,陳全德在酒店經營上采用廣納賢士、重視員工、薄利經營、讓利顧客、講究高質量等等高明策略,使酒店生意越辦越紅火。

此為孫子的“五事與七計”——膽識、策略要高明。陳全德正是憑著膽識與策略使自己的事業發展起來的。

後來,他的分店拓展到了東南亞的10個國家,短短三年,純盈利就達1000萬人民幣。陳全德成了不折不扣的大老板。

左手老子右手孫子(事例六)

王永慶是靠生產塑膠起家的,被人稱為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出身貧寒,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可謂不簡單,成功的經驗值得人們學習。

20世紀50年代,台灣政府意欲發展塑膠工業,並派懂化學工業的企業家何義出國考察。何義考察回國後,認為在台灣生產塑膠,根本無法與日本競爭,悄然隱去。王永慶雖對塑膠一竅不通,但他預料到生產朔膠十分可行,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這就是孫子的“察微知著”——以細微處察知局勢。這種敏感的覺察,是王永慶事業成功的前提。

1954年,王永慶排除各方幹擾,與人合作,創建了台灣第一家塑膠公司。

這就是孫子的“戰道必勝,君令不受”——該出頭時就出頭。不能排除各方幹擾,就不可能幹出自己的事業。

王永慶的塑膠公司以月產100噸的速度投入批量生產,但台灣的月需求量隻有20噸,致使產品大量積壓。股東們擔心自己的投入會有去無回,相繼要求退股。王永慶狠狠心,傾盡家產,購下所有產權,獨自經營。

這就是老子的“寵辱不驚”——臨危不亂能成大事。如果他受別人的影響,產生退縮的心理,就不能成就大業了。

王永慶的產品在倉庫裏堆積如山,賣不出去。為此,他決定再建一個塑膠加工廠!目的是把塑膠“賣”給自己的塑膠加工廠,再出售塑膠成品。

塑膠加工廠投產後,兩廠互補的生產優勢立即形成良性循環,漸漸地,王永慶獨占了台灣的塑膠市場,可以說無人能與他匹敵。

這就是孫子的“五事與七計”——膽識、策略要高明。這一高明之舉,決定了王永慶的成功。

後來,王永慶又先後建立了“新茂木業有限公司”、“台灣化學纖維有限公司”,成立台朔集團。目前,王永慶的台塑集團擁有4萬員工,總資產近40億美元。

附《老子》原文

上篇 道經

第一節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節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弗始,生而不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節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節

[原文]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節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鑰 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節

[原文]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節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節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 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九節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葆。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節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十一節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